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二战秘史之从大不列颠到巴尔干
47917600000070

第70章 十月围城

此时,德军战线已迅速向东推移,进抵并包围托布鲁克要塞。该要塞是英国在利比亚最后一个据点。隆美尔并不知道,早在4月7日夜间,丘吉尔已从伦敦发来急电,必须誓死守卫托布鲁克,决不允许产生撤退的念头①。8日夜晚,从昔兰尼加撤出来的澳大利亚主力部队已顺利到达托布鲁克,并按照丘吉尔的命令开始进入阵地。这一次,英国人再也不会轻易丢弃任何城池逃走了,毕竟德国人已经打到了家门口,还能往哪儿逃呢?

然而,隆美尔始终坚信英军仍在撤退。他认为英军坚守托布鲁克只是在装个样子,是迫于无奈的负隅顽抗——就如同前日英军坚守默基利要塞一样。

当太阳升起的时候,隆美尔来到前线,他站在普里特威兹将军帐篷前扯动布帘,并大声询问:“为什么向托布鲁克发起的进攻停顿下来了呢?”他怒气冲冲地补充道:“英国人正在逃跑。”普里特威兹困惑地红着脸,根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由于来得匆忙,他连自己的指挥车都没有。

希维林上校闻讯赶来,他笑嘻嘻地把自己的小轿车和司机借给了普里特威兹将军。并看着他与隆美尔飞也似的开下公路,朝托布鲁克驶去——他们驶进了一个不知名的地带。隆美尔猛然发现,自己没带地图!手上也没有从空中拍摄到的有关要塞图片。隆美尔并没有叫副官去取,他决定亲自跑一趟。

正是这个充满戏剧性的变化,隆美尔逃过了一劫。但普里特威兹却不像隆美尔那样有9条命。惊慌的机枪手看到插着将军三角旗的小轿车从后面驶了上来,最靠近前线的一个机枪组尖叫着高喊道:“将军赶快停车,快停车!前面是托布鲁克!”普里特威兹理也没理,他在飞驰的汽车里站起身来,向后高声喊道:“跟我来,前进!敌人正在逃跑!”就在这一瞬间,一发英军反坦克炮弹猛然砸进了他的小车,威力巨大的炮弹击在这种没有任何护甲的轿车上,就如同一颗子弹射进了一块奶油蛋糕。随着一声巨响,轿车被撕为粉碎,零件散落一地,普里特威兹将军和司机当场阵亡。

希维林上校闻讯立即赶来。当英国作者戴维·欧文于1976年采访他时,希维林上校仍然伤感地一再念叨道:“我看到了血……”虽然他已是身经百战,看见过无数士兵倒在自己眼前,但这一次,尤为使他触目惊心——第一天,普里特威兹将军上战场第一天,就战死在托布鲁克!

尽管隆美尔在回忆录中只是轻描淡写一句话——“普里特威兹将军被敌人战防炮直接命中,已经阵亡了”,但实际上,他很内疚。希维林上校追述道:“我径直走进隆美尔指挥部。我汇报说,普里特威兹将军已经死了。我第一次看见他是那样心烦意乱。他脸色苍白,急忙转过身去,一言不发地坐上汽车出去了。”

这个时候隆美尔还抱有幻想,一定是谣言,不可能的!他决定亲自驱车到托布鲁克最南边,来到一个前线监视所。就在这时,他突然发现有两辆小车颠簸着从后面迅速追来。从望远镜里,隆美尔看见一辆英军指挥车,隆美尔对身边一位炮手下了命令:“准备射击,后方出现英军车辆。”

不一会儿,两辆奇怪的小轿车驶到隆美尔跟前,并刹住了车,从车里跳出施特莱彻将军。他气得涨红了脸,大声报告普里特威兹阵亡的消息。隆美尔冷淡地打断了他:“你怎敢在我身后驾驶一辆英国小轿车?我已经准备向你开火了。”

施特莱彻毫不示弱,他讽刺道:“要是那样,将军阁下,你是想在一天之内把你的两位师长都整死吗?”

隆美尔一言不发,扭头走了。在那年5月份,一位随军记者写道:“在巴尔比亚公路旁,在靠近托布鲁克处的一个德军公墓,隆美尔曾多次停留在那里,他不住反复地念着新增添的坟墓名字。我记得有一天,我看见隆美尔将军站在那里,站在托布鲁克外面的这个地方——这个1公里长的小要塞竟使如此众多的勇敢士兵丧失了生命——我看到他在那里沉思。在1941年那个漫长夏季,这里的战地公墓竟变得如此庞大。沙漠风暴以它整个残忍的荒凉仿佛在向我们证实,这是一种人类转瞬即逝的征象。我们伫立在一位军官坟墓前,隆美尔久久地站在那里一动也不动,然后转过身离去了。然而在他的眼睛里,我相信,我看到了那种使他激动的东西——那里面有着深沉的悲哀,这是一种向自己的老朋友和战友诀别的悲哀。”

托布鲁克!这根利比亚境内最难啃的骨头。从1941年4月10日算起,这是一段持续了近300天的“十月围城”。

当时的隆美尔并不知道,沙漠中第一场真正意义上的恶战,即将在这里拉开帷幕。

注:

①丘吉尔拍给韦维尔将军原文:

你定能守住建有意军永久性防御工事的托布鲁克,至少能守到敌人开来强大的炮兵部队为止。看来很难设想敌人能在数周内开来炮兵部队。敌人既要围困托布鲁克,又要进攻埃及,势必要冒很大风险,因为敌人注意到我们能从海上增援并威胁其交通线。所以,看来托布鲁克是我们应当死守而决不能考虑撤退的地方。我乐于听到你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