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创先争优好书记
47545500000036

第36章 雒家事业的脊梁

第36章 雒家事业的脊梁——记甘谷县新兴镇雒家村党支部书记丁进义

〔组织点评〕

丁进义同志为人正直坦荡,大公无私,工作敢作敢为,励精图治,具有较强的组织观念和大局意识,是一名想为民谋利、善为民谋利的基层干部。

丁进义担任新兴镇雒家村党支部书记以来,把一个千疮百孔的“是非落后村”建成了甘谷第一个“省级文明村”,打造成了“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市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甘谷县新兴镇党委

〔个人感言〕

作为一名村支书,首当其冲的就是树立民本理念,与群众心相连、手相牵,做到察民情,体民意,解民忧。

丁进义,现任新兴镇雒家村党支部书记。他在雒家村各项事业最为艰难的时候,挑起了村支书重担,大胆改革,励精图治,把一个千疮百孔的“是非落后村”建成了甘谷第一个“省级文明村”,打造成了“全市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七年来,他用2500个日子的心血和汗水浇灌了750万平方米的贫瘠土地,用骄人的业绩撑起了雒家事业的脊梁,用勤劳的双手筑起了一座敬业奉献的丰碑。任职以来,先后筹资修建了雒家村小学、蔬菜市场,新建村委阵地,硬化了全村巷道,接通了自来水,彻底解决了雒家村“上学难”、“销售难”、“吃水难”和“办公难”等四大历史性难题,全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根本性改善,2009年年底全村产值达到2000万元。

甘谷县新兴镇雒家村是一个拥有3500人的大村。2003年5月,原村两委班子由于干群矛盾激烈而陷入瘫痪,群众怨声载道。村民一致把带头人的希望寄托在了丁进义身上,在群众公选中以高票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

上任伊始,丁进义将新班子的工作方向确定为“化解矛盾稳定大局,理清思路,加快发展”。带领一班人以群众议论最多、反映最强烈的机动地清理为突破口,清理出机动地66亩,全部重新租给69户人多地少的群众。同时,他集中精力处理遗留问题46宗,使影响全村稳定的矛盾得到了妥善解决,两委班子与群众的关系得到了明显改善,取得了群众的信赖。

丁进义时常抽着烟,紧锁着眉头。他没有想别的,一心一意想着如何优化产业结构,如何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如何培育新的优势、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雒家村川道土地常年提引渭河水灌溉,土壤不同程度出现盐渍化,长期大面积种植单一品种农作物,土壤养分和微生物种群失衡,严重制约了土地生产能力。为此,2009年10月,丁进义带领村两委一班人到陕西杨陵考察当地的种植、灌溉模式,引进防止盐渍化技术6项。2008年7月,雒家村在浅山地区种植1000亩优质核桃园,栽植优质核桃苗23000株,成活率100%。为克服水资源匮乏制约,丁进义筹资320万元,“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支持140万元,铺设节水灌溉管道4000米。

雒家村在实施新农村硬件建设的同时,按照“十六字方针”,制订村规民约,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先后评选出10户“五好家庭”,20名“好婆婆、好儿媳”,推选出10名“致富能手”。关爱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加强青少年的法制道德教育,支持鼓励刑释解教人员和吸毒戒断人员创业,在各项民生问题上给予倾斜照顾,帮助他们重塑形象,树立自信。雒家村出现了安定团结、和谐稳定和欣欣向荣的局面,人人思创业,户户忙致富。

丁进义励精图治,艰辛努力没有白费,雒家村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发展,在全镇乃至全县处在前列。2003年丁进义刚刚走上村支部书记的时候,雒家村年产值仅仅600万元,经过带领群众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发展优势特色农业,走农业产业化路子,至2009年年底,全村产值达到2000万元,经济收入实现三番。雒家村经济社会各项事业都突飞猛进,获得长足发展,村容村貌和精神文明等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取得了显著成绩,得到了各级组织的充分肯定。雒家村蔬菜协会被天水市科协授予全市“50强”协会,2005年至2010年,被中共甘谷县委授予“先进党组织”荣誉称号,2006年通过天水市委市政府验收并授予“市级文明村”称号,2007年被中共甘肃省委省政府授予“全省文明村”称号,2009年雒家村获得更高级别的荣誉,被民政部、司法部授予“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又被天水市委授予“农村基层组织示范村”和“先进党组织”。

丁进义的征程还没有结束,他心中宏伟的蓝图还没有实现,他依然在路上,不断地跋涉、前行。

丁进义同志获奖情况

2003、2004、2005、2006年,被中国石油公司甘肃省分公司授予“再就业带头人”荣誉称号;

2005年,被中共天水市委、市政府授予“优秀市民标兵”;

2006年,被中共天水市委评为“优秀思想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

2007年,被中共甘肃省委评为“优秀思想工作者”;

2008年,被中共天水市委评为“抗震救灾优秀共产党员”;

2010年,被中共天水市委授予“五一劳动奖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