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二战秘史之从大不列颠到巴尔干
47917600000054

第54章 巴尔迪亚之战

当然了,贝尔贡佐利中将完全有理由相信他能守住巴尔迪亚。因为,从西迪拜拉尼撤回来的意军残部已全部聚集在这个沿海要塞之内,总数4.5万人。同时,他们还拥有500门大炮和150辆坦克。而进攻方英国,却只有不足3万名士卒。而且,由于兵力不足,一直到1月3日,也就是西迪拜拉尼战役结束3个星期之后,澳大利亚第6步兵师才风尘仆仆地从巴勒斯坦赶来,参加了这次进攻。换言之,意军此时已是严阵以待,而英军却丧失了奇袭的机会。因此,他们必须面对一场真正的攻坚战!巴尔迪亚之战3日凌晨,澳大利亚人开始行动。英国工兵首先炸开了反坦克壕,并用工兵钳割开雷场边上的铁丝网,用集束手榴弹引爆地雷。随后,澳大利亚第6师迅速跟进,他们在仅23辆马蒂尔达坦克掩护下,开始从正面强攻巴尔迪亚要塞。在地中海上,皇家海军还出动了3艘战列舰和7艘驱逐舰对巴尔迪亚要塞进行不间断炮击。战斗,完全变成了一场火力的较量。意大利守军虽然人数众多,但完全被英军猛烈的炮火压制得抬不起头来。英国海军和空军猛烈地轰击着他们,而意军还击的火炮简直毫无准星可言。由于澳大利亚人冲得实在太快,双方战线绞在了一起,意军重炮总是打在自己的阵地上,连同英军的炮火一起,把成群的意军步兵炸得血肉横飞,尸横遍野。

不可否认,意大利人打得还是很勇敢的。在如此情况之下,他们仍然坚守着阵地。穿着深蓝色骑兵披风的意大利军官竭力想要收拢部队。甚至有的军官站在裸露的战壕外面,大声疾呼,指挥炮手们把全部火炮都推上前线,不断地向蜂拥而至的英军开火还击。可是,他们碰上了与德国盟友在半年前一样的遭遇——不管怎么射击,他们都无法击穿马蒂尔达坦克正面装甲。意军那些完全可以进博物馆的炮弹,击在马蒂尔达坦克身上,就如同搔痒一般。至中午时分,澳大利亚人已经打出了1.2万码宽3000码纵深的豁口。阵地上,碉堡里,布满着烧焦的、不成人形的意军尸体。指挥了整场战役的澳大利亚司令官麦凯少将后来感慨道:“不得不承认,每一辆马蒂尔达坦克都抵得上一个整步兵营……”

这样的战斗持续了整整一天。至1月4日,英澳第6师的官兵已经成功地打到了海岸边上——他们甚至可以看见地中海沿岸的沙滩。意军阵地就这样被硬生生地劈成了两段。

终于,在海陆空三军联合打击之下,意军阵地开始出现了骚乱。他们盛传,英军已经把巴尔迪亚水资源给切断了,食品库也被英国军舰给炸毁啦!尽管意军的火炮和机枪还在射击,但他们的士气已经崩溃,澳军一个8人小分队俘虏了500名意军,1名炮兵团的上尉指挥着他的卡车攻击一个阵地,俘虏了1000人!

贝尔贡佐利中将果然不愧为“名将”,他眼见情况不妙,便瞒着属下,偷偷地换上士兵服装,带领着几个心腹军官,越过了英军重重封锁,一路昼伏夜出,安然逃到了托布鲁克(看来,意大利“名将”就是这样炼成的。他的逃跑技巧高超到让人膜拜。事后证明,贝尔贡佐利先生是唯一从巴尔迪亚逃出的意大利人)。

1月4日黄昏,英国人已经全面接管了巴尔迪亚城,4万名意大利人加入了战俘大军。此外,英澳第6师还缴获129辆坦克、462门火炮和数百辆机动车辆。英澳第6师的死伤较为惨重,伤亡454人——当然,这是针对西迪拜拉尼战役伤亡63人而言的。

原本寄予厚望的墨索里尼在听到这个消息之后,又是一阵狂怒。他双手一摊,对着同样迷惑不解的齐亚诺道:你看,我们并不是缺少武器吧。光是大炮我们就有500多门……格拉齐亚尼元帅还敢说这是一场“跳蚤斗大象”的战斗吗……真是一个“奇特的跳蚤”。他跳动在西迪拜拉尼、巴尔迪亚甚至托布鲁克之间。

此时此刻,那位宣称宁愿被子弹打烂脑袋,也不会给德国人打电话的齐亚诺,也不得不低下他那高昂的头颅。1941年1月10日,他与墨索里尼“亲切地”接见了德国驻罗马大使,终于把那个一拖再拖、与希特勒会晤的日期给定了下来——1月19日。但是,墨索里尼还附带一些必要条件:1.此事切勿大肆宣传。

2.切勿带摄影师来,记者也不行。

3.双方火车应该在某个空旷的小乡村相遇。当然,越偏僻越好。

看吧,都快被打成傻子了,但面子,还是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