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计算机网络三维动画审美谈
47593500000007

第7章 文化审美

文化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迄今为止不少哲学家、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历史学家和语言学家一直试图从各自学科的角度来界定文化,但目前仍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笼统地说,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经过长期生活和劳动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文化又是一种历史现象,也是社会历史的积淀。文化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等的综合。

从哲学角度论述宏观的文化定义是基于人与自然的关系展开的,文化从本质上讲是哲学思想的表现形式。文化是人生存方式的经验化的积累,文化即人化,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的、精神的、有形的和无形的成果皆可称为文化。有的是由人与自然环境作用而形成不同的文化模式,也有的是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呈现的有形或无形的形态。随着人类社会和人类精神的发展,这些文化在整体上呈现出由简单向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所以在一特定历史条件下,历时态的文化可能共时态并存,可能会被划分为传统与现代、落后与先进,可能会表现为健康与腐朽、主流与支流等,从而体现出不同时代人们的不同的文化内容和价值。

文化审美是人类以特定思维方式和经验进行的,审视其生存甚或内容和精神及文明成果的精神体验历程。文化审美可以在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展开。宏观层面的文化审美主要是对人类的生存方式及精神领域的审美,其纵向可对原始文化、工业文化、农业文化、工商文化、信息文化进行审美分析;其横向可对中西方文化、各民族文化体系进行审美分析。中层面的文化审美可针对社会结构展开,包括自然属性、文化结构、性质等要素开展审美分析和评价。而微观层面的文化审美则可对文化现象、文化层次、文化风格、风俗及人文生活进行审美分析。

宏观文化的审美受时代和民族情结影响甚大,文化帝国、文化殖民、民族主义等均体现出时代性和功利性。在当今全球化时代,不同文化体系和文化形态的矛盾与交流空前广泛深入,互联网文化使不同生存方式在各领域亲密接触,跨国、跨民族、跨语言、跨组织的文化冲突与文化融合并存。

文化的审美偏重文化模式,虽然文化和文化审美体现出极强的功利性,但文化和文化审美本身是超功利性的。以超越功利意识来看待文化,这样对人类在不同环境中形成的文化形成公允、客观的观点,超越民族情节和经济政治利益,体现意识的宽广情怀。单纯从文化审美的观念来看,以政治制度沿革划分的社会文化的历史形态不仅仅体现为从野蛮到文明的进步序列,还应看到原始文明中人与自然的一体化中体现的质朴、野趣,农耕文明中人与自然亲和的田园清逸,还可以看到原始共产主义的互助温情、奴隶制文明的因脑体力分工和阶级分化而形成的效率和文艺辉煌,封建制等级观念全面渗透形成的秩序和谐。

纵观文化的审美发展使我们能够清晰地看到人类生活、人类文明的变化和传承脉络,在人类意识和世界历史观点的基础上来审视各民族文化体系和各历史阶段的文化形态。文化的审美也促使人类思考与自然的关系,思考自然生态平衡、社会生态和谐、文化生态丰富的意义。

在社会结构层面,文化审美基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即:生产关系、社会关系、种族关系、信仰关系、精神交往关系等。人类社会活动可分为生存和发展的经济活动、社会形态方面的政治活动以及精神意识层面的文化活动,相对应形成经济文化、政治文化和精神文化。这些类别文化审美在不同领域不同作用下有不同内容、不同取向和不同目的,所以也就产生了不同的标准。生活要实用,经济提倡效率,社会讲究秩序,政治崇尚和谐,精神追求自由个性,不能混同,也无法错位,否则无美感可言。

文化审美偏重于文化结构和文化形式的审美,强调同类中有差异的不同文化间相互影响的关系,不同类之间的制约关系,不同领域不同层次文化的相对平衡。生活与经济、政治与精神、经济与政治、精神与生活,相互制约,相互作用。而同类文化中的如民族之间的差异文化则构成特色,相互产生影响。物质文化影响精神文化的性质和发展,既有正作用,也有反作用,形成相对稳定的文化结构。

文化审美还包括文化核心要素的审美,是在不同历史阶段曾经或将要在文化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文化要素,在以往理论界所提出的是宗教、政治、经济、哲学、科学、艺术等,而现在实践证明还有一个要素,就是技术要素。以往观念认为技术只能改变形式,事实证明技术不仅改变形式,同时也可以改变观念,改变审美观念。就像经济基础推动文化并与之同时并存,与以往经济基础对应的传统文化,与现有经济基础正向对应的主流文化、与未来经济形态对应的先锋文化均是以先进技术改变和推动为主的。它们相互制约的关系使文化在传承和创新中发展,传统文化的厚重、主流文化的强劲、先锋文化的锋芒共同构成文化健康发展的基础,科学是现代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文化体系的现代性的一个重要的指标是科学技术与科学文化。科学技术不仅是技术,还是产生现代审美的作用标志,科学美体现在技术美和价值取向,技术美呈现出清澈的、理智的、开放的、明晰的美感,且可普及传播、可商业应用、可生活转化。科学的实用便捷和高效率使其与大众文化结盟,而科学的功能使神秘美退隐,智慧之光惠及文化美、精神美,理性美在高效传播和应用中得以彰显。

科学在应用领域的快速进展使人类对与感官相对应的宏观世界、微观世界、客观事物、意识形态通过延伸感官触及得更深更显。不仅显微镜下的微观世界,天文望远镜中的宇宙太空,凡是能够想象到的,能够以接受者以感官经验联系到的内容都可以以可视化、可触化展现出来,大大拓展了自然审美视阈,体现出自然与人类、物质与精神的和谐。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在生产、生活、文化中的应用,从某种意义上讲,超越了人类自然体本身,使人类在生存方式和价值取向上发生了本质的改变。由依靠劳动开发使用自然资源到开发使用精神资源,由原始的物质生存到抽象的精神生存,从物理空间走到虚拟空间,人们的认知系统因之发生改变,审美感受和艺术表现形式也随之转变,呈现出与传统艺术迥然不同的风貌。科学美学由此建立。科学美学的发展,信息技术下的数字艺术的延伸和普及,更显现出科学文化审美的价值。

在高科技时代,技术成为艺术的孵化器,艺术成为技术的解毒剂。传统的艺术美突出其人工技巧和感性特征,而现代艺术美则与理性密切相关、与观念艺术的探索相关,现代艺术中以文化符号性和抽象性为表现方式,在强调一种“纯设计性”的同时,体现精神化传承的独立性,依赖于高度发达的数字图像技术,将艺术成为创作者自由意志的一种特殊表述方式。艺术文化被商业应用,在艺术商业应用中寻求拓展,在艺术创作中充分发展个性。技术手段无所不能的丰富应用,使艺术创作的空间不受任何客观限制,随心所欲地创作。艺术的自由追求、个性表达、情感内涵和意义底蕴,在新技术的支持下寻求新艺术的形式规律。由此艺术美的贵族化性质被淡化或被转变,而日常生活通俗审美化的趋势被凸显或强化,原始美被彰显。新技术的拓展与艺术的泛化结合,传统艺术的孤傲与数字艺术的普及结合,推进了高科技时代新的文艺复兴。

文化审美的解析还有一层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文化概念,主要是指通俗文化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形式。日常生活中文化现象也是审美的重要的部分,它主要指人们的精神生活,以及精神生产和精神成果。

在不同地域和不同民族文化的审美里面,还有不同文化风格的审美。在不同的自然条件下,由于不同历史传统形成不同的社会,产生不同的民俗民风,也就塑造了不同文化体系和风貌特征。每个文化在完善文化体系内部的同时,在其细节处涂饰了特殊的异域风情,如:众多的少数民族文化、水乡文化、高原及山野文化、平原文化、草原游猎文化、岛国及海洋文化等等,这些独特的文化景观,因自然条件和生存需要不同,逐渐产生了自己的独特观念,以及该观念文化的表达形式,产生了自己的独特语言文字系统,形成鲜明的文化个性,形成人类数千年文明发展中的特色各异的文化景观。

生活层面的文化审美也存在不同文化层次。文化分层既与人的本体主观发展程度相关,也与客观相关。在审美体验过程中,差异的主体、差异的主观、差异的目的产生出差异的意向和差异的理想,这些差异并存,如:雅文化与俗文化、神圣文化与世俗文化、正统文化与异端文化、宫廷文化与民间文化、贵族文化与草根文化、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主流文化与支流文化、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中心文化与边缘文化、男性文化与女性文化、成人文化与青少年文化等,由这些差异的主体与客体及内容产生差异的结果,影响到审美判断结果。文化审美因主体审美需求不同而呈现出在不同价值观支配下的不同的审美判断和审美评价。文化审美体验与主体的审美能力、审美习惯、审美情趣、审美条件及审美环境等密切相关,因此,不同时代、不同社会、不同民族、不同受教育条件、不同社会地位以及不同社会分工行业都会在其文化审美中体现其特质,并刻下印记。人的本体文化的分层对其审美品位的分层是精神领域等级化的表现,使审美文化的发展在每一个特定时期产生了特定“时尚”导向,从而呈现出鲜明的风格特征和风貌。也由此产生各种艺术形式和种类,并以此影响人们的情感世界和观念世界。

传统的审美主要体现在艺术创造和艺术欣赏领域,艺术创作者引导并主导欣赏者,审美文化也随之分层。而现代审美则广泛地体现于文化生产和文化消费领域。大众文化的审美情趣,以及相应的审美形式在文化产业与文化市场中占据主导。为消费者服务,是接受者主导的时代,大众根据自己的审美意愿,以口袋里的钱的投向来选择其审美对象,价值左右文化。不论大众化、生活化、实用化甚至庸俗化,艺术文化与市场经济发展同步,审美文化渗透到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方方面面,文化审美成为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人文市场化,科技人文化,产品设计和形象设计成为核心,科技艺术对消费的观念成为大众新宠。

文化审美的多元化标准也使文化更加宽容、文化现象更加丰富。日常生活文化审美中包括社会生活、精神生活的审美。衣食住行交往游戏发展到高级阶段都可以艺术化、审美化,在生产和消费市场中,以美的观念主导设计,在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下生产出美的消费品,无论是追求个体精神文化的古典的高品质的美,还是现代传播媒体多元网络文化的普及性大众文化娱乐,都体现出精神世界的绚丽。

文化审美区别于艺术审美,文化审美不是以单纯的感性、感受和形式为标准,而是渗透着社会性和文化性,文化审美比艺术审美更复杂、更理性、更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