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实用一生的语言精华丛书:校园实用经典趣味成语
47695900000018

第18章 不耻下问

【书证】

《论语·公冶长》:“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解释】

不因向学问或地位不如自己的人请教而感到可耻。

【故事】

孔子是我国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人们都尊奉他为天生的最有学问的“圣人”。可是,孔子却认为,无论是什么人,也包括自己,都不是生下来就有学问的。有一次,孔子去太庙参加鲁国国君祭祀的典礼。他一进太庙,就不时向人问这问那,差不多每件事都问到了。当时就有人在背后嘲笑他,说他不懂得礼仪,到了太庙,什么事都要问。孔子听到人们对他的议论后说:“我对于不懂、不明白的事,问个清楚,这正是我要求知礼的表现啊!”

那时,卫国有一个叫孔圉的大夫。此人为人正直,虚心好学。按当时社会的习俗,凡有身份地位的人死后,要另起一个称号,即谥号。孔圉死后,授予他的谥号为“文”,所以后来人们又称他为孔文子。孔子的学生子贡听到了,有些不服气,他认为孔圉不应该有如此的谥号。于是,就去问孔子:“老师,孔文子凭什么可以被称为‘文’呢?”孔子回答说:“孔圉聪明而勤学,不以向职位比自己低、学问比自己差的人求学而感到耻辱,所以用‘文’字作为他的谥号。”后来孔子这句“不耻下问”就成了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