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创先争优好书记
47545500000035

第35章 旗帜的作用

第35章 旗帜的作用——记秦安县叶堡乡侯滩村党支部书记侯凡增

〔组织点评〕

侯凡增同志思路清、工作实,坚持以党建工作为基础,以产业发展为重点,带领支部一班人不断延伸党建服务经济发展的领域和空间,在促进群众增收致富上作出了积极贡献。作为致富带头人,他在产业发展方面起到示范带头和表率作用,在群众中口碑较好。

——秦安县叶堡乡党委

〔个人感言〕

作为一名最基层的村党支部书记,树立威信,赢得口碑的关键是看你办了哪些实实在在的事情,群众得到了哪些好处。

隆冬时节,秦安县叶堡乡侯滩村蔬菜大棚里一片葱茏,村党支部书记侯凡增正躬身俯首、聚精会神地为西红柿打岔。这位40多岁的汉子,个子不高,寡言少语,却是远近闻名的党员致富能人。他和侯滩村党支部一班人,带领群众发展果树、做强蔬菜、做大养殖产业,全村经济收入逐年增加,由2008年的2200多元,增至3250元,树立了威信,赢得了群众信任和拥护。

近年来,侯凡增和党支部一班人坚持“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思路,拓宽党建领域、创新方法措施,将党组织延伸到产业链的关键环节上。他和村主任商议,先后组建了蔬菜协会和养殖协会,并分别担任两个协会党小组组长,积极推广“支部垣协会垣农户”的产业运行模式,示范、引导和帮助群众发展壮大支柱产业,同时为广大农户提供优质服务。

为使蔬菜、养殖产业形成“拳头”,打出品牌,实现群众整体致富增收效应,他认真总结借鉴外地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在蔬菜生产上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建棚、统一育苗、统一包装销售;在养殖生产上实行统一购进仔猪、统一科学防疫、统一配制饲料、统一出栏销售,有效地解决了农户在产、供、销等环节村组“统”不了、政府“包”不了、农民“办”不了的矛盾,大大提高了生产经营效益,近年来,发展科技养殖示范户26户,养猪208头,为该村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在他的精心谋划、支部和协会的有力促动下,侯滩村走出了一条“果树上山,蔬菜入川,养殖进小区,沼气进园区”的发展路子,形成了“日光温室 滴灌 规模养殖 沼气”“四位一体”的发展模式,成为全县新农村建设的示范村。目前,全村有林果面积820亩,日光温室40座,塑料大棚40座,有规模养殖户36户。他始终站在经济发展的最前沿,指导和引导发展产业,手把手传授技术,心贴心开展服务,发挥旗帜引领作用。村党支部各项工作更加具体务实,凝聚力大为增强。

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以来,侯凡增积极组织实施“致富先锋”、“带富先锋”争创活动,将本村“土专家”、“田秀才”和党员致富能人吸收到协会组织中来,发挥他们的技术优势、信息优势和销售优势,助推产业发展。目前协会会员达到56人,从会员中发展党员12人,把党员和致富能人聚合在产业链上。同时,把44名党员分别安排到6个服务党小组中,实行“一带三”、“一帮五”结对帮带责任制,共结成党员群众帮带对子21对,帮助和扶持全村28户农户发展蔬菜种植业和规模养殖业,使他们掌握了一门致富技术,有5名致富能人向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实现了党建工作与经济发展的互促共进。

侯凡增注重提高党员的带富能力,依托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点,采取“电教进基地”、“科技进协会”等形式,对党员进行教育培训,为群众传授蔬菜种植、养殖等方面的实用技术,不断提高党员群众闯市场、搞经营、加快发展的能力。在远程教育二期工程建设中,配备了相关设施,保证了教育培训工作的有序开展。

侯凡增把提高群众的文化素养当做一件大事来抓,村农家书屋有政策法规、种植、养殖、文学、历史等6类书籍千余册。订阅了《人民日报》、《甘肃日报》和《天水日报》等报纸,收集各类致富信息和招工信息,建立了借阅登记、信息反馈等制度,农闲时节,村民络绎不绝,在这里阅读或借阅,既丰富了文化生活,又学到了实用技术,深受群众的欢迎和称赞。

2010年,结合第二轮村级活动场所建设工作,侯凡增和支部成员多方奔走,筹集资金40万元,新建占地约664平方米、建筑面积220平方米的二层砖混结构的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整合党员活动室、卫生室、文化室、计生室等资源,既满足了广大村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又极大地改善了村级办公条件。

他的蔬菜种植技术受到全县种植大户的青睐,被五营、莲花、陇城等乡镇和张家川县一些乡镇聘请为技术指导,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

侯凡增同志获奖情况

1996年,被中共天水市委、市政府评为“全市农民状元”;

1996年,被团市委、市科委评为全市“青年星火带头人”;

1996年,被团市委、市青联、天水日报社、天水广播电视台评为“天水十佳青年”;

2006年,被中共天水市委评为“全市优秀共产党员”;

2007年,在“万名干部下基层集中排查调出矛盾纠纷”活动中被中共天水市委、市政府评为“先进个人”;

2008年,被中共甘肃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省人事厅、省农牧厅评为“甘肃省农村优秀人才”;

2011年,被中共天水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评为“天水市优秀农村实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