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摩者,符也。内符者,揣之主也。用之有道,其道必隐。微摩之以其所欲,测而探之,内符必应。其应也,必有为之。故微而去之,是谓塞窌、匿端、隐貌、逃情,而人不知,故能成其事而无患。摩之在此,符之在彼,从而应之,事无不可。
“译文”
摩是揣情的方法。内心的情感变化及其表现是揣测的主要对象。运用摩术有一定法则,而且这个法则是在隐秘中进行的根据其欲望稍微进行揣摩,估测然后探究其中奥妙,内外必然呼应。内外呼应,必然有一定的行为表现。所以稍微排除,就是所说的堵塞漏洞、隐匿头绪、藏匿形貌、逃避实情,而别人不知晓,所以能够使事情成功而没有忧虑。揣摩此处,符应在那里显现,互相呼应,没有什么事情不可以做成。
“事典”
苏代妙计保齐
陉山之役,赵国准备联合秦国进攻齐国。齐王害怕了,就派田章割让阳武给赵谋求议和,并让公子顺子去赵国充当人质。
赵王高兴了,就停止出兵,并告诉秦王说:“齐国把阳武割给敝国,还派顺子来当人质,想求我们停止攻击,我让人来向您的手下通报。”
秦王派公子他去赵国,对赵王说:“齐国先前在和贵国一同救助魏国时背叛了盟约,是不可信赖的。贵国认为这是不义之举,就来告诉敝国,并送上二邑之地,供奉先王的祭祀以联合敝国伐齐。现在又突然按兵不动,甚至要与齐国结盟以接受土地,这是我不能理解的。请允许秦国增派四万军队攻齐,由贵国统一指挥。”
苏代替齐国写信给穰侯魏冉,信中说:“我听见往来于秦、赵的人说:‘秦国准备增派四万军队用来攻击齐国。’我暗中很有把握地对敝国君主说:‘秦王圣明,老谋深算;穰侯聪慧,娴于世故,一定不会派四万军队增援赵军进攻齐国。’为什么要这样说呢?那三晋联盟是秦国最大的对手。三晋上百次地背叛秦国、欺骗秦国,秦国却不认为这是不讲信义、违背道德的行为。
“如果现在消灭齐国,就会增强赵国的力量,而赵国又是秦国的仇敌,所以,灭齐不利于秦国。这是其一;秦国的谋臣一定会说:‘攻破齐国,赵国就会疲惫,秦国可以控制赵、楚两国。’可那齐国是一个疲弱的国家,诸侯联合攻击它,就如同用千钧强弩去射一个溃烂了的毒疮一样容易。秦王怎么能趁机控制赵、楚两国呢。这是其二;秦国出兵少了,赵、楚两国不会信任。出兵多了,赵、楚就会反过来控制秦国。齐国害怕了,一定不投降秦国,而是去投降赵、楚。这是其三;齐国割让土地给赵、楚,赵、楚就会按兵不动。齐国再出兵为赵、楚充当先锋,秦国就会遭到攻击。这是其四;这无疑是赵、楚借秦之力破齐,又借齐之力破秦。为什么赵、楚那样狡猾而秦、齐如此愚蠢呢?这是其五;秦国攻取安邑,与齐国和好以安定此地,一定会免除后患。秦用占有安邑,韩国上党就难于保全。攻取三晋腹地和出兵攻齐又担心它们回不来,两者相比,哪件事更加有利呢?所以,我暗中很有把握地告诉敝国君主:‘秦王圣明,老谋深算;穰侯聪慧,娴于世故,一定不会派四万军队去增援赵国攻击齐国的呀。’”
诸葛亮的反钓计
赤壁大战之后,诸葛亮趁机派人占领了荆州(今湖北襄阳一带)。周瑜派人讨还,诸葛亮教刘备用“眼泪战术”哭得来人心软,答应刘备暂借。刘备本无还心,这一借便借“死”了。周瑜又气又恨,却也老虎吃天———无处下口,只有暗自咬牙切齿而已。
忽然,周瑜闻报,说刘备夫人死了,正在操办丧事。他眉头一皱,计上心来,忙告诉东吴谋士鲁肃,说讨还荆州之计有了。鲁肃忙问何计。周瑜说:“刘备如今丧妻,必会续弦。我们主公有个妹子,年大未嫁。会使刀枪。我们如今上书给主公,说假意招刘备成亲,把她嫁到东吴来,软禁在此,用他换回荆州,让他媳妇娶不到手,我们却达到目的。”鲁肃一听,十分高兴,便去见孙权,说出周瑜的计谋。孙权自然高兴,便派吕范到荆州说亲。刘备却是个重事业轻家室之人,想当年长坂坡大战,他丢下娇妻幼子,只顾自己逃命,便足以说明。这番东吴召集,自知吉少凶多,怕中了“美人计”,便不想前去。哪知诸葛亮一意怂恿,说但去无妨,便将信将疑地由赵云陪同去了。
一到东吴,赵云便照诸葛亮的锦囊妙计,让带来的军士们披红挂绿,去市上采买成亲之物,并大肆宣扬成亲之事,一霎时,便传遍了东吴都城。又依诸葛亮之计,备上厚礼去拜谒东吴元老、已故国主孙策和当今大都督周瑜的岳父乔国老。乔国老不知底里,忙人宫向孙权的母亲贺喜。这位吴国太蒙在鼓里,不知喜从何来。等听罢乔国老解释,心里十分生气,愤如此大事,孙权竟不来商议就自己作主,忙派人传来孙权。孙权解释说这只是计谋,用妹妹作诱饵去钓刘备以讨还荆州的。
吴国太不听便罢,一听此言,暴跳如雷,破口大骂:“你和周瑜统领六郡八十一州,无计去取荆州,竟用我女儿设美人计,传扬出去,叫我如何做人?让你妹妹怎么见人?”孙权面红耳赤,方觉此计不妥,但木已成舟,也不好再变。母亲仍在大骂。乔国老调解说:“事到如今,不如将错就错,真的与刘备结亲。刘备也是个人物,辱没不了令妹。”孙权说:“刘备年过半百,妹妹青春年少,如何使得!”吴国太又大怒:“早知使不得,何出此下策!明日传刘备来,我看中了,是女婿,看不中时,凭你们处置。”孙权唯唯而退。
第二天,在甘露寺召见刘备。孙权早埋伏下刀斧手,但等母亲一有半点不乐意,便将刘备砍成肉酱。哪知吴国太一见刘备方面大耳,气宇轩昂,心中早喜得不得了,当下即在甘露寺成亲。周瑜见一计不成,再生一计,让孙权的妹妹用柔情蜜意拖住刘备,让他乐不思归。哪知刘备手段比孙公主老道得多,不但没被女色迷住,反而使出浑身解数,把公主整治得言听计从,暗中协助刘备,一道儿弄船回荆州。
周瑜见钓鱼不成,反被鱼偷去了饵食,恼羞成怒,派战船追赶。哪知孙公主已心向夫家,“饵”与“鱼”已合为一体,她传令让手下女兵站在船边,保护刘备军士。孙吴将士们一见公主在船上,哪个还敢射敢攻?诸葛亮又派人接应,得以平安回到荆州。
周瑜“操钩临渊”,非但没有“得鱼”,反丢了“饵食”,气得口吐鲜血,昏死过去,良久乃苏。原因何在?其智谋水平不及诸葛亮故也,其所“钓”,对象大义在胸,不为儿女情长所动也。
早离虎穴,不做谋皮事
范蠡早年与宛令文种一同赴越国,为大夫。越王勾践即位后,由范蠡主持军事,与主持政务的文种携手振兴越国。
周敬王二十六年(公元前494年),越王勾践得到吴王夫差准备攻越的消息,决定先发制人,出兵攻吴。结果在吴越夫椒之战中,越军惨败。越国在生死存亡关头,范蠡提出了暂时屈辱求全的策略,主张用卑辞厚礼向吴求和,如不答应,就由越王亲自到吴国做人质。吴王不听伍子胥的劝告,休战撤兵,并允许越王到吴国做人质。于是,范蠡随越王入吴,为臣仆三年,备尝屈辱。一天,吴王夫差单独把范蠡找去,对他说:“勾践给我当奴仆,你何必还跟着他?俗话说,‘聪明妇女不嫁败亡之家,明哲臣子不跟国灭之君’。你若抛弃勾践归顺我,我就免除你的苦役,让你做大官。”范蠡跪下说:“感谢大王的好意。俗话说,‘亡国之臣,不取语政;败军之将,不敢言勇’。我是败国之臣,何敢再望富贵?还是让我跟着旧主为您服役吧。”吴王见范蠡意志坚定,只好作罢。三年后,放勾践、范蠡回国。
范蠡回国后,与文种等为勾践制定了结好齐、晋、楚,表面卑事吴国,暗中积蓄力量的兴越方略;同时实行“美人计”,将自己的爱姬西施送与吴王,以使他沉溺女色,分散精力。经“十年生聚”、“十年教训”,越国迅速强盛,吴国则实力削弱。周敬王四十二年(公元前478年),范蠡、文种建议越王勾践乘隙攻吴。越军以两翼佯动、中央突破、连续进攻的战法,大败吴军于笠泽(今苏州南)。吴王夫差被越军长期围困,力不能支,见大势已去,就自杀而死。就这样,越国吞并了吴国。
为了庆祝胜利,越王勾践下令在国都内设置高台,大摆宴席,宴请各位有功之臣。
酒宴之中,众人难免得意忘形,到处是行酒猜令,整个高台是一片欢声笑语,好不热闹。只是越王勾践显得有些沉默少语,端着酒杯好久不喝一口,像有什么心事。
灭吴首席功臣范蠡十分敏感地捕捉到了越王的反常心态表现。他知道,作为一国之君所必有的猜疑之心又完全占有了越王的心胸。他现在考虑的已经不是什么共享欢乐,而是怎样确保自己的江山不更姓易名了。想到这里,范蠡不由感叹道:“这说明大王不想把灭吴强国之功归于众人的努力,不想与大家共享欢乐。如若不及时引退,恐怕凶多吉少。”
第二天一大清早,范蠡便到宫中向越王勾践辞行。他对越王说:“臣下听说,君主犯了忧愁,臣下就要四处奔走,不惜劳苦,为的是解除君主的忧愁;君主受了污辱,臣下就该以死自责,不能苟且偷生。以前,大王您在会稽受到吴国的污辱,我之所以没有死,就是为了帮助大王雪会稽之耻。现在会稽之耻已经洗去,臣下的任务也已完成,特地来请求大王赐臣下死刑,以惩罚臣下使大王蒙受会稽之耻的行为。”
越王勾践表现出十分惊讶的神情,对范蠡说道:“先生为灭亡吴国立下了不朽的功劳,我怎么能加罪于您呢?”
范蠡紧接着说道:“既然大王赦免了臣下的罪过,就请大王给臣下一个将功补过的机会。让臣下辞去官职,归老于江湖之上吧。”
越王勾践坚决不同意,他用毫无商量余地的口气说道:“我将与您平分越国,共同治理。如果您不答应的话,我就要杀了您的全家。”
范蠡心知越王勾践的真实意图所在,他无所顾忌地坚持要离越王而去。他说:“大王自然可以下令行施您的命令,可臣下仍然要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
第二天一大早,越王勾践见范蠡没有上朝,便立即命人到范蠡家中去请。谁知已经晚了,范蠡已于昨天晚上携带着家眷和金银细软远走他乡了。
范蠡对宦海沉浮,洞若观火。他一语双关地说:“君行其法,我行其意。”不辞而别,驾一叶扁舟,入三江,泛五湖,人们不知其所往。果不出他所料,在他走后,越王封他妻子百里之地,铸了他的金像置之案右,比拟他仍同自己在朝议政。人走了,留下的只是一尊无害的偶像,可以崇拜,借此沽名钓誉。但对还留在朝中的功臣,勾践则是另一种态度了。
范蠡泛舟江湖,跳出了是非之地,秘密来到齐国。此时,他想到了有知遇之恩,且风雨同舟20余年的文种。他给文种作书一封,写道:“凡物盛极而衰,只有明智者了解进退存亡之道,而不超过应有的限度。俗话说,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啄,鹰眼狼步,可以共患难,不可以共安乐,先生何不速速出走?”
文种接到范蠡的信,恍然大悟,便自称有病不再上朝理政。但为时已晚。不久,就有人诬告文种企图谋反,尽管文种反复解释,也无济于事。勾践赐文种一剑,说:“先生教我伐吴七术,我仅用其三就将吴国灭掉,还有四条深藏先生胸中,请去追随先王,试行余法吧。”再看所赐之剑,乃吴王当年命伍子胥自裁之剑,这真是历史的一种莫大的嘲弄。文种一腔孤愤,仰天长叹:“我始为楚国南阳之宰,终为越王之囚,后世忠臣,一定要以我为鉴戒!”引剑自刎而亡。
范蠡早年师事越国理财大家计然,研习理财之道,深得其中奥妙。他到齐国后,因伍子胥之忠悃,叹为夫差所杀于是取名“鸱夷子皮”(取子胥鸱夷浮江之意),改业务农。他想:越国用计然之策能图强称霸,我用此术也能齐家致富。于是,耕种于海边,不到多久,就积聚家产数十万。齐国人听到他很有才干,就让他做了相国。范蠡叹息说:“居家能致千金,做官累到卿相,一个普通人能这样,也算达到顶点了。久享尊名,终为不祥。”于是,归还相印,尽散家财,携带重宝,悄然离开,来到陶地,变更姓名,自称“陶朱公”。他看到陶地为天下中心,交通四通八达,便于交易,便弃农从商,居不多久,又致巨富,时人凡论天下富豪,莫不首推陶朱公。
心胸狭隘,必为所害
周瑜在赤壁大破曹操后,乘胜北进要攻取南郡。忽报刘备派人送上贺礼。听来人说刘备、诸葛亮屯兵油江口,也有夺取南郡的动向,心中大惊。周瑜便以回礼为名,与鲁肃率三千名骑兵径奔油江口而来。
周瑜到达油江口见刘备军容整齐,阵势雄壮,心中不安。刘备、诸葛亮将周瑜接入帐中,设宴招待。谈到军情,刘备说:“听说都督要攻取南郡,特来帮助。如果都督不要,我一定要占领。”
周瑜笑道:“我东吴一直想吞并汉江,南郡已在我手心之中,为什么不要?”
刘备说:“胜败可不一定。只怕周都督拿不下吧。”
周瑜说:“我如果拿不下,那时由您去拿下。”
刘备说:“鲁肃、孔明两位先生在此作证,都督不要反悔。”
周瑜说:“大丈夫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诸葛亮笑道:“都督这个话说得十分公正。先让你们东吴去取,如拿不下,主公去取,有什么不可以!”
周瑜、鲁肃告辞后,刘备埋怨诸葛亮道:“刚才先生教我这么说了,可转念一想,很是不对。目前我们没有立足之地,急切要得到南郡,如果叫周瑜取了,我们岂非一场空?”
诸葛亮说:“主公不必忧虑,尽管让周瑜去厮杀,早晚我叫主公在南郡城中高坐。”
刘备说:“你有什么妙计?”
诸葛亮附耳低语,只要如此如此。
刘备大喜,只在油江口屯兵不动,以待时机。
原来诸葛亮对攻取南郡的整个战局发展过程已了然在胸,他料定曹操败回许都前,必定对南郡有所安排,求胜心切的周瑜必然中计吃亏。同时也料定,周瑜毕竟不是等闲之辈,吃了败仗一定会想办法报复。好,让他们双方拼杀吧,我在旁边可以乘虚取利。
果然,战争按照诸葛亮的预见进行着。周瑜先是引诱曹仁劫寨用伏兵将曹军杀得落花流水,得意洋洋地率部直取南郡。不料,当他来到城下时,却见城上布满旌旗,刘备的大将赵云威风凛凛地站立在南郡城头,说:“周都督不要怪罪,我奉诸葛亮军师之命,已占领了此城。”
周瑜大怒,命部下攻城。城上乱箭射下,周瑜只得窝一肚子气暂回营寨。谁知探子又来报告:“诸葛亮得了南郡,又派人冒充曹仁专使调荆州曹军来救南郡,却叫张飞乘虚袭取了荆州。”一会儿,又一探子来报告:“夏侯惇在襄阳,被诸葛亮派人拿了兵符,假称曹仁求救,引诱夏侯惇来救南郡之时袭取了襄阳。”诸葛亮乘周瑜和曹仁往来厮杀损兵折将之际,略施小计,兵不血刃地连夺了南郡、荆州和襄阳。周瑜气得大叫一声,箭疮崩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