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二战秘史之从大不列颠到巴尔干
47917600000025

第25章 丘吉尔的阴谋

相较而言,丘吉尔首相却要洒脱许多。据说,丘吉尔每天晚上都要到唐宁街10号上班(丘吉尔是个夜猫子,喜欢半夜工作)。每当他看见德国轰炸机“嗡嗡”地掠过头顶,他就会异常愤怒地向空中挥舞着拐杖,大喊道:“浑蛋,你们为什么不到这里来?来炸我呀,来炸我呀!”但是,回答他的,是炸弹落在伦敦郊外的“砰砰”声。

丘吉尔是一个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人。就如他接任首相时的那篇著名演讲,他最后说道:“我们的目标是胜利,不惜一切代价的胜利!”

事实证明,他做到了,特别是后半句。

好了,既然德国空军不肯轰炸伦敦,那就只有耍手段(这正是丘吉尔所擅长的)。而最有效的办法,当然是率先轰炸柏林,激怒德国人,特别是那位纳粹独裁者。

从道义上讲,这场战争打了快一年,但交战双方还是努力地维持着一种平衡——一种心照不宣、不会恶意攻击对方普通百姓的平衡。因此,丘吉尔要想轰炸柏林,那就需要一个站得住脚的理由。

丘吉尔有理由,而且还是现成的理由。关于这个理由,无数的书籍曾讲过无数次。但是,我依然决定仔细地描述一下这个故事的前因后果,也希望能写出新意。我们可以看到,不择手段的丘吉尔,是如何善于抓住机会,顺坡下驴,从而挽救濒临崩溃的皇家空军,进而拯救英国的故事。

事情的起因发生在8月24日夜晚,也就是“鹰袭”第二阶段的第一个晚上。德国空军170架轰炸机席卷而来,他们的目标是伦敦郊外的罗彻斯特飞机工厂。在茫茫的夜色中,领航的飞机靠无线电导航,在它后面,一大串没有这种装备的飞机,只能依靠前方一闪一闪的指示灯,辨别航线。

在飞往目标的途中,飞行在编队后面掉尾的两架轰炸机突然失去了与前方飞机的视觉联系。那两位掉队的飞行员当时就傻眼了,黑夜里,他们不辨方向,只能没头没脑地朝他们认为是“正确”的方向继续飞行,期望能跟上大部队。

就在这两位稀里糊涂的驾驶员瞪大眼睛,仔细观察亮光之际,亮光果真出现了。不过,不是来自他们的前方,而是来自地面——在他们的正下方,数不清的探照灯划破夜空,撕心裂肺的警报声更是直冲云霄。随后,又是英军防空炮那沉闷的轰击声。直到这时,德国飞行员才意识到自己飞错了方向。无奈之下,他们丢弃了机上的炸弹,转头向东,朝法国海岸逃逸而去……

而他们投下炸弹的位置,正是伦敦市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