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实用一生的语言精华丛书:校园实用经典趣味成语
47695900000098

第98章 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书证】

《南齐书·王敬则传》:“檀公三十六策,走是上计,汝父子唯应急走耳。”

《水浒传》第二回:“我儿‘三十六着,走为上着’,只恐没处走。”

【解释】

原指与敌人交战,无力取胜时,以避开为上策。后指事情已难以挽回,只好一走了事。

【故事】

南北朝时期,宋武帝刘裕的开国将领檀道济,在领兵攻伐前秦时,建立了卓越的功勋,所以宋文帝刘义隆即位后,便封檀道济为“武陵郡公”,并任命为征南大将军。

檀道济在征讨北魏的战争中,统帅大军和北魏打过30多次仗,连连获胜。宋军曾经攻到历城(今山东)一带,因为后方军粮接济不上,才不得不准备退兵。当时,宋军中有一些士兵投降了北魏,竟把军中缺粮及准备撤兵的情况告诉了魏军,还建议趁撤军之机包抄宋军。魏军为了保险起见,先派密探到宋军军营去侦察。檀道济早料到敌人会有这一招,便叫人把沙子灌进口袋里顶粮食,然后故意叫管军粮的人在半夜里点数军粮。而且一边数,一边唱:一斗、两斗……五十石……一百石……檀道济叫人把装沙子的口袋高高地堆积起来,再把少量的米撒露在上面。魏军的密探把看见的情况跑回去作了报告,魏军以为宋军的粮食有很多,认为那些投降的人是假投降的间谍,魏王就下令把他们全部处死了。就这样,魏军一直不敢追击,檀道济凭着才智,率领宋军安全撤回了。

“三十六计,走为上计”这则成语就是从这个故事引申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