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散步.路上:我与学生聊哲学
47853600000030

第30章 谈性格与命运

你们几个都是我的学生,但性格各不相同。据有的专家说,性格决定命运,思想决定生活。此话有理,但都只说对了一半。命运是非决定的,没有人出生时就被决定了一世的命运。命运是人生历程中由各种因素决定的。其中有偶然的机遇,也有各种主客观条件,但性格确实是其中的重要因素。一个心胸狭隘、固执、主观的人,或者软弱、马大哈性格的人,在处理人际关系以及个人发展方面都会受到障碍。相反,一个心胸开阔、办事认真、性格坚定的人,处理人际关系、就业或从事任何工作获得成就的概率肯定高于前者。

思想决定生活,也甚为有理。一个人所抱有的思想往往决定其行为和生活态度。一个悲观的人,不可能有积极的生活态度,也不会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往往无病呻吟,提不起精神;相反,一个乐观的人,行为是积极的,生活是快乐的、向上的,遇到困难可以自我化解。悲观者,每天都是阴暗情绪;乐观者,则天天阳光灿烂。在旅途中剩下半瓶水,一个悲观主义者想到的是“只有”半瓶水,而乐观主义者想到的是“还有”半瓶水。这个“只有”和“还有”的不同判断,可能就是决定他们能否继续走下去的意志分界线。人生旅途也是如此。有的人偶遇挫折就悲观失望,走上绝路;而有的人一生坎坷,却屡挫屡起。这是不同的思想在起作用。思想支柱就是精神支柱。它视之无形,实则力量巨大,可以影响人的一生。

当然,性格与思想不是互不相关,而是相互影响的,但各有特点。性格相对稳定,甚至终生难改;而思想则往往随境遇变化而变化。性格的形成中有思想的参与,性格一旦形成就似乎固化;反过来,性格也会影响对一种思想的接纳或排斥。因此,思想好有利于塑造好的性格,而性格好也有利于接受有益的思想。

说到此,并没有完。如果性格决定命运,思想决定生活,那又是什么决定性格,什么决定思想?性格中是否有遗传成分,我们弄不清。但可以断言,性格决非“天性”、“本性”,更多是后天形成的。如果性格是天性,那人的命运就是前定的、不可改变的。这是变相的宿命论。同样,如果无法回答思想的来源,必然认同思想是人头脑中固有的观念,我们就又回到了天赋观念的陈词滥调。

人是社会的人,人的性格与思想的形成离不开自己生活于其中的社会环境,包括家庭环境、学校教育环境、人际交往和社会整体环境。其中家庭在幼儿甚至少年时期,具有重要作用。一个单亲家庭和一个完整的家庭,一个终日争吵的家庭和一个和睦相处的快乐家庭,对孩子性格形成的影响是大相径庭的。而入学后,学校教育,尤其是中小学教育对青少年性格与思想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这时性格趋向于定型,而思想的吸收也最为快捷和牢固。

18世纪法国著名哲学家和教育家卢梭在其经典著作《爱弥儿》中对教育在性格和思想形成中的作用做过深入的论述。虽然卢梭过分推崇顺从人的自然本性,但他还是主张让教育同生命一起开始,即从一开始生活,人就应该接受教育。应该教育孩子保护好自己,教育孩子经受得住命运的打击,不要把豪华和贫困看在眼里。必要的时候,在冰岛的冰天雪地里或者马耳他岛的灼热的岩石上都能够生活。要持续不断地锻炼孩子,用各种各样的考验来磨砺他们的性情。教他们从小就知道什么是烦恼和痛苦。通过这些考验,孩子便获得了力量。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理论虽有可议之处,但他主张顺应儿童的本性,让他们的身心自由发展的观点,对于我们用应试教育来剥夺孩子的童年快乐,束缚孩子的自由发展,是有警戒意义的。

知识可以改变思想,习惯则与性格相伴。从小就应该特别关注良好习惯的养成。期待大学教育改变从小形成的习惯,是很难的。积习难改,性格终老。思想不同,它可以随着人的经历和受教育的程度而发生变化。改变习惯和性格比改变思想困难。我们可以育苗,但很难修理已经长成的大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