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王阳明心学全书
47721000000018

第18章 心想事成的秘密

王阳明在贵州龙场创办“龙冈书院”,名声越来越大,远在贵阳的提学副使席书也闻其消息,经过“四顾茅庐”与他切磋学问,终悟到“知行合一”之旨,确信他在龙场创立的“心学”是真正的圣人之学。

回到贵阳后,席书马上与前提学副使毛宪副一起,将贵阳书院修葺一新,并修书一封,正式延请王阳明到贵阳主持讲学。

收到这封信时,王阳明的心情十分复杂,夜不能寐,索性披衣而起,踱到屋外。

是夜月色微明。残月如钩,悬在夜空,显得寂寥而清幽。

人生,正如这深邃的夜空,隐藏了多少秘密,谁能参得透其中的玄机?

天地之间,万事万物皆顺应一定的规律,生生不已地变化发展,其中有某种难以捉摸的自然本质力量在支配着这一切。

这种不可抗拒的本质力量,就是大自然的规律。

王阳明在龙场修身悟道,深深悟出人和大自然是有着密切联系的,当他进入一种深邃、无人无我的状态中时,觉得自我已经消失,整个宇宙好似和自己融为了一体,达到了前贤古圣所说的“宇宙即我心”、“我心即宇宙”的人天合一境界。

在这种境界里,经常有一些莫名其妙的事情发生,如他有时在心中有意无意地念着一件事时,不知是巧合还是其他什么原因,过不多久这件事就会真的出现在现实生活中。

前不久,王阳明听说当年曾同朝为官的朋友席书已调任贵州提学副使,不由大喜,他知道席书也是好道之士,便暗暗想着如何才能与他当面讨论一番自己新悟到的“知行合一”的要旨。

令他意想不到的是,席书竟如心有灵犀一般,不约而至,前来拜访自己,遂了自己一大心愿,也带来了他人生中的转机。

他虽然谪居龙场,与世隔绝,经受着千苦百难的磨炼,在研《易》修身之余,却还忘不了“平治天下”、造福百姓的夙愿,常常在脑海中思忖这个愿景,想象着将来“心学”大兴于天下的美好前景。

怀着这个宏大的愿望,他每天都带着欣悦的心情,孜孜不倦地向周围的学子宣讲自己所悟得的学问,并通过书信与各地朋友切磋交流心得,可谓默默耕耘,乐此不疲。

没想到,“有心栽花花不成,无心插柳柳成荫”,就在他只管耕耘,不问收获时,自己的影响力却越来越大,不仅求学者纷至沓来,连许多当朝及各地实权派的人物都闻其远在龙场的诸多事迹。

可以说,王阳明在其修身养德的过程中,不仅参透了世事人生的奥秘,还无意中领悟到了“心想事成”的秘密。

这个秘密与人的内心、意念有着很大的关系。

古人认为,心为君主,主宰着人的思想和言行举止,并在其周围形成一个无形的“气场”,形成独特的人格魅力。

俗话所说的“心想事成”,就是一个人所生发的念头,以强大的思想能量,有意无意地辐射到周围的人和事,影响着他们对于某些问题的好恶和取舍。这就是一个人的气质和信念对他人和自然界万事万物的影响。

我们知道,在现实生活中,有时候心想能够做到事成,有时候心想却不能事成。这是怎么回事呢?

心想事成的关键,就在于对思想状态和其运化规律的正确掌握。如果你想的符合自然运行的规律,则自然能成功;假如不符合规律,连你自己都不相信,言行不一致的话,自然就导致失败。

“心想事成”中的“心想”,并不是胡思乱想的意思。这里的“心”,指的是发自内心深处的本体意识。正如王阳明所认为:“盖天地万物与人原是一体,其发窍之最精处,是人心一点灵明。风、雨、露、雷、日、月、星、辰、禽、兽、草、木、山、川、土、石,与人原只一体。”人为万物之灵,就是通过“心”这无形无相的本体意识与天地万物相通,万物与人原为一体,此心灵明至神,是一种极大的存在力量,如善用之,则奇妙无穷。

所以,要想达到真正的“心想事成”,必须由开始的有意识地去想某一件事,渐渐进入“无意”的本体意识境界才行。

也就是说,起初做一件事时,如果你只是漫不经心地想想,一边想还一边犯疑:“我恐怕不能做成这件事吧?”这样的话,只是在脑中随便想想而已,所想的念头就毫无力量可言,是不会起任何作用的。

如果能生起坚定的信念,相信自己通过持之以恒的努力,一定能获得成功,并在不断前进的实践中,念兹在兹,将生发的信念与所做的事物结合起来,达到忘我的“无意”境界,不断激发自己的本体意识,就会产生无限的智慧和能力,从而达到心想事成的效果。

王阳明夜观星象,虽然月儿尚残,但其毕竟度过了最黑暗的时期,随着时间推移,就会逐渐圆明起来。

也许,自己的命运,就像这轮弯月,应该出现转机了?

极目远眺,远处的山峰在夜色的笼罩下,微显轮廓,朦胧不清。在这荒寂的夜里,龙冈峰头的白鹤早就入睡了吧?

古人云:任重而道远。

经过三年近乎隐居的蛰伏,自己的隐忍等待,苦修默悟,不就是为了弘扬道统的大任吗?

王阳明伫立半山腰的茅屋外,觉得一股气场在胸中慢慢扩大。他决定接受席书的邀请,至省城讲学。此时,王阳明回首往事,心中思绪万千,难以平抑,吟诗一首,以舒其志:

归与吾道在沧浪,颜氏何曾击柝忙?

枉尺已非贤者事,斩轮徒有古人方。

白云晚忆归岩洞,苍藓春应遍石床。

寄语峰头双白鹤,野夫终不久龙场。

别了,龙场。

在龙场的一千余个日日夜夜,苦苦修养身心,悟得“知行合一”之旨,臻于“心与理合”之境,终于达到了心境不为任何外界事物所动的境界。

这段岁月中,他已明悟宇宙规律,洞察天地玄机,心如行云流水,不滞于物,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境界。

此番复出,他将挟着经天纬地的智慧,以圆融通达的技巧,踏上一条异常曲折的传奇人生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