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刚生下来的时候,只有哭的表情,而后会笑,都是真情流露,做不出来。随着年龄增长,孩子有了更丰富(神经学说叫深刻)的表情,愤怒——包括微怒、大怒,嫉妒,仇恨,沮丧,喜悦——如欣慰和快乐,人类独有,可以发诸颜面的表情。再大一点儿,更复杂的表情出现在他们脸上,惆怅、寂寞、忧伤,这是表情的高级阶段,培训班教不出来,由心而生。心生出情感,像水波纹一样浮现在脸上,挡都挡不回去。此谓率真。
齿序添加之后,要学习做表情。这些表情(法律叫“以明知为前提”)的拥有者熟知它的含义和操作方法,交往中使用。从性格本真说,一种高级的表情应该出现在一件高级的事物之后。比如,小时候,母亲下班回家,我先抢过她的兜子,翻出香瓜或橙黄的熟杏,脸上露出可以被称为“喜悦”的表情,但这是对着杏和香瓜,并没对母亲。同理推论,没这么好的香瓜和杏,我也没有这么好的表情。但长大的人洞悉了这么一种“好”的表情后,为谋生需要就反复使用,不俟香瓜。表情和文字一样,是不受限制的再生资源。不一样的地方在,文字只让人识事识理,包括识路识图。表情是另一回事,心里没的脸上照有,看不出来好赖。观其表情之后,还要观其行,经过时间的检验,才知“表情”这人到底什么底细。
这么说,当然有点累人。人们通常把表情当做公民守则一样应用,寒暄一下,客气一下,对谁都没什么害处。反过来,不微笑或不掌握微笑要领的人,也不招人待见。微不微笑本是小事,但你不是大官,不是税务员,不是火车查票的,不是发二胎指标的,不笑有点脱离群众。你也不是不会,也不是没看过别人笑,装啥?
除去礼貌范围的笑,人对笑的使用理应持重。何故?笑——叔本华有本书叫《笑》——大体说是人类表达愉悦的表情,但滥用就显得不是东西。你看下属对长官的笑,像纸糊的,不用心。不笑,长官未必迫害你,没这么傻的长官。但笑不好——从表情形态学说是局部肌肉走向出了问题,根子在不真诚导致大脑下达错误信息,像骂自己一样,目不卒睹。一些转业干部,一些给长官当过秘书的人,都是擅笑者,其中也有以假笑骂自己的人。我想,不都转业了吗?为什么还谄笑?习惯了,也是程序出了问题,删不下去,只好在脸上挂着,风雨不误。谄笑服从“倍偿原则”。当一个人笑了一个不该笑的笑后,多付出了笑肌和心智尊严的气力,一定在别的地方找回来。比如说,对长官胁肩而笑的人,对下属冷若冰霜,看下属像挤牙膏一样支付笑;不还笑,找回来了。
在自主表情、自作表情(卖表情)之后的高级阶段是无表情。这个阶段一般人到达不了。无表情并不是冷酷,也不是僵化,是放松自然,是“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一个人获得了自信之后,“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省心了,也真诚了。像我小时候不见香瓜不笑一样,凭什么无端地笑?见了香瓜也不值得大笑。这些人,如大德与大师,面色清净安详,在一无所有的表情中分明拂来笑意,让人感动。
人在地位、资历、经济状况,特别是修养不逮之前,只好跟这笑跟那笑,笑比哭好。但笑的时候要有正确的心态,经常自查自纠,删去不必要的繁文缛节,简练点儿,省下该省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