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二战秘史之从大不列颠到巴尔干
47917600000059

第59章 远征

勃劳希契元帅推荐这两个人其实很有意思。大家也许还记得,曼施坦因在递呈那个进攻法国计划时,与陆军统帅部闹得是多么的不愉快,他早就不是传统军官眼中的“自己人”了。而隆美尔呢,他压根儿就不是陆军统帅部的人。在1940年夏季,隆美尔战场上的两个朋友被晋升为中将,但偏偏没有他的份儿。经过仔细分析,他发现这两个人都是总参谋部军官,隆美尔觉得自己受到了轻视。他写道:“得到晋升的都是总参谋部军官,我们这些在战场上冲杀的军人天生只能当炮灰……”

明白了吧,勃劳希契元帅推荐这两个人并不是重用他们,而是想打发他们到北非大沙漠里去嗑沙。毕竟,这不是什么美差事,是属于那种费力又不讨好的活儿。而偏偏希特勒又极其重视这两位将军,在经过长时间抉择之后,他选中了隆美尔。(1942年,他向一位意大利外交官员解释说:“你问我为什么挑选了隆美尔,我现在告诉你,因为他懂得怎样激励部下,就像站在纳尔维克山上的狄特尔一样;对于一支在特别艰苦气候条件下战斗的军队——无论北非还是北极,这是绝对必要的。”)

事实证明,他没看走眼。

好了,好了,我们的隆美尔将军已经被丢弃在后场休息很久了,那么在法兰西战役结束之后,他一直在干吗呢?

答案:改行当导演,在拍电影呢。

这并非开玩笑,虽然隆美尔受到了陆军统帅部的轻视,但却得到了纳粹党的赏识。在那年年末,纳粹宣传部长戈培尔博士邀请他协助拍摄一部关于法兰西战役的大型军事影片:《西线的胜利》。

名义上说是协助拍摄,实际上,大部分时间都是隆美尔在亲自担任电影导演。他训练士兵们的表演技巧,并把一大群法国黑人士兵从战俘营里挑选出来,扮演从村庄里走出来投降的情景。在摄影机连续跟拍之下,隆美尔的战车又一次发起了冲锋,他的枪炮又一次喷射出火焰。他告诉黑人俘虏,脸上一定要带有恐惧的表情,举着双手走出来迎向坦克。可黑人士兵表演得总是太过卖力,他们翻着白眼,发出阵阵惊恐的尖叫声。隆美尔只好卡断镜头,通过翻译耐心地向“演员们”说戏,告诉他们,“感情戏应该表现得更逼真一些”。

日子过得很悠闲啊!在“隆美尔导演”看来,这场战争差不多已经打完了——英国不久之后也会完蛋。隆美尔当然不知道希特勒实质上已经放弃了“海狮计划”,更不知道“巴巴罗萨”计划的存在。当时,总参谋部流传着德国要卷入非洲战场的传言。隆美尔不相信,他对一位老友说:“德国绝不会给意大利提供一个人或者一个铜板。”——这是元首亲口说的。这位老友接着问他,元首准备何时打败英国时,隆美尔斩钉截铁地回答说:“元首一定会把英国砸得粉碎,并用裹尸布把这个国家包裹起来!”

隆美尔万万没有想到,事情会发生一百八十度的转变,更没料到自己会被选为这次远征的指挥官。1941年2月上旬,他请了几天假,提着从法国买回来的大包小包奢侈品,回到了奥地利的家中——他原计划参加在维也纳举行的《西线的胜利》盛大首映礼。然而,就在他回到维也纳的当天晚上,一辆大众牌小轿车停在了他家门前,一位希特勒的副官把隆美尔寓所大门敲得咚咚直响。隆美尔穿着睡衣给他开了门,这位副官脸上带着明显的歉意,他告诉隆美尔:“将军,元首与勃劳希契元帅要召见你。”

“什么时候?”

这位副官看了看表,已经深夜了:“明天吧,将军。施威夏特机场有一架飞机在等着你。”

对战争无比敏感的隆美尔立即意识到:即将有什么重大的事情要发生了。第二天一大清早,他换上军装,与露西吻别。一路上,隆美尔不断地询问那位副官,到底出什么事了,元首这么急着要召见我?这位副官只是一个劲儿地摇头说不知道。于是,隆美尔下意识地认为是“海狮计划”要开始了——自法兰西战役结束之后,他的第7装甲师便一直驻扎在法国沿海地区,没日没夜地训练登陆作战。因此,隆美尔这样判断并不奇怪。

2月6日早晨,隆美尔的飞机在柏林斯塔根机场着陆。勃劳希契元帅亲自召见了他。现在,隆美尔知道了,他的敌人不在英国本土,而是在非洲。他后来写道:“勃劳希契元帅授予了我一个新任务,由于盟友意大利的情势非常严重,所以派遣德军两个师到利比亚去救援他们。我被任命为这个德国非洲军的军长,并且奉命以最快速度赶到利比亚去了解当地的实际情形。”

2月6日中午,隆美尔又风尘仆仆地前往总理府,向元首辞行。这种情形不由使人联想起在一年以前,福肯霍斯特将军拜谒总理府的场景。可喜可贺的是,在一年之后,元首先生明显进步了许多——越来越像一位深谋远虑的“大战略家”了。只见他从保险柜里极其郑重地翻出一大堆花花绿绿的文件和图片,扔在了隆美尔面前。隆美尔还以为是什么机密文件,他匆忙地翻阅了一下,原来,这全是英国与美国的周刊杂志,上面充斥着苏格兰男孩在非洲的冒险经历等一系列文章。隆美尔大惊失色,敢情元首的情报都来自这些国外杂志啊?

“大战略家”却极为严肃,他详细地说明了非洲目前的情况,并且告诉隆美尔说:“大家都在推荐你,他们说只有你才能很快地适应非洲战场上那种完全不同的环境……”

好了,废话我也就不多说了,反正很明显的是,希特勒显得很焦急,连隆美尔也明显感受到这次会见“十分仓促”。当隆美尔提出是否可以回家与妻子告别,顺便收拾必需生活用品时,希特勒大手一挥:“不用了,你的日常用品已经在路上了。”

那天下午,当隆美尔从总理府走出来的时候,他又是一阵阵的头晕目眩。还好,手上至少还有一大堆杂志,也省得去图书馆看什么“利比亚旅游指南”。此时,隆美尔已经成了德军驻利比亚总司令兼德国非洲军团最高指挥官。很快,墨索里尼把他的指挥权协议书也交来了。这一切来得是如此突然,隆美尔真是猝不及防——从隆美尔写给妻子的信中,我们便可以明显地感受到,他是多么迷茫,却又无所畏惧。

最亲爱的露西:

12时45分在柏林着陆。首先会见陆军总司令,他当面指派了我新的职务,然后我才再去谒见元首。事态发展得极为迅速,我的行囊已运到这里,我只能携带最少量的生活用品。我想你可以想象得到,一下子碰到许多事情,我的脑袋里是如何的天旋地转。

所以“我们的假期”又只好缩短了。你不要感到忧烦,那是无可奈何的,我的新任务是非常的伟大,也非常的重要……

2月6日于柏林

不过,仅仅依靠希特勒那些“可爱”的情报,肯定是不够的。2月11日,隆美尔飞往罗马,向意军最高统帅部报到,说是报到,其实是来了解情况。和这群意大利人打交道不由使隆美尔感觉有一丝尴尬,20年前,他和这些南欧人还是死敌,死在他手上的意大利士兵连他自己都数不清楚;而现在呢,他们却变成了朋友。时间啊,真是一个奇怪的东西,它可以把敌人变成盟友,把盟友变为死敌。这些事情,谁能说得清楚呢?

2月12日中午,隆美尔踏上了前往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的飞机。他迎着炽热的阳光从飞机里走出来,第一次踏上了北非的土地——这块完全陌生的土地。白色的异域建筑物、头缠白布的阿拉伯人,以及遍地掌状的沙漠植物。

啊,这就是北非呀!

我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