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国共往事风云录3
47768900000026

第26章 不怀好意的中间人失败了

日本也在摸索“和平之路”。当然,其所指的“和平”,就是要在停战议和中迫使中国让步;它之所以顽固地拒绝《九国公约》会议,坚持两国直接进行交涉,是认为这样可以强迫中国屈服,于己有利。

最初有意在中日两国之间担任调停的,是英国。在华中持有权益颇多的英国,殊不愿在上海乃至长江流域的战火扩大。但是,日本的一声恫吓:“要把委托英国调停的广田弘毅宰掉!”英国便噤若寒蝉。

日本钟情于迅速接近的德国。

他们直接向德国驻华大使陶德曼说明日本方面意图:在内蒙组织自治政府;华北不驻兵;上海由国际警察管理;停止排日;共同防共;减低日本货进口关税;尊重外国人在华权利……所谓“陶德曼调停工作”开始。

11月5日,蒋介石在南京接见陶德曼。他边往外抽椅子边声明:“不能受理日本所提出的议和条件。如果日本不愿意恢复战前状态,中国不能接受日本的任何要求。中国如同意日本的要求,国民政府将会被舆论浪潮所冲倒。”蒋介石坐稳了座位,仍然在说:“假定国民政府因日本采取的政策而倾倒了,则结果是共产党在中国占优势。你要知道,共产党是从来不投降的。”

陶德曼赞同:“假如中国发生革命,那真是一幅可怕的景象。”

孔祥熙也在座。附和着说:“那将是可怕的。假使那样的话,我也想不出别的办法。”

陶德曼说话不多,他看出中国还在等候国联的裁决,便以德国人爱说哲学的腔调劝道:“一个国家不应该等待到筋疲力尽的时候才接受和谈。”在告辞时,他迈着猛兽似的有弹性的步伐,跟在蒋介石身边,带着自信的口气用鸽子似的咕噜声说:“我现在的步骤仅仅是极秘密地通知中国政府。”

陶德曼将这次见面的结果转告日本外相广田,并向自己的政府报告。

就在这时,华北方面,太原失陷;淞沪方面,则由于日军自杭州湾登陆而迫使中国军不得不转移。广田判断此为日本诱引中国议和的大好时机,乃再度敦请德国出面。于是,陶德曼于11月28日与业已迁移汉口办公的行政院副院长孔祥熙晤面,接着在29日与外交部长王宠惠会谈,提出日本的议和条件并作试探之后,要求再次与蒋见面。

蒋介石同意。

11月30日,陶德曼在外交部次长徐谟的陪同下,乘轮东下,12月2日到达南京。在前一天,德国外交部长牛赖特向中国驻德大使程天放劝说过:“为中国利益着想,不宜拒绝日本的和平提议,如果迟延下去,中国国家解体的危险也会越大。”

12月2日,蒋介石在听取了徐谟的报告之后,召集军事长官汇报会,征询对日本军部所提和案的意见。在会议中,白崇禧、徐永昌、顾祝同、唐生智等人表示,不妨同意进行交涉,遂决定了两项原则:一、不拒绝德国的调停;二、华北政权须要保存。

当天下午,蒋介石与陶德曼第二次会谈,蒋介石首先讲明上述两点,而后说:“在敌对行动继续进行的时候,是不可能进行任何谈判的。假如贵国总理向中国和日本提议停止敌对行动,中国愿意接受。在谈判完成以前,一切不要公布。虽然贵大使提出来的各点可以作为谈判的基础,但不能被认为是像最后通牒一般而不可改变。”

陶德曼又将此意转达日本广田外相。

然而,日军在这一个月中,已登陆杭州湾,攻占南京即在眼前,故而借军事优势的气焰而加重了谈判条件,另外追加了四个条件:中国放弃容共、抗日、反“满”政策;设立“非武装区域”;日、“满”、中缔结经济协定;中国给日本赔偿等。

上述条件经由陶德曼于12月26日转达孔祥熙。

孔祥熙两个手直发抖:“这个条件无所不包。日本也许要十个特殊政权和十个非军事区,没有人能够接受这样的条件!日本应该想到将来———会自取灭亡的!”

与此同时,国民政府的若干人员,民族失败主义及和平妥协倾向加重。一天,汪精卫在重庆上清寺官邸请客,与会者都是中枢的重要人士。酒至半酣,当大家谈到当前的局势时,突然,座中被人视为政坛上泰斗的国民党元老吴稚晖趋向汪的座前跪下,以无限悲感激动的表情对汪说:“救救中国吧!悬崖勒马救中国的也只有你了!”汪精卫好不得意,却也离座对跪,彼此握手欷。在座的也有的泪下沾襟。当时,汪的幼女季筠看到这种场面,还以为他们是酒后余兴呢!

1938年的元旦之夜,外交部长王宠惠收到的“贺年礼物”就是陶德曼转交的“追加四条”。如此苛刻的条件连蒋介石也望而却步。他也弄明白了日本那一套:先用笼统含糊的条件使对方接受;接下来就是补充说明,任意提出要求,层层追加,直至对方束手就擒。

1月2日,王宠惠电告仍驻东京的许世英大使,称:我方初以日本条件空泛广宽,无从考虑,昨日陶大使又转达驻日德大使与日方各要人历次谈话印象。政府对此方案正在研究,在未决定办法之前,“执事可常与驻东京德大使联络谈话,听取其所述,勿表示具体意见,同时日方如有要人求见,勿予拒绝,而以同样态度应付”……

12日,陶德曼再晤王宠惠,询问对于日本条件的答复。王宠惠答:“如果日本政府将详细办法正式通知我方,则可以考虑答复。”

陶德曼表示:“恐怕日本方面不会将细节明白表述。”

13日又谈了两次。在第一次会谈中,陶德曼提到,倘在15日之前仍无回答,日本政府则须保留自由行动。

在下午的第二次会谈时,王宠惠面对日本咄咄逼人之势,宣读了一份中国政府的文件:……经过适当考虑之后,我们觉得改变的条件太广泛了。因此,中国政府希望知道这些新提出的条件的性质和内容,以便仔细研究,再作确切的决定。

陶德曼闪动着狡黠的目光,不怀好意地反问道:“这个通知就是答复吗?”

“我方所要知道的是四项条件的内容。”王宠惠说。

陶又问:“如果日方认为这是一种躲避的答复,将如之何?”

“如果我们有意躲避,又何必再询问其内容与性质!”

王宠惠的答复文件,由陶德曼转,经驻日大使送达日本政府。日政府认为这就是“拒绝答复”。乃于1938年1月15日决定“陶德曼工作”结束。

陶德曼的调停宣告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