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二战秘史之从大不列颠到巴尔干
47917600000055

第55章 出兵北非

关于1月19日这次会谈,在许多二战史料上鲜有提及。包括那本最权威的《希特勒传》(伊恩·克肖著)甚至把这次会晤给省略掉了。也许,是比较隐秘的缘故,再或许“北非是一个次要战场”的缘故。

不过,既然要写北非战场,这次会晤就不得不提。它有三个爆冷的话题需要阐述:1.希特勒为何会如此耿直?他为何要出兵北非?

2.希特勒是怎样说服陆军统帅部同意出兵的?

3.为什么会选择隆美尔将军作为此次远征军总司令?

1月18日,墨索里尼登上了前往德国的列车。看得出来,他心情很是忧郁。齐亚诺还发现,当岳父登上专列时,他“眉头紧锁,神情紧张”。一路上,他一个劲儿地对齐亚诺说,他“担心希特勒和里宾特洛甫会不客气”。他更担心希特勒会安慰他。如果真这样,他就越觉得自己处于劣势。在那段时间,英国媒体常把他比喻为德国的“卫星国”——这令他相当痛苦。

会晤地点被选在萨尔斯堡,它位于奥地利与巴伐利亚州的交界处。这里群山围绕,人烟稀少,很符合墨索里尼提出的“三项基本要求”。当他们一行所乘火车抵达目的地时,萨尔斯堡刚刚放晴,阿尔卑斯山脉覆盖着一层厚厚的积雪。当火车进站时,墨索里尼第一个把脑袋从列车里伸了出来,他猛然发现,穿着皮外套的希特勒,正站在冰天雪地里等候自己。很冷啊!希特勒把帽子戴到了耳朵下面,在他背上,还残有积而未化的雪碴儿。

这一幕,让“领袖”不免有一丝感动。尽管他是那样地妒忌此人,是那样地喜欢嘲笑这位“前奥地利下士”,但不得不承认,小下士很够义气。墨索里尼缓慢走下火车,朝着希特勒移动着脚步,他的面孔绷得紧紧的,犹如一块冻肉。两个人默默地握着手,都没有开口说话,他们以锐利的目光扫视着对方,似乎都想从对方眼神中看出点什么东西。然后,希特勒首先开口说话了:“欢迎!欢迎!”墨索里尼则强颜欢笑,面容稍见缓和了一些。齐亚诺写道:“希特勒很真诚,是那种出于政治之外的真诚,没有那种隐含的安抚气氛。”因为希特勒不仅显示出了他对墨索里尼的谅解,甚至表露了亲切之情,丝毫没有责备意大利人在战场上可悲的表现。

墨索里尼把希特勒这种态度解释为“硬要人家领情”。因此,在他内心里作出了一个决定,那就是绝不主动提出任何要求。当会谈快要开始之前,意大利大使阿尔菲耶里把墨索里尼单独拉到一旁,悄悄地对他耳语说:“看样子,希特勒心情不错。他肯定很乐意提供任何援助的。”换句话说,只要你提出要求,希特勒肯定不会拒绝。不料,墨索里尼严厉地打断了他的话,大嚷着说:“我不会恳求他什么的,你等着瞧吧!”

尽管墨索里尼没有什么要求,希特勒的话却多着哩!他坐在墨索里尼对面,发挥了他身为“大战略家”的才能,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地谈论着与非洲局势毫不相关的话题。墨索里尼本就是一个说话欲极强之人,在国内也只有他一个人说话的份儿。可到了这里,他顿时降格成了听众。而他的随从副总参谋长古佐尼先生却显得十分活跃。这位被齐亚诺形容为“摇尾狗”的人物,戴着假发,顶着一个啤酒肚,摇尾乞怜,对于希特勒的口才极尽阿谀奉承之能事。在意大利人眼中,希特勒是一个政治家。可他说出了一大堆技术性的观点,甚至连随行的意大利军事专家都感到惊奇。唯独墨索里尼硬是不承认希特勒具有天生的才能,因为他的嫉妒心几乎使他发狂了。

大家都知道,此时正是希特勒签署“巴巴罗萨”计划不久。那么,他会告诉自己的伙伴吗?一条船上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