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实用一生的语言精华丛书:校园实用经典趣味成语
47695900000106

第106章 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书证】

《资治通鉴·汉记》:“失此二策,羌人致敢为逆,失之毫厘,差以千里,是既然矣。”

【解释】

原意是指相差一点点,结果会造成很大错误或损失。常用来讽刺那些学习或办事马虎的人。

【故事】

赵充国是西汉时候汉宣帝当政时的一员老将,在平定边境叛乱的战争中屡建战功。有一年,他奉汉宣帝的命令去西北地区平定叛乱。到了那儿,赵充国一看形势,知道叛军的力量虽然较大,但军心不齐。于是,他就决定采取招抚的办法,避免士兵遭受重大伤亡。经过他的努力,果然有1万多叛军前来投诚。赵充国便打算撤回骑兵,只留一小部分部队开垦土地,等待叛军全部归顺。

可是还未等到他把情况上报皇帝,皇帝却已下达了限时全面攻击叛军的命令。经过再三考虑,赵充国决定还是按照自己原来的打算去做招抚叛军的工作。

这时,赵充国的儿子赵卯听到这个消息,连忙派人劝他父亲说:“领兵杀敌,破阵攻城,是将军的职责,既然皇帝叫你出兵你就出兵好了,还和皇帝争论什么?一旦不合皇帝的心意,派来御史办您的罪,自身就很难保住。那时候还谈什么国家的安危呢!”

事实也确实如此。赵充国曾向皇帝建议,让酒泉太守辛武贤去驻守西北边境,但皇帝却采纳了丞相、御史们的建议,派了不懂军事的义渠安国带兵,结果被匈奴人杀得大败。

还有一次,金城、湟中粮食大丰收,谷子的价钱很便宜。赵充国向皇帝建议:收购300万石谷子存起来,那么边境上的那些人见到军队的粮食充裕,人心归顺,他们想叛变也不敢动了。可是后来耿忠丞只向皇帝申请买100万石,皇帝只批40万石,义渠安国又耗费了20万石。正由于做错了这两件事,才发生了这样大的动乱。

赵充国想到这些,深深地叹了口气说:“真是‘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啊!如今战事未停,危机四伏,我一定要用生命来坚持我的正确主张,替皇帝扭转这个局面。我想,对明达的皇帝是可以讲真心话的。”于是赵充国把他撤兵、屯田的设想奏报皇帝,汉宣帝接受了他的主张,最后招抚了叛军,达到了安邦定国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