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求子、妊娠、催生以及痛苦的分娩过程,产妇家中终于迎来一个新生命,这种喜悦之情要与亲友、邻居分享,所以,民间又有了形形色色的“报喜礼”。
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在现代,新生命的降生对一个家庭来说都是一件大喜事。这时,最重要的就是将这一喜讯传递给产妇的娘家以及其他亲朋好友,让他们一起分享这份快乐。传递喜讯的过程就被称之为“报喜”礼。
在《礼记·内则》中说:“子生,男子设弧于门左,女生设帨于门右。”其含义是,孩子生下来,如果是男孩,就在门的左边挂一张木弓,如果是女孩,就在门口挂一副佩巾(手帕),向人们报喜。这就是最早的报喜礼形式。
在古代,实行“报喜礼”的人根据各地的习俗而有不同,通常是由产妇的丈夫、新生儿的父亲亲自去报喜,随身携带的礼品也各有不同特点。
如,山东的“报喜礼”包含两个内容:一个是在自家门口“挂红子”,向街坊邻居宣告自家添丁;另一个是给姥姥家送红鸡蛋,报告母子平安的喜讯。“挂红子”在各地的具体方式不同。山东郯城用红线穿上栗子、枣、染红的白果和花生,与一块一尺见方的红布一起挂在大门上。山东临沂一些地方,如果生女孩就在大门上挂一块红布,红布的下角各缀上一枚铜钱。如果是男孩,就另外再挂一张弓和三支箭。“挂红子”除了向邻里传达喜讯外,还有避邪的含义。因为婴儿刚出生,母子都十分虚弱,很容易遭到外界的伤害,红色在这里就是各种妖邪鬼怪的警戒色,也是母子二人的保护色。这两种含义形象地说明了家中最初得子时的那种又喜又怕的心情。亲朋好友前来贺喜时,也用红色来表示喜庆。赠送的小米、红糖、挂面等礼品也通常用红纸包装或以红布覆盖。
在安徽徽州,婴儿顺利产出后,男家要准备水酒、红蛋送到外婆家报喜。黄酒装满壶,壶嘴朝前为男,壶柄朝前为女。外婆家的人一看便知。
在湖南,“报喜”的习俗是由婴儿的父亲带着一只大雄鸡、一壶酒和一篮鸡蛋到岳母家。如果生的是男孩,就在壶嘴插一朵红花,如果生的是女孩,就在壶身贴一“喜”字。岳母家人看后立即备宴,招待女婿和乡邻。湖南长沙的习俗则是生男孩带公鸡,生女孩带母鸡。
广东客家地区,报喜时如果生男就送黄酒两瓶,大公鸡一只;如果是女孩就送红鸡蛋7个,母鸡一只,外婆舅妗见到礼物便知所生孩子的性别。回赠的礼物称为“开生”。
在福建漳州,婴儿一出生,孩子的爷爷就去摘回一只石榴,切开,供在祖宗牌位前。这可能是因为石榴多子,而自己家又新添人丁,在向祖宗“报喜”。
有些地方的“报喜”比较独特。如浙江余杭一带,每有一个孩子出生,就要在院头地角上种一棵批把树,称为“同龄树”。对于这种树必须精心培育,因为它们象征着孩子的茁壮成长。在浙江丽水,也有类似风俗,就是为新生儿造“落地林”,儿女长大后,就用这片树林的木材为他们其制作婚嫁用的家具。
其实,无论何种“报喜礼”,都暗示着人们在新生命到来时的喜悦心情。从这些礼俗中也可以看出,人们对婴儿性别的关注是尤为突出的,用各种方式来向岳母家人暗示。
延伸阅读
为何报喜要用红蛋?
各地报喜风俗虽然不尽相同,但大多数地方都有分红蛋这一内容。之所以将红蛋作为喜庆的表达方式,民间传说与“刘备招亲”相关。
相传,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东吴的都督周瑜想用假招亲、真扣留的计策,控制刘备,索回荆州。但是,他的这个计谋被聪明的诸葛亮识破了。诸葛亮就命赵云带上大量染红的鸡蛋,护送刘备去江东成亲。迎亲的人到了东吴后,见人就送上,并解释说是刘备与贵国公主孙尚香喜结良缘,与大家分享红蛋,同喜同喜,还可让吴国太明年抱上小外孙。东吴本来没有这种送红蛋的风俗,所以人们备感新鲜,结果一传十,十传百,孙刘联姻的消息很快便家喻户晓了。消息传进东吴深宫,吴国太也大喜,命令孙权立即为刘备和孙尚香举办婚事。孙权无奈,只好假戏真做,周瑜也得到一个“赔了夫人又折兵”的结局。此后,江南一带开始流行结婚分食红蛋的习俗,并且将这种风俗延伸到了其他喜庆活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