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袁宝华文集第四卷:文选
47868500000149

第149章 关于如何转换企业经营机制

(1992年5月)

1991年,在外有压力、内有困难的情况下,我国政治稳定,社会稳定,经济形势明显好转。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方面都完成或超额完成了国家计划,国民经济恢复了正常的运行,社会供求总量基本平衡,改革开放迈出了较大的步伐,结构调整取得了进展,治理整顿的基本目标已经实现,为“八五”计划创造了良好的开端。应该说,当前我国经济运行和发展的情况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突出的是经济结构的调整进度还较慢,经济效益不高,财政困难增大。这些问题的实质又是经济体制、运行机制问题,这就需要继续做好工作。

在1月份,中央已对今年的工作做了部署,要抓三件大事:第一,继续发展经济,把我们的经济工作搞好;第二,加强党的建设;第三,维护社会稳定。这三件大事中,继续把经济工作做好,仍然是第一位的工作,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今年经济工作的指导方针是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在巩固治理整顿成果和继续保证总供给与总需求基本平衡的基础上,把经济工作的重点转移到调整结构和提高效益的轨道上来。我们要在这个思想的指导下,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把国营企业的生产经营搞好,把经济搞上去。江泽民同志在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要发挥我们的固有优势,纠正我们出现的错误,勇于改革创新。在这个思想的指导下,经济工作要正确处理一系列的关系问题:第一,正确地处理改革、稳定和发展的关系;第二,在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上,要正确地处理国家、市场和企业的关系;第三,在经济利益的分配问题上,要正确地处理国家、集体和职工的关系;第四,在企业领导体制上,要正确地处理党政群三者的关系。最近,中央强调今年要加快改革的步伐,适当加大改革分量,同时加强对改革的领导。改革的重点是对企业的改革,也就是要转换国营企业的经营机制。企业改革的核心是把企业推向市场:企业的产品要围着市场转,企业要围着产品转。换句话说,就是市场引导企业,企业要适应市场的变化。目前我们的一些企业还不适应市场变化的需求,还没有真正做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对于企业来说,既有压力,又有动力;既有活力,又有制约。真正制约机制的形成,就在于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增强企业活力的关键是两条:一条是改善企业的外部环境;一条是深化企业内部改革。说得更明白一点,就是落实企业的自主权,调动职工的积极性,这两条在《企业法》中都作了明确的规定。

国务院对企业外部环境的改善和企业内部加强管理提出了20条,其中企业内部8条、企业外部12条。在外部条件上主要是三个方面,抓住了这三个方面,其他问题就迎刃而解。

第一是政企分开,两权分离。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作出的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就提出了这个问题。真正做到政企分开、两权分离,要强化宏观调控,运用经济手段强化对市场的调节,减少对企业的直接干预。

第二是配套改革。不能“文齐武不齐”,不能企业改革孤军深入。当然,改革也不能一二三齐步走,但大体能够配套跟上。也就是说,要给企业创造条件,把企业推向市场,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增强对市场变化的适应能力,同时还要加强市场管理,真正形成市场的竞争机制。

第三是依法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不受任何方面的侵犯。这在《企业法》中规定得清清楚楚,但一直到现在“三乱”不止。“三乱”不止,厂无宁日。“三乱”都有来头,都有后台,都有制约企业的条件,使你“躲不开、惹不起”,他们“只要钱,不讲理”。对于治理“三乱”,要抓住典型事件,严加处理。要有国务院生产办抓质量问题的狠劲,通过报纸、电视等宣传工具将伪劣产品向全国曝光,使它们成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混不下去。

在深化企业内部改革上,主要也是三条:

第一,改革人事制度、劳动制度和分配制度。这三项制度的改革是企业内部改革的核心问题。北京市很早就提出来优化劳动组合,浮动工资奖金,搬掉“三铁”,后来一度被干扰,现在又重新提出来。前几年“北光”首先搞浮动工资,起初担心工人不干,结果是工人一边干,一边骂,骂是不适应,干就是还要适应。既不适应,又要适应,这件事就大有可为了。现在北京市在转换企业经营机制中有“七条船”,不管哪条船都离不开这三项改革。国家计委经济研究中心去年发了一个北京人民机器总厂推进企业机制改革的材料,这个企业在“三项制度”改革前,经济效益很不好,实行内部机制改革后,仅一两年时间,生产形势大变样。去年产值下降了5.6%,这与国务院限产压库有一定关系,由于调整了产品结构,实现税利却增长了23.9%,上缴税利增长了29.4%。这个事实很说明问题。可以说,劳动人事分配制度的改革是实现企业经营机制转换的前提。“人机”是1988年开始进行劳动人事分配制度的改革。他们从调整管理组织机构、转变职能入手,开展岗位竞争,实行上岗、待岗、下岗“三岗”制度,建立了新的用人制度;在干部中实行聘用制,打破了干部与工人的界限,打破了一次分配定终身的规矩,也打破了单纯讲学历、论资历的惯例;在用工制度上,主要是破除了全民所有制的固定工制度,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解决了国营企业职工能进不能出的问题;在分配制度上,走上了通过岗位综合评价,确定生产系统、技术系统、企业管理系统、后勤系统、党群系统的各个岗位,然后依靠群众搞好岗位的综合评价,使分配向脏、累、热、害工种和一线工种倾斜,增强了一线工种的吸引力,现在已有二线人员主动提出要回到一线的岗位。可见真正进行深化改革,生产经营情况就会发生很大变化。

第二,企业要主动进入市场,适应市场变化的需要,生产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去开拓新的市场。同时,要对市场进行调查研究,捕捉市场的重要信息。产品要围着市场转,企业围着产品转。

第三,进一步完善企业的领导体制。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坚持和完善厂长负责制,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这是中央工作会议提出的三句话,这三句话说起来容易,具体落实起来,还有一定的难度。

总之,搞好搞活企业,必须深化改革,转换企业的经营机制。而深化改革,转换机制,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突破现有的利益格局。

真正做到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我看至少需要三个条件:

第一,政府的职能要转变。否则,企业仍躺在政府的怀抱里。企业没有经营自主权,就没有经营机制转换的可能条件。政府职能的转变应贯彻执行国务院提出的三条基本原则:一是转变职能,政府各部门主要是抓宏观调控,赋予企业更多的自主权,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二是精简机构,缩小政府机构的编制。三是提高效率,政府机构改革的目的就是要减少中间环节,提高工作效率。我看条件已经成熟了。

第二,要形成市场机制。没有相应的市场条件,给了企业经营自主权,企业也没有用武之地。没有市场,企业就不能在无情的市场竞争的大风大浪中经受考验,锻炼成长。企业活力最终表现为企业的竞争力,没有竞争力,就没有企业的活力,而市场机制的核心就是竞争。一方面,我们要积极地培育市场机制;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市场的管理。应该看到,在建立国民经济宏观运行的调控方面,社会主义比资本主义有着更大的优越性和广阔的前景。所以我们要强化国家对国民经济运行的宏观调控能力,强化市场管理,要改善宏观调控软弱无力的状态,要克服市场活动中的无序状态。

第三,深化改革、转换机制的一个最重要的条件,就是企业领导班子的素质。一个素质好的企业领导班子应当是:(1)团结战斗的群体。这是企业素质的基础。这个领导群体,要有良好的精神状态,有坚定不移地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政治方向,要有眼睛向内、着力挖掘企业内部潜力,不怕困难,迎着困难上,压倒一切困难的气概,要有毛泽东同志提倡的不怕鬼不信邪的精神。(2)企业领导班子,还应该是一个觉悟高、作风正、能够以身作则的群体。大庆人说:“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吉化的同志也有两句话:“一层做给一层看,一层带着一层干。”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要从领导班子做起,要群众做到的,领导要首先做到;不要群众做的,领导首先不要做。(3)要有艰苦创业、勇于创新、乐于奉献的精神。我们国家实力还不够强大,人民生活还不够富裕,这就需要干部带头艰苦奋斗,要提倡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做一个领导干部,就是要吃一点苦、吃一点亏。现在企业搞改革,打破平均主义,有的企业把经营者的收入搞得很高,结果和群众严重地对立起来,这个教训值得我们记取。这些同志忘记了一个基本事实,就是在中国平均主义思想已经根深蒂固了,要打破这种根深蒂固的思想是很不容易的。领导很辛苦,付出的劳动量也很大,多劳多得完全是应该的,但是,自己主动地少得一点,有利于做好工作,有利于把下边的档次拉开。大家都看过《毛泽东和他的儿子》这个电影了,毛泽东同志对毛岸英讲:“谁让你是毛泽东的儿子啊!”换成咱们的话来说:“谁让你是厂长啊!”就总体来说,我国还是一个穷国,还应该过一点“穷日子”,在这一点上,我们的领导人在认识上要想得深一些,想得远一些。领导只有自觉地吃一点亏,才能使群众真正信服,才能带领群众前进。(4)要继续解放思想。领导者走在前头,就要想得宽一点,想得远一点。要十分重视企业的发展战略。毛泽东同志说:领导干部的责任,一是出主意,二是用干部。出主意、用干部都要求思想解放。因为改革不断前进,没有开拓精神,没有敢冲、敢闯、敢于冒点风险的精神,总想四平八稳过日子,是不能发展商品经济的。到市场上去,就是要冒点风险。过去产品按计划生产,生产出来的产品商业部门统购包销,那是最省力了。真正到市场上去,就是要冒点风险,要有一点冒风险的精神,否则什么事情也干不成。(5)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战略上要藐视困难,战术上要重视困难。要有深入扎实的工作作风。作为企业的领导,要实事求是,要求实效,不图虚名。(6)坚持贯彻执行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原则。领导心里要装着群众,尊重群众。前几年,我们讲“尊、理、关”、“尊、关、爱”。“尊、理、关”就是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尊、关、爱”就是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这几年不讲了,我看还要讲。“尊、理、关”是必须的,要尊重人,要理解人,要关心人,实际是心里装着群众,尊重群众。毛泽东同志讲:群众是真正的铜墙铁壁。要真心实意地依靠职代会,充分发挥职工当家作主的主人翁精神。当然,企业要提倡严格管理,但严格管理一定要建立在群众自觉的基础上,建立在民主管理之上。(7)企业的许多领导都是共产党员,这些同志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要忘记自己是一个共产党员,不要忘记党的优良传统,不要忘记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要像抗洪救灾中的共产党员那样和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同甘苦,共患难。(8)要勤于学习。做一个自觉的清醒的革命者,除了必须学习业务,还要学习政治,学习马列主义,学习毛泽东思想,特别是毛泽东著作,这是我们用之不尽、取之不竭的思想宝库,是我们力量的源泉。我们很多企业的领导者忙于日常业务,没有工夫来学习。越是忙,越要挤出点时间来学习,学习一点政治,学习一点理论,在实际工作中就会见效。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要办好企业,就是要有明白人。有了高水平、高素质的领导干部、领导班子,事情就会办得好一些、快一些。首钢达到今天的成就,有两条重要经验:一是政策好,让它搞承包;另一条是实干。靠这两条,经过长达13年之久的努力探索,开拓前进,探索出一条办好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企业的新路子,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去年中央工作会议上又一次提出了要进一步搞好大中型企业,增强企业的活力,并把这个作为深化改革、抵制和平演变、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一项战略任务。首钢的经验,对于我们解决多方面问题、矛盾和困难都可以产生有益的启示。当然,我们学习和推广首钢的经验,决不能照抄照搬,而要实事求是,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研究消化首钢改革经验的精华,创造性地解决自己工作当中的问题,不断开拓前进。我相信,只要我们正确地借鉴首钢改革的经验,认真贯彻中央工作会议的精神,解放思想,齐心协力,大胆探索,勇于实践,就能真正地搞好国营大中型企业,社会主义就能最终战胜资本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