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二战秘史之从大不列颠到巴尔干
47917600000019

第19章 缺乏重心的战略

德国空军长时间的“消耗战”让希特勒倍感挫折。在8月中旬的时候,希特勒把时任空军总监的米尔契元帅召进总理府,他大惑不解地问道:“为什么就连打败英国空军这项基本任务都没有达到?”

是啊,一个多月过去了,你们空军到底是干什么吃的?

元首的诘问令米尔契元帅瞠目结舌。米尔契先生冤枉得很啊,他只是个空军总监,换句话说,是负责后勤工作的。对于前线局势,他并不了解多少。按理说,这种纯军事上的问题希特勒直接询问戈林就行了。可是,为了顾及戈林的面子,希特勒从未这样问过空军元帅,待在柏林的米尔契反倒成了戈林的代言人,关于空军的一切,希特勒都把他召来问东问西。

就在米尔契元帅不知如何回答之际,希特勒接着说道(这句话听上去像是在自嘲):“莫斯科对目前战事发展很不满意,他们多么希望我们流血至死啊。”

这句玩笑话算是给米尔契元帅解围了。他并不知道,希特勒的心思早就不在“海狮计划”上面了,而是在更遥远的东方。

虽然希特勒并未当面责备戈林,但可想而知的是,米尔契元帅肯定把元首的质疑,报告给了他的上司。此时,德国陆军正在法国沿海地带没日没夜地训练登陆作战;海军的登陆舰艇也齐聚英吉利海峡各港口。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可是,东风在哪儿呢?

实际上,整个第三帝国高层都被戈林给忽悠了。他们并未看出,戈林的“鹰袭”其实已经违背了“海狮计划”的基本蓝图。因为从战略角度而言,“海狮计划”是一次海陆空三军互相配合的行动。但沽名钓誉的戈林偏偏指望仅用空军就能击败英国。

更可气的是,戈林并未点破他的想法。他当然不会站出来说,你们陆军和海军都别操心了,用我们空军就够了。所以,陆军和海军此时仍蒙在鼓里,他们并不知道,自己没日没夜的准备工作实际上已经沦为“无用功”。

可以这么说,德国三军此时基本上已经变成了一盘散沙,大有老死不相往来之势。三心二意的希特勒也不肯出来主持大局——这应该是一个很纠结的问题。在法兰西战役的时候,希特勒总是跳出来横加干涉、指东说西;可如今最需要他的时候,他又变成了一个冷漠的旁观者。

笔者认为,“海狮计划”已经暴露出了德国三军内部惊人的组织缺陷。这三个军种都有自己的总司令,也拥有自己的参谋部。看似规模庞大,作风严谨,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三个参谋部的权力太大,又属于平级机构,谁也管不住谁。他们互不干涉,各自为政。他们的军事计划,属于最高机密,不向其他军种公开。假如元首不过问,他们连希特勒也懒得告知。如今,希特勒真的不过问了,于是,这三个军种就各有各的想法、各有各的打算了。

先说陆军吧。当时,陆军总司令勃劳希契元帅整天琢磨的问题是:如何从真正意义上击败英国(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详见《第三帝国的兴亡》之“如果入侵成功”这一章节,这里有关于陆军参谋部的详细入侵计划)。

再说海军吧。其实从一开始,海军总司令雷德尔就对“海狮计划”充满质疑。他的一门心思,早就扑在“大中东”战略上面了。8月份,雷德尔曾把一份海军参谋部自己捣鼓出的“中东计划”,交与希特勒审视。但希特勒只瞄了一眼,就把雷德尔的“中东计划”锁进了保险柜。

而空军呢,又总想把“海狮计划”变成自己的独角戏……

换言之,德国三军各有各的小算盘。可以肯定,只有陆军的计划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海狮计划”。而其他两个军种的计划,实际上已经偏离了正常轨道。由于三方保密工作做得实在太成功,成功到互相都不知道对方在想些什么、干些什么,加之希特勒对苏联问题走火入魔。于是,这个严重的战略分歧就一直没人发现,也没人点破……

一个国家,四个大脑,四种战略并存,真是有趣得很哪。新一轮的“鹰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