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计算机网络三维动画审美谈
47593500000005

第5章 美的本质(1)

美,毫无疑问是存在的。但是,美到底是什么美的本质定义又是什么自从柏拉图对此发出“千古疑问”以来,这个美学基本问题至今在学术界没有公认的答案。人类是在不断发现美、认识美和追求美的过程中不断发展的,社会学下、哲学家对此各有见地,历来众说纷纭。美,不仅是哲学问题、学术理论的问题,也是社会学问题,所以美的研究必然要扩展到社会。

尽管社会学家、哲学家人在争辩美是什么,尽管对美是什么还没有最终明确的定义,但是,作为艺术创作者,我们研究美的目的是要指导艺术创作和审美的认识,而不是寻求理论定义。

1美与自然

在研究美的本质时常与自然属性结合起来。人也是自然的一部分,人与自然本是属于一体的,所以,人与自然的和谐是自然的,是多方面、多内容、多形式的。

人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人与自然一体,人与自然不可分,虽然人与其他自然体不同,但人们的行为举止、思想感情都要与自然相适应,与现实的环境相适应,在人类创造的艺术光环下体验美、享受美,并充实着人类自己,这就是自然社会生活的艺术性和谐。人类有义务、有责任将人与自然和社会的关系融入到和谐美的自然中去。

大自然物象的美是天然而就的,但它的美却是靠人的发现和感知而存在的。人类在历史发展、社会生活、生产劳动中发现美的同时也在不断地创造美,美是具有时代性的,所以,美的问题与时代密切相关。审美是人类本身具有的一种特殊功能,其本质是属于人的本质的一部分,而人的本质属性则包括认识并改造自然和社会的能力之总和,并体现人类社会生活的进步。法国笛卡儿的哲学思想为近代美学思想奠定了基础,他主张从主客体的认识关系来把握美,从而强调了人的本质能动性。德国马丁·海德格尔从哲学的角度来确定了美的社会本质一致性,他认为美和艺术的本性与真理和存在相关。马克思对此也作了论述:“于是美的规律就是人的规律,即有意识的生命活动。”他们从多个角度都说出了美的特性与人的本质能动的要素关系。

存在决定意识,人类与自然、与事物的相适应性决定了人类对美的感受内容、感受程度和感受价值,人的美感从最初的美感意识发展成审美感受,其内容和实质都发生了变化,同时也确定了事物美的特性,从而人类创造事物的美,这就是存在与意识相辅相成的和谐一致关系。

研究和认识美的本质,不能只停留在美的概念上,停留在知觉和感性上。而当人们将美的问题延伸后,就可以发现并认识到美的存在。审美是随时代而变化的,审美的发展和美的形式表现来源于社会性的艺术创造的展示。因为存在决定意识,所以形成人类社会艺术创造在人类发展中对美的感受;因为动物是与艺术创造无缘的,所以其感受与美的欣赏也无缘。

美不仅呈现于结果和现状,也表现在创造的过程中,美是客观存在的,美也是主观发现感悟的。黑格尔的理论强调了这一点,他认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人的体验感受是客观事物对人的情感上的反应,美感可以打动人的心灵,并通过人的表情或肢体展现出来。

美不仅起源于是人类在发现美感受美的过程,也是在享受劳动过程和成果中产生的表达感受的冲动的形式,人有要将这种冲动要充分表达出去的愿望,以传达出人的情感和感受,这就需要一定的表现形式。手舞之,足蹈之,产生了舞蹈;情不自禁,放声抒情,产生了歌唱;借情借景传达内心的情感,产生了绘画、诗歌……人类表达情绪一方面源于自己的感觉欣赏,还有就是用一种特殊的形式将自己的情绪和情感传达给别人,这就是美的艺术成果和精神感受的互动。形式美是美的重要表现特征,也一直是备受美学史学家与艺术哲学家关注的。美感是具有强烈的心理和生理特征的,人类在适应或接受了客观的和谐一致的条件时便会自然地产生美感,离开了具体的事物,或事物没有产生与人的精神感受的和谐一致关系,都不会产生美感。人类在逐步发现并适应客观规律中发展,客观对人类的影响是第一位的,人的能动反作用是有条件的。美感起源于人的社会劳动生活,这与人的本质能动性是一致的。当人类将所要表达的情绪以某种形式传达出来,并与所作用的客观对象呈现了相适宜的状况时,心理便会出现一系列愉悦感受,产生美的感受。文明社会之后,人类积累了抽象审美经验,这种经验随着文明的发展不断的高级化,并且随着社会文化及经济的发展被不断印记在产品对象上,审美离不开审美对象,人们把审美经验和感到的美的特征结合起来,认识到发展的美的事物。美,便开始具有了现实意义。

2艺术美

美的事物是多元性的,人们感受到的美只是其中和谐一致的抽象特性。确定了美的特性,不管是具有什么表现水平,在对外表达中,人类在不断寻求更巧妙恰当的好的方式,这就使其带有一定的时代艺术特性和类别性,这样才能更准确地传递情绪,更准确地与快乐的情趣一致,这便是客观存在与主观感受的相容一致性。人类的美感感知在发展过程中,在不同的阶段,其反应也不同,被感知的对象、内容和方式也是不同的,人对美的认识、对艺术的感觉和思维表现在感性知觉和艺术形式等方面也因不同阶段而具有不同内容。自人类社会形成生产分工,形成种族或民族后,相应的精神内容也随之开始产生不同的追求和变化,相应的专门艺术形式也随之产生,并产生出不同的艺术感染效果。艺术的感染会融进人们的感觉和意识中,每当客观事物对艺术家,艺术作品对观众引起主观情感的变化时,艺术的潜意识感受都会自然表现出来,尽管是不由自主地反映,人们还是会萌发欣赏评价和表达的艺术要求,体验艺术美感带给的享受。对于美的艺术感受是人类共有的,这种感受传递了美感的信息,可以被学习和模仿,美的感受可通过人的表情和喜怒哀乐体现出来。艺术使感情的表达成为形式。

“美学就是关于审美意义的科学”,科学是需要在实践中探讨、总结和研究的,科学是不断发展的动态,研究美同样要在艺术实践中进行。除了艺术表现的形式具有美感之外,艺术表现的内容及内在意义也具有产生美感共鸣的作用,如悲剧引起的激愤共鸣所产生的认同美感。

人类的美感经验是在发展中逐渐积累起来的,感情因素在初级阶段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情感、认识和感觉是纠合在一起的,美感与其他感受有时是混溶的,并可相互影响,相互转化,但发展趋势和作用不同,最终的结果也不同,虽然没有标准,也没有明确的界限,欣赏的思维方式和艺术性的感受表现虽有微妙差异,但是在一个方向下的。单纯的生理兴奋只引起机体的变化,并产生新的平衡调节,生理享受有益于身体健康,其直接反映的是可行与不可行,承受与不可承受的感觉和结果。

美,有着鲜明的形象特征。依据事物表现如何,人们反映出怎样的感受,艺术使用恰当的形式去表达内容,表现了事物本质是怎么样。艺术既要表达物象作用的感官美,也要表达心灵美和精神美,当用恰当的艺术形式和完美的语言表达事物时,美好的亮点就得以升华,成为思想表达,美的感受也充实其中。如果失去艺术性,虽然单纯的理论能表述其客观属性,反映存在,从理念上让人们认识事物的本质、事情的原委、发展的过程,但会显得空洞,没有色彩,缺少感染力。艺术在不同形式里发挥着不同的功能作用,以不同形式传达出不同的内容,这在心理学中可以得到印证。对美的感受用表情和动作艺术传达,语言和文字传达的美是以修辞技巧和意境的设置来完成,工艺技术美以手段表现出来。

“劳动创造美”,人是能动性劳动的创造者。因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语言文化、不同宗教信仰、不同历史时期、不同自然条件会发展和产生多种艺术种类和艺术形式。人类在漫长的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不断地发现美、创造美、感受美,也享受美。艺术形式就是人类创造美的表达,艺术的熏陶是人类享受美的一个过程,感情的表达自然也是需求,情感的传达会自然带有艺术味道的特色。美不等于艺术,艺术必定是美的。

美的内容包含了自然和社会的各个方面,当人类由能动地认识,并作用于这些事物,产生联想或感受时,人类才能够体验到美,采取修饰、加工、提炼甚至再造使一定事物和行为带有艺术的特性,美的艺术特性就显示出来。艺术需要修饰、加工、提炼,甚至再造,所以,需要技术,需要使用各种材料,也需要环境或场地的辅助。美的内涵体现了物象的客观外在属性和本质属性,如果没有人的发现、感受、修饰乃至加工创造,就没有艺术的表现,客观的外在属性和客观本质属性只是客观的存在和陈述。艺术来源于社会生活,艺术表现社会生活,没有生活美的内容,就不会产生美的体验,也就没有艺术,更谈不上艺术价值,美就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有了艺术的表现,事物就产生出美的价值。

美的定义要依据哲理的研究分析,因为美学是在哲学研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美的事物本身与美或不美无关,美是感受,是认识,是心理的反应,是人的印象。美感源于社会的劳动社会生活,只有当人对事或物的存在和表现有了从形式到内容的感性反映的时候,人才能对此产生心理的一系列反映,也就有了美的意识感受,并将这种意识感受以及心理反应与客观事物联系起来,使人对特定的事物有了美的印象,这就是美的事物。

艺术是在享受劳动生活成果的情感抒发的表现,也是情感的表现,艺术表现的形式和内容都是从对事物的美感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所以艺术与美的问题最密切。美的诉求必然发展为艺术,艺术的开拓离不开美的萌发。而艺术美则是以典型化的手法将事物的美感因素及和谐性加以体现,使之区别于生活中自然的、未经修饰、加工和提炼的原始美,具有理想的趋向,共性的应同和理念的诉求。与艺术相关的能动表现和欣赏的审美感受都与生活的审美角度有异,在强调了形式的同时更强调艺术抽象的性,这也就是艺术来源于自然,区别自然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