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二战秘史之从大不列颠到巴尔干
47917600000066

第66章 征服昔兰尼加半岛

此时此刻,英军仍在上演他们最拿手的溃败好戏。隆美尔这个跨越昔兰尼加大沙漠的冒险行动立竿见影。在巴尔切地区(距埃及400公里),德国先头部队甚至发现了一大批意大利士兵,他们正在营地里烧火做饭。打听之后才知道,原来他们都是英国人的俘虏——由于英国人跑得太过匆忙,无法带走他们。当德国士兵突然出现在俘虏们面前时,意大利人简直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征服昔兰尼加半岛4月6日,德军继续扩大战果,澳大利亚第9师沿着海岸公路向埃及边境一路溃逃。道路两旁,英军丢弃的坦克、卡车随处可见。李德·哈特在他编撰的二战史中写道:“英军大部分坦克,并不是在作战中损失的,而是在持续不断的撤退途中,因机件失灵或汽油耗尽才损失的;一个英国装甲旅在长途仓促撤退时,几乎把所有坦克都丢掉了。”

与此同时,逃跑将军菲利浦·尼姆先生也被德军所俘虏。丘吉尔的说法是:“为了避免交通拥挤,尼姆将军偕同奥康纳将军乘坐一辆汽车,未带任何护卫,从一条小路驶去。在黑暗中,他们突然被截住,一队德国巡逻兵从车窗伸进手枪对着他们……”

这个理由实在是太崇高了,尼姆先生抄小路逃命居然被丘吉尔描绘成“为了避免交通拥挤”。说来也巧,俘虏他的,不是别人,正是那位只剩下一卡车汽油的波拉斯上校——隆美尔下令波拉斯上校抄小道去封锁德尔纳沿海公路,恰巧与尼姆将军撞了个正着。当尼姆说出自己是驻埃及和外约旦军总司令时,波拉斯上校惊得真是瞠目结舌。

丘吉尔后来写道:尼姆将军曾获得维多利亚勋章,奥康纳将军从各方面来说是我们最有经验和最有成就的沙漠司令官;我们损失了这两位英勇的陆军中将,不胜悲痛……

在另一个方向,施特莱彻所率第5轻装甲师也顺利进抵默基利要塞(见上页图),可他迟迟不肯发动进攻。当隆美尔带着从意大利人那儿抢来的最后35桶汽油找到他时,默基利要塞仍未被攻下。隆美尔气急败坏,当场就发飙了,他咆哮着怒骂施特莱彻是一个懦夫,命令他必须在下午3时之前,攻克默基利要塞。施特莱彻拒绝接受命令。因为他的第5轻装甲师早就在一系列快速进攻中跑散了架,身边只剩下两辆卡车和两门轻型高射炮。此外,再也没有别的什么武器了。仅凭这么一点儿武装,怎能攻下由英军固守的默基利要塞呢?

可是,隆美尔连怒带骂,拒绝收回成命。施特莱彻较真了,他扯下挂在胸前的骑士铁十字勋章(这是他在法兰西战役中荣获的),同样怒气冲冲地说道:“从来也没有人这样侮辱我,请把你的话收回去吧,否则,我就把这枚勋章扔在你的脚下!”隆美尔没有接话,他凝视了片刻施特莱彻紧握手中的铁十字勋章,然后转身离开。

当天晚些时候,隆美尔又回到了施特莱彻那里,他掏出一只怀表朝着施特莱彻,一边晃动一边说道:“现在是5时整,你在6时时就要进攻默基利要塞,我会命令希维林用坦克支援你们。”

施特莱彻笑了,因为那位希维林上校自打跨进昔兰尼加沙漠之后,就与指挥部失去了联系。更确切地说,希维林上校早已在大沙漠里迷了路,至今生死未卜。施特莱彻觉得,隆美尔简直就是在痴人说梦。无奈之下,他只好带上两辆卡车出发,去寻找希维林。但没有找到,自己也差点在途中迷了路,天黑以后很久才回来向隆美尔报告。后者一言不发(同一时刻,隆美尔乘飞机去找过意大利人,可同样失败了)。

当天夜里,隆美尔亲自率领两个排的士兵,去攻打这个由两个印度摩托化旅所坚守的要塞。结果嘛,可想而知——灰头土脸的隆美尔很快就逃了回来。施特莱彻写道:“回来之后,他同样是一言不发……”

硬的不行,那就来软的。4月7日,隆美尔两次派人带着最后通牒前往默基利要塞去威胁英国人,但这名德国士兵两次都被蒙着眼睛送了出来。后来,英国人彻底烦了,他们派人送来一封字迹潦草的信,上面写道:“绝不投降!”

如今,隆美尔又惦记起意大利人来。他写道:“我非常生气,因为在昔兰尼加的中部,这一场会战决定因素就是要看意大利人是否能早日到达。”可是又等了足足一天,希维林上校和意大利军队连个影子都没有。情急之下,隆美尔不得不乘坐一架能在网球场降落的小型“鹤式”飞机去寻找他们——这便是隆美尔最让人津津乐道的“飞行搜索”。

不过很抱歉,正如大家所看到的,隆美尔大部分时间并不是为了搜索敌人,而是搜索自己人。据说,当希维林看见“鹤式”飞机从他头上飞过时,不由得高声咒骂道:“活见鬼了,那肯定是隆美尔!”

而隆美尔搜索意大利人的经历就更有趣了。当隆美尔找到他们时,意大利步兵正坐在地上休息哪。也许他们从来都不曾见过“鹤式”飞机,因此,当隆美尔几乎擦着他们肩膀掠过时,意大利人不禁为之大骇,也不待看清飞机上的铁十字标志,举枪就射。隆美尔写道:“意大利人从各个方向向我们射击。距离不过在50到100码之间。我们居然没有被击落,真是一个奇迹。”他继而调侃道:“不过,也可以看出意军的枪法实在不高明。”

于是,隆美尔赶紧写张纸片扔了下去。意大利人摊开一看,上面写道:“要不赶紧给我走,要不我就下来——隆美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