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实用一生的语言精华丛书:校园实用经典趣味成语
47695900000077

第77章 磨杵成针

【书证】

明·陈仁锡《潜确类书》:“李白少读书,未成,弃去。道逢老妪磨杵,白问其故。曰:‘欲作针。’白感其言,遂卒业。”

《目连·救母·刘氏斋尼》:“好似铁杵磨针,心坚杵有成针日。”

【解释】

原意是把铁棒槌磨成绣花针。比喻有恒心,有毅力,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只要工夫深,铁杵磨成针,也是说明这个意思。

【故事】

唐代著名的诗人李白,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东),生于中亚的碎叶(今巴尔喀什湖南的楚河流域)。5岁时,随父亲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随即开始认字读书。他天资聪颖,到10岁时已读了很多诗书。

那时,李白的父亲是个富商,家里很有钱。所以,李白从小养成好玩的习惯,不能集中心思读书。往往读上一会儿后,就放下书本,到外面闲逛去了。有一天,李白又读得心烦起来,便走了出去。途中遇见一个老婆婆,正在吃力地磨一根铁棒。李白见了,觉得很奇怪,便问道:“老婆婆,您为什么要磨这根铁棒呢?”老婆婆抬头瞧了瞧李白,回答说:“孩子,我这是要把它磨成针哪!”李白惊奇极了,说:“啊,这么粗的一根铁棒,要把它磨成针,能行吗?”老婆婆笑了笑说:“能行,能行,我不停地磨下去,这铁棒就会越来越细,最后一定会被磨成针的。”李白被老婆婆的话感动了,于是,回到家里发奋读书,终于成为一位伟大的诗人。

“磨杵成针”就是从这个故事概括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