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袁宝华文集第四卷:文选
47868500000148

第148章 政工干部的思想观念要有一个大转变

(1992年5月30日)

研究会要研究如何进一步推动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理解、真正落实邓小平同志重要谈话的精神。

首先要全面理解小平同志谈话的大背景。小平同志是在关键时刻发表的重要谈话。苏联和东欧一些国家形势剧变后,我们的一部分同志从一个方面吸取了教训,而一部分同志又从另一个方面吸取了教训。小平同志抓住这个要害问题,有针对性地讲了上述这一番重要的话。小平同志还反复强调,经济搞不上去,国家实力不强,共产党站不住脚。匈牙利前党中央书记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匈牙利丧失政权有党内的问题,也有其他方面的原因,其中很重要的一条是国营企业没有搞好,生产效率很低,赶不上资本主义企业,给群众造成了一种印象:社会主义不如资本主义。小平同志很重视这一问题,他反复讲,抵御和平演变,根本是要把经济搞上去。我们国家之所以能够经受住动乱考验,经受住苏联东欧剧变考验,主要是十年改革取得了巨大成果,经济发展了,人民得到实惠。虽然有些人还有意见,但平心而论,大多数人生活水平确实提高了。这一点非常重要。解放战争时期,我在东北,当时毛主席指示,东北党政军的工作重点是无论如何要让东北人民得到看得见的利益。当时东北多数群众持正统观念,不少人认为日本败了,企盼中央(军)来,但是不久东北人民便对国民党失去了信心。当时流传一个顺口溜:“想中央(军),盼中央(军),中央(军)来了更遭殃”。八路军在东北从改善人民生活做起,人民从现实生活对比中,觉得八路军好。

干什么事都要得人心。我对砸“三铁”有个认识过程。譬如“铁饭碗”,在相当时间里,我认为是正确的。早在延安时,陈云同志常讲,将来共产党得了天下,要让全国每个人都有个“饭碗”。当然,“饭碗”里装的东西可能有多有少。解放初期,毛主席提出,三个人的饭五个人吃,也是要使人人有饭吃。但后来演变成平均主义,挫伤了人的积极性。到“文革”时期,“四人帮”发展到极端,要搞穷过渡。1979年我到美国,一个美方翻译闲谈中对我说社会主义好。我问他为什么?他说社会主义有“铁饭碗”。他说他在美国有一套房子,是向银行贷款买的。按照他的收入水平,要用20年才能还清,他必须保持这20年工作位子不变。他一天到晚得看老板脸色行事。所以,他认为中国的“铁饭碗”好。关于“铁饭碗”的好处,我后来在中央党校的一次讲话中还作过系统阐述。这个问题是在讨论解决全民所有制企业低效率运转问题时,才引起了我的深思。低效率就意味着消耗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实力。列宁讲过,社会主义要创造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我们许多企业的生产率,连香港也比不上。我们的企业长期搞的是平均主义,吃“大锅饭”,没有责任感、危机感,虽然天天讲建设社会主义,却天天在违反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我的思想当时是很矛盾的。一方面想维护“铁饭碗”,一方面又感到维护的结果是大家没“饭碗”。无数事实告诉我们,这种局面不能再继续下去了,要进一步考虑工人阶级的根本利益,就是说,从全局讲,今天破“铁饭碗”,正是为了明天捧“银饭碗”、“金饭碗”,这也正是维护了工人阶级的长远利益。所以,我是由宣传“铁饭碗”到赞成破“铁饭碗”的,一是“铁饭碗”端不下去了,二是端了“金饭碗”,才能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去年中央工作会议提出转换企业经营机制,这有许多工作要做,我们不能等、不能靠,要从实际出发,积极主动进行工作。转换经营机制,我赞成从改革三项制度入手。对此,国家体改委、劳动部等五个单位发文,从12个方面讲三项制度改革,比较全面。前一阵子关于三项制度改革的舆论宣传有点片面性。我在《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杂志第四期上讲了这个问题。所谓以“三铁”(铁心肠、铁面孔、铁手腕)破“三铁”,这种提法很容易使人产生误解。破“三铁”,确实需要下很大的决心,要有很大的勇气。但破“三铁”,从根本上说,是要解决人的问题,是要调动人的积极性。而解决人的问题,调动人的积极性,要向职工把道理讲清楚,要做艰苦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在这个问题上,用简单生硬的办法是达不到目的的。这种简单化的做法在前些年某些单位的改革中已经吃了苦头,我们一定要吸取经验教训。中央对这个问题很重视。《人民日报》5月28日发表了一篇社论,指出改革是艰苦细致的工作,靠大轰大嗡是不行的。各级党政领导同志要十分注意理顺广大工人、干部、知识分子的情绪,不要说一些伤害职工感情的话,做一些容易引起与职工对立的事。

对思想政治工作者来说,要很好地学习、领会小平同志谈话。中国石化总公司学习小平同志谈话的体会很好,比较全面。我们要抓住当前的有利时机发展经济。要按照党的基本路线,真正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力量把经济搞上去,千万不可再坐失良机。对此,现在还有一些同志不适应,要加快适应的过程。近十多年来,改革取得的成就改变了世界上许多人对中国的看法。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小平同志讲检验改革成败的三条标准就是坚持了实践标准。小平同志担心动摇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会丧失时机。而时机失去了,不能再回来。我们已经失去了许多发展的有利时机,不能再失去这次机遇了。

我们要充分肯定思想政治工作的成绩,但是一定要清醒地看到我们工作中的毛病。上次年会有的同志讲政治工作的春天到了,为什么这次年会有的同志又讲冬天到了呢?我看主要是这些同志思想跟不上。上次年会,领导同志强调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任务是调动职工的积极性,有的同志当时认为,这样说是把思想政治工作的地位降低了。对这个问题,现在的认识虽有进步,但还有不同看法。这应引起注意。

我们思想政治工作受“左”的干扰,其影响不可低估。“文革”前,国家经委组织讨论思想政治工作时,人们对思想政治工作落实到哪里,统一不了。当时,小平同志就说要落实到“三大革命”上。而那时的《解放军报》发表社论,说要落实到“人的思想革命化”上。这种说法影响是很深的。所以,搞政工的同志一定要转变旧观念,思想跟不上的不是个别人。有些同志总是谨小慎微,顾虑重重,前怕狼、后怕虎,是没法加快改革开放步伐的。总怕犯错误,到头来可能犯个大错误。对思想政治工作来说,要出毛病,往往出在脱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希望我们开好这次年会,要真正认识我们所处的地位,真正负起责任,找出存在的问题,并切实改进我们的工作。

北京市政研会的同志发言中讲,思想政治工作要有一个大视野。我完全赞同这一观点,思想政治工作覆盖面就是要大。现在看,凡是搞得好的企业都打破了过去那种封闭狭小的圈子。扩大了工作的覆盖面,就大有用武之地。同时还要重视政工队伍建设。要从“小政工”发展到“大政工”,建立宏大的政工队伍。此外,还要重视政工队伍结构的调整,要注意吸收一些懂生产、懂经营、懂政治的同志充实到政工队伍中来。据全国总工会调查,职工谈心,找政工干部的不多,因为他们认为,我们不是他们的知心朋友。这与我们一些同志不能或不懂结合日常生产、生活中的问题做工作有关,应引起注意,下决心改变这种状况。

政工干部的思想观念要转变。不转变就跟不上形势的发展。如果我们没有强烈的危机感和责任感,就没有前途。所以政工干部思想观念要有一个大转变。否则有的人会被时代抛弃,就像毛主席过去讲的,变成一个向隅而泣的可怜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