书城成功励志大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国礼仪文化
47531100000015

第15章 亲近君臣民的嘉礼

嘉礼主要是用来沟通人际关系的,其中包含的一些礼仪都是美好的,充溢着吉祥、欢乐的气氛。通过这些礼仪,让人们知礼遵礼,相互间的关系更加融洽和睦,所以有“以嘉礼亲万民”的说法。

嘉礼,是饮食、婚冠、宾射、燕飨、

、贺庆之礼的总称,是国家具有喜庆意义及一部分用于亲近人际关系、联络感情的礼仪活动,是按照人心所善者制定的礼仪。嘉礼包含的内容非常多,《周礼》列了六项,其中有的一项中又包含了两项。沿袭到后代,内容就更多了,按照《周礼》的说法,最主要的有以下几项。

婚冠礼

婚冠礼包括婚礼和冠礼两项,这是人生礼仪中的重要内容。古代男子20岁时,要行加冠礼,即为其依次加戴缁布冠、皮弁、爵弁三种冠,以示其成年,开始承担各种社会责任与道义。而女子成年要行笄礼,十五岁为始笄之年。冠笄礼由远古氏族社会的成丁礼发展而来,经过传承,并被统治者加以改造,至周代成为一种礼制。婚礼是为使成年男女恩爱相亲而举行的一种礼仪。

饮食礼

饮食礼是天子宗族内部的宴饮礼仪,即国君通过宾射、燕飨之礼,与宗族兄弟、四方宾客等饮酒聚食,以联络和加深感情。这一般是祭祀、节日时才设宴。此外,还有一种乡饮礼。乡饮礼是地方官敬老尊贤的宴饮仪式。这种礼仪意在提倡敬老风气、为国家选拔人才、改善官民关系等。

宾射礼

古代有射礼,射,即射箭。周代射礼可分为四种,即大射、宾射、燕射、乡射四种。大射,是天子、诸侯、卿大夫祭祖、祭神前选择参加射礼人员所行之礼。宾射是天子因诸侯前来朝见或诸侯相会时举行的射礼。燕射是天子与群臣燕息之射;乡射是地方官为荐贤举士而举行的射礼。四种射礼各有侧重,大射、乡射在于选择贤德之士,侧重容体、动作是否合于礼乐;宾射、燕射在于君臣欢聚,侧重敬宾尽欢。

飨燕礼

飨燕礼,即飨礼和燕礼,这是古代贵族招待宾客的礼仪。飨礼是天子招待宾客的大宴,重在礼仪形式,并不真正食肉饮酒。飨礼非常隆重,要在太庙举行,处处有音乐辅助。燕礼则是在国中无大事的情况下,天子、诸侯为了与群臣联络感情,便设宴共饮。燕礼主要是通过欢饮的轻松快乐场面,增进情谊,加强亲善友好的关系。

脤膰,指宗庙的祭肉。古人认为祭祀仪式上供奉过的肉不同寻常,能够吃到是一种福分,所以要把祭肉分开,赐给周围的人吃,表示共同享有吉祥。王室宗庙如此,农村祠堂也是如此。

贺庆礼

贺庆礼,是指有婚姻甥舅关系的异姓国如果有了喜庆之事,国家要派使者前去致送礼物,以表示庆贺。

巡守礼

古代天子定期要到地方去巡守,观民俗而设教,即了解地方官情、民情。巡守之礼也因此被作为一种礼制规定了下来。

即位改元礼

我国古人把甲子年、甲子月、甲子日、子夜为冬至之时称为“初元”。政权发生更迭时,就要进行改元。即位改元是一件大事,要举行非常重大的仪式,以昭告天

下。除了以上几种很重要的礼仪外,嘉礼

还包括正旦朝贺礼、冬至朝贺礼、圣节朝

贺礼、皇后受贺礼、皇太子受贺礼、尊太

上皇礼、学校礼、养老礼、职官礼、会盟

礼,乃至观象授时、政区划分等。

延伸阅读

射礼衍生出的“投壶”游戏

投壶来源于射礼,是从先秦延续至清末的一种传统礼仪和宴饮游戏。

春秋战国时,射礼是诸侯宴请宾客时的必要礼仪之一。那时,成年男子不会射箭会被视为耻辱,主人请客人射箭,客人是不能推辞的。后来,有的客人确实不会射箭,就用箭投掷酒壶来代替。久而久之,投壶就代替了射箭,成为宴饮时的一种游戏。

投壶是一种从容安详、讲究礼节的活动,很符合古代儒者倾向内心修养、不事张扬的需要。由此,投壶不仅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而且逐渐蔓延到民间。而且,投壶游戏在流传过程中难度增加了,不仅产生了许多新名目,还有人别出心裁地在壶外设置屏风盲投,或背坐反投等。宋代司马光曾著有《投壶新格》一书,详细记载了壶具的尺寸、投矢的名目和计分方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