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吹牛的极致:幽默卷
47768300000085

第85章 见过GDP吗?

老家的小学同学宝柱问我:“你在外面混这么多年,见过GDP没?”

我听成“纪……”或“机……”,反问:“啥?”

他身子后仰,目光蔑视:“咋整的?能行不?”

宝柱先在皮革厂当染工,现于果园给农民打工。我问:“啥?”

宝柱一字一顿:“G、D、P,一批两批的批。”

明白了,但我上哪儿去拜见呢?到发改委、统计局,都见不到这位G大人。

宝柱说:“咱们国家,过去阶级斗争厉害,现在GDP厉害。”问我:“还有啥厉害?”

我说:“没了,GDP一批两批的批最厉害。”

宝柱虽然是给农民打工(率领狼狗在果园巡逻)的城市工,但他说的对。咱们国家又称我国发展到居民不认识自己城市的程度。

比方说,一人住三皇区,半年没到五帝区。一去,该区面目全非,这个地方这样,那个地方那样,全是新楼。此人傻上一阵儿,不光惊讶,还要气愤——作为土生土长的××人,怎么会成陌路人?真陌路。

我年年回老家过年。老家——我完全被它的新面貌搞糊涂了,故而不好意思提它的名字——只有土地还是古代留下来的,但楼房商厦居住区完全像天外来物,最可耻的是地名也成新的。一个城市,除了政府赐予的街道名称外,还有民间为“这一片”起的名。比如央视新楼今后将叫“大裤衩地区”,有“大裤衩超市”,警方成立“大裤衩治安派出所”。我老家街区的新名如“红城热力”,闻之不知所云。

我去十一粮店,后来迷路。问路人:“四门市怎么走?”

路人:“是昭乌达鞋城吗?”

我解释:“挨着造反大楼。”

路人:“不知道。”

我急迫:“钟楼南面。”

路人:“嗨!那叫都市家园。你外地的吧?”

一路默念“都市家园”,我父母栖居此家园,记不住。还有一回,我大约在老金鱼胡同迷路,打车回家。司机听不懂我去的地方,把我拉到火车站,步行回家。

我说的是一个小城,而大城,如京津沪渝,居民在自己城市被惊讶被迷失被当成外地人更常见。

谁弄的?GDP。仨字母,既包括了人力又包括了资金以及速度,涵盖行业、产量、产值,这个词造得好。

有识之士告诉我,GDP已经是落后的词,更厉害的是GGDP。

啥意思?

绿色GDP,带环保的。

既然伟大的GDP前面可以加字,我觉得在绿色后面可加一个“R”。把我们的家园建设成recognizable——可识别的——地方,不迷路。GRGDP,三批四批的批,哪天问宝柱见过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