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王阳明心学全书
47721000000059

第59章 定力是怎样炼成的

自班师返回赣州后,正德十二年九月,王阳明改授提督南、赣、汀、漳等处军务,并获得了一个特殊的权力——给予能够调兵的旗牌,使他得以根据具体情况而行事。

至此,王阳明从只有暂时调兵权的巡抚,一跃而成为拥有实际兵权的地方大员。这种情况,在明朝时是绝无仅有的,可说是“仅此一家,别无分店”。

这是因为当时的兵部尚书王琼,不仅看到了南赣一带盗贼猖獗,而且还看到了江西一地还涌动着一股十分险恶的暗流。

这股暗流正在积聚能量,伺机爆发,而一旦失控的话,将会使大明王朝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在这种情况下,王琼毅然力排众议,赋予王阳明以足够的权力,以便能够在关键时刻力挽狂澜。

此时,薛侃、冀元亨、欧阳德、黄弘纲等众多弟子,又来到南赣追随老师相聚讲学。

经过漳南平寇一役大获全胜后,当地军民简直把王阳明神化了。

有的说他精周易,能掐会算、未卜先知;有的更说他是天上的星宿下凡,能征善战,所向披靡……如此种种,不一而足。

而在五月王门弟子蔡宗兖、许相卿、季本、薛侃、陆澄等同举进士后,王阳明身上的神奇色彩又增添了浓浓的一笔。人们纷纷传说王阳明善于教书育人,所以门下弟子成批地中举。

这一说法更为吸引人,因为在那个时代,一般读书人要想踏入仕途,就必须通过科举考试。

如今现放着一位能大量制造“进士”的大人物坐在南赣,而且来者不拒,最喜诲人不倦,这样的情况对于好学上进的年轻人来说,不啻于一种致命的诱惑。

所以,四方的有志青年怀着一个美好的梦想,纷纷奔赴南赣,聚集在王阳明的周围,又形成了一个学术氛围浓厚的圈子……

是夜,天晴月朗,南赣提督的官署里,王阳明稍得余暇,召集诸生开课讲学。

欧阳德自来赣州拜师后,目睹先生不论处理任何事情,亦不论当时情况如何紧急,总是能保持悠游自如的状态,心中甚是向往。

于是便首先提问道:“我在平常的时候,思想总是忙乱不堪,做事时固然忙,但无事时也觉得杂念纷纭,一会儿想到这,一会儿想到那,不知为什么会这样?”

王阳明轻轻咳了两声,这两天他偶受风寒,喉咙有点发炎,然后说道:“这是因为人的内心没有一个主宰的原因。天地万物之间,为什么能够不断地运动转化,没有一息停止呢?就是由于万物的主宰——‘道’在发挥作用。

“有了这个主宰,宇宙间的事物方能按照固有的规律运动,不先不后,不急不缓,虽千变万化,但都合于‘道’的规律,主宰常定。其实对于人来说,也是因为有了这个主宰才产生的。

“而此心即为一天地,天下万事,皆出自心中,故曰心外无事,心外无理。如果人认识了这个主宰,心性就能安定下来,与天地运行一般生生不息,自有应事接物之能,虽然日理万机,应酬极多,也总能从容自在,所谓‘天君泰然,百体从令’,指的就是这个道理。

“假若没有一个主宰,便只是人身上这股气在肆意奔放,如何会不忙乱呢?”

欧阳德又问:“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有一个主宰,让身心不忙乱呢?”

“最好的境界当然就是悟到‘道’。”王阳明说,“当然,绝大多数人是不能一下子就能悟到‘道’的,这时就要退而求其次,在应事接物中磨炼自己。对任何事都不要看得太严重,要有一种‘既来之,则安之’的心态,稳如泰山,不急于求成。慢慢锻炼自己的心性,久而久之,就能不受‘气’的干扰,安于所做那件事的整个过程,就能定下来了。这时你们也可以试一下,看这种状态是什么感觉。”

听了老师的阐释,欧阳德试着把情绪放开来,以一种无所不容的心态去听老师讲话。在一瞬间,他体验到了与平常不同的一种境界,任凭外界事物出入心中,来来往往,他都能清晰地感觉到这一切,但却对自己毫无干扰。

这个时候,欧阳德觉得自己的内心起了微妙的变化,他知道朝哪个方向去努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