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大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国礼仪文化
47531100000040

第40章 天子万年的生日礼

皇帝的生日自唐代开始逐渐演变成为一个全国性的节日,并在不同时代形成了不同的庆贺方式,这似乎也在表明,皇权领域内的“自我”的意识日渐增强。

在我国,皇帝的生日作为节日有了庆贺活动是开始于唐代。唐代之前,皇宫中并没有皇帝生日的大庆典礼。

贞观二十年十二月的一天,唐太宗对长孙皇后的哥哥长孙无忌说:“今日吾生日。世俗皆为乐,在朕翻成感伤。诗云:哀哀父母,生我劬劳。何以劬劳之日,更为燕乐乎?”但是,在80多年之后,唐玄宗却志得意满地接受了宰相源乾曜和张说的奏请,以他的生日为节令。张说等在给玄宗的表上说:“臣闻圣人出,则日月记其初;王泽深,则风俗传其後。故少吴著流虹之感,商汤本玄鸟之命;……伏惟开元神武皇帝陛下二气合神,九龙浴圣。月惟中秋,日在端午。常星不见之夜,祥光照室之朝,请以为千秋节。”玄宗愉快地提笔作诏,应张说等人的请求,将自己的生日定为千秋节。八月五日千秋节那天,唐玄宗在花萼楼下宴请了百官,大陈歌乐。天下各州也都休假三天进行宴乐活动,并将此编入律令。

第二年的千秋节,唐玄宗再登花萼楼,百官献贺。在欢庆宴会上,玄宗赐四品以上官员金镜珠囊、缣彩,五品以下官员束帛。为庆贺千秋节,唐玄宗还创作了大曲《千秋乐》和《千秋子》。

实际上,皇帝的生日名称有很多,唐玄宗时叫千秋节、天长节,后来肃宗生日就又名地平节,此外还有成节、嘉会节之名;后晋名启圣节;后汉名嘉庆节;后周名天清节;宋代名长春节、乾明节、寿宁节、承天节、乾元节、寿圣节、同天节、兴龙节、天宁节、乾龙节;辽代名千龄节;金代名天寿节;元代名圣节,清代名万寿节。可以说,大多数皇帝的寿节名称都不相同。不仅名称不同,庆祝的礼仪活动也因时代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唐代时道教盛行,所以普遍采用宗教活动来庆祝生日。皇帝生日时,当天在三殿设置坐席,让和尚和道士前来讲法论道,在座的还有内官和翰林学士以及驸马等人。论道结束后,皇帝还要给和尚、道士一些赏赐,文武百官要齐集紫宸殿向皇帝致贺。

到了宋代,皇帝的生日庆典已经制定了十分细致的仪式。宋徽宗时,皇帝先在垂拱殿接受亲王为首的群臣们进寿酒,然后又到紫宸殿接受百官上寿。百官面对皇帝行三十三拜礼,而正旦朝贺十九拜,冬至朝贺十二拜,均低于皇帝寿节之拜数。宰相代表群臣上殿,捧觞祝皇帝万寿。皇帝赐百官茶汤。同时还有繁琐的教坊艺人绵绵不绝的歌舞。

元代、明代也各有自己的庆典,但是,在众多的皇帝生日庆典中,清代皇帝寿典的繁盛超过了任何朝代,尤其以康熙六十寿典与乾隆八十寿典最为盛大。

在清代,皇帝生日前后不能处决犯人,生日当天还禁止屠宰。当日五鼓后文武百官到太和殿左右朝贺,皇帝在中和韶乐中身着礼服升太和殿,随后按顺序分别进行奏乐、拜位等活动,最后王公大臣要进献寿礼。“寿礼”通常都很讲究,多为如意、盆景、钟表、插屏、漆器、织绣等精美的工艺品,内容以福、寿、吉祥为主题。献完寿礼后,皇帝要赐宴群臣。其“寿宴”共有热菜二十品,冷菜二十品,汤菜四品,小菜四品,鲜果四品,瓜果、蜜饯果二十八品,点心、糕、饼等面食二十九品,共计一百零九品。寿宴长达四个小时。

皇帝个人庆典的节日化以及隆重铺张化,都显示了掌握皇权的封建统治者更多的自我意识。

延伸阅读

《崇庆皇太后万寿盛典图》

崇庆皇太后是乾隆皇帝的母亲,在她60岁(公元1751年)、70岁(公元1761年)、80岁(公元1771年)时,乾隆皇帝都为她举行了隆重、盛大的祝寿典礼。其中在60大寿时,乾隆皇帝还特地命供奉内廷的画家绘制了《崇庆皇太后万寿盛典图》,以记载当时的盛况。原画正图应当有四卷,画的是皇太后车驾一行从清漪园(即后来的颐和园)出发,顺长河经海淀,过西直门外的高粱桥,然后进入京城西北的直门,经新街口、至西四牌楼,过西安门、北海金鳌玉栋桥,进入北长安街,穿过紫禁城的西华门,最后抵达皇太后居住的慈宁宫的沿途热闹场面。画面都是繁华异常的街景,人物众多,画中可以看到沿街所搭的许多戏台、彩楼,以及仿西洋式的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