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二战秘史之从大不列颠到巴尔干
47917600000020

第20章 新一轮的“鹰袭”

思想很混乱,问题很复杂。但是,这场针对英国的战争还是要接着打下去的。希特勒虽然老想着和苏联干架,可他毕竟不傻,两线作战的教训,是他脑中挥之不去的阴影。他也知道,在没有解决英国的情况下贸然与苏联开战,他的将军们,肯定也不会同意。因此,针对苏联的军事计划,顶多算一份军事备忘录,知道此事的人,更是寥寥无几。

善于揣摩元首心思的凯特尔元帅这样写道:“从表面上看来,元首好像非常热心消灭英国,并全力投身准备工作。为此,他曾要求对准备工作随时作出改进,以加速其进程。但是,我却有这样的印象,那就是,一旦真正要实施这个计划时,他又怀疑起来,举棋不定了。他十分清楚要冒何等巨大的风险,也明白肩上的责任有多重。”

久而久之,举棋不定的希特勒突然产生了一个奇怪的想法、一个与戈林不谋而合的想法——仅凭空军就能击败英国。

希特勒原话是:“即使不入侵,英国也能降伏。”能登陆英国固然是好……但是,如果不经入侵,就能取得廉价胜利,那当然就更好了。总的来说,希特勒不想“交学费”,他既想打败敌人,又不舍得花本钱。

于是乎,从8月下旬开始,“海狮计划”实质上已经变成了一纸空文。能否取胜,还是要靠戈林空军。绕来绕去,话语权依然在戈林先生手中。

那么,戈林能肩负起如此重任吗?

戈林的回答是:我能。

8月21日,也就是“鹰袭”暂停后第三天,懒惰成性的帝国元帅来到了法国北部前线。德国空军屡屡受挫,使他满腹狐疑。皇家空军的战斗机主力从哪儿来的?怎么没把它们从隐藏的地方找出来?皇家空军的军需工厂和维修站怎么总也炸不完?

更使戈林感到不满的是,他的前线指挥官们,对于这些疑问也是一问三不知。情报部门不断发布一些自相矛盾的解释,他们一会儿说,皇家空军濒临崩溃;一会儿又说,皇家空军仍未被消灭……

戈林的做法很直接——一个字:骂!

当戈林抵达前线机场的时候,他就将这个地方的空军军官和飞行员全部召集起来,狠狠地臭骂了一顿。而且,戈林的战斗力极为彪悍,他可以从一个机场转骂到另一个机场。短短两天时间,他就把前线所有官兵骂了个遍。

戈林这些呵斥,言语中充斥着“懦夫”、“胆小鬼”等字眼。迫于戈林的淫威,德国飞行员们只能默默忍受。当然了,戈林的“骂街”并不是一帆风顺——那些胆子大的,像阿道夫·加兰德就敢起来为自己的行为辩护。基本情况是,戈林骂一句,他就顶一句。

最后,当怒气冲冲的戈林问道:“你们到底怎样才能击败皇家空军?”加兰德针锋相对地答道:“给我一支‘喷火’战斗机中队!”

戈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