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散步.路上:我与学生聊哲学
47853600000055

第55章 谈历史感

历史感就是历史的眼光,考察任何问题,都必须把问题放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来考察,考察该问题产生和发展的基本历史联系。它在历史上是怎样产生的,在发展中经历了哪些阶段,现在的状况如何?正因为这样,历史研究必须要具体地研究历史过程,而不能专靠逻辑推论。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的形而上学》中说:“在历史科学中,专靠一些公式是办不了什么事的。”历史公式不能提供真实的历史,而只能提供历史的抽象,而且往往是僵死的脱离具体的抽象。

历史唯物主义是沦为历史公式还是科学原理,这取决于如何对待历史唯物主义。如果不是立足于各国不同的实际情况,而是削足适履,把各国不同的历史作为填充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的填充物,那历史唯物主义就会变为抽象的历史公式。充气娃娃并不是真娃娃。如果坚持马克思和恩格斯一生不断提醒的把历史唯物主义作为分析实际历史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则它是唯一科学的历史理论。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不仅要理解什么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还要懂得如何运用基本原理。我们当前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中的一个重大不足,就是只关注如何理解基本原理,围绕着基本原理争论不休,而不关注如何运用这些原理。实际上运用是否有效,往往就是自己对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理解正确与否的证明。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研究都要具有历史感。没有历史感,对任何历史问题的理解都是肤浅的、粗线条的,不可能真实理解。例如,不把俄国革命放在特定历史条件下来理解,就无法理解俄国从十月革命胜利到最后解体,到普京恢复俄国大国地位的种种努力中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重大事件、各种类型的历史人物。如果不把它们放在各自的历史背景下,就是不可理解的。为什么列宁会主张从战时共产主义过渡到实行新经济政策?为什么斯大林会强行推行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为什么会发生联共30年代党内的大清洗?为什么会出现赫鲁晓夫的秘密报告和反对个人崇拜?为什么苏联会出现戈尔巴乔夫、叶利钦这样的埋葬苏联的人物?离开它们的历史条件和背景都无法理解。历史感不是合理性的辩护,而是对历史事件和人物产生原因的探讨。没有历史感,就只有叙述而无历史的自觉认识。没有历史感的历史叙述,一切都是偶然的。不能从偶然性中看到历史的必然性。

不仅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理解要有历史感,对思想史的研究同样如此。伟大思想家和伟大理论的产生的意义只有从其产生的历史中才能理解。我们在研究思想史时,有两种视角:一个是问题的视角,一个是答案的视角。从问题的视角来说,一个思想家的成就在于他提出了前人没有提出的问题。这个问题是其所处的历史时代的问题。从答案的视角来说,就是一个思想家对问题的回答在其所处的历史背景下是否具有创造性。例如,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9世纪40年代提出的资本主义向何处去、人类向何处去的问题,提出的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问题,就是在他们的历史条件下存在的问题;而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伟大成就,就是从各个方面回答这些问题。马克思的经济学说尤其是剩余价值学说,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劳动与资本的矛盾的角度揭示了这些问题的答案。哲学是从世界观、历史观的角度回答这些问题,从无产阶级解放的物质武器与精神武器的角度回答这些问题;而科学社会主义学说则是从两个必然性和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途径、方式的角度回答这些问题。从历史背景看,当时只有马克思和恩格斯才科学地提出和回答了这些问题,从而创造了马克思主义。离开了它的历史条件,是不能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意义和价值的。我们现在以为这都是一些老生常谈,可把它放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来理解,就可以发现它是石破天惊、振聋发聩的理论。

马克思关于社会生活本质是实践的理论、关于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理论、关于社会历史规律的理论、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理论、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关于社会形态的理论,现在看起来似乎极为平常,但如果把其放在一百七十多年前,放在唯心主义历史观处于主导地位的历史背景下,放在神学决定论、天命论、英雄决定论、思想决定论的历史背景下来考察,就可以理解它的价值,理解什么叫历史观的伟大变革,因为它把几千年处于统治地位的历史观倒转过来了。把历史事件包括思想理论放进历史进程中来理解,这就是历史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