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二战秘史之从大不列颠到巴尔干
47917600000071

第71章 间接战略

虽然英国人在陆地上打得糟糕透了,但是在海上,他们却取得了良好的战果。1941年3月29日,皇家海军地中海分舰队在希腊海域与意大利主力舰队展开激战,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马塔潘角海战”。此役,意大利3艘重型巡洋舰及2艘驱逐舰被击沉,1艘战列舰遭重创,2303名水兵阵亡。而英军的损失嘛,说出来大家可别喷饭——1架鱼雷轰炸机被击落,3名机组人员丧生。间接战略由于此次战役乃希特勒要求意大利海军出海迎战(主要是为了改善非洲军团海上补给,并伺机袭击英国舰队),因此,意大利海军迁怒于人,他们不仅不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反而觉得是德国人强迫了他们去作战,才导致了这次极为可耻的失败。①墨索里尼很早就说过:“如果我们不与英国海军一较高下,那么建造60万吨战舰又有何用?要带小姐出海兜风,有几名水警和几艘游艇就够了。”很不幸,墨索里尼这一次又说对了——打那之后,意大利海军再也不肯迈出海港一步,尽管德国人一再保证提供空中掩护,但意大利海军高层显然已经失去了信心。

可以断定,非洲军团为何会以悲剧收场,正是这次海战决定了他们最终的命运。道理很简单,只要制海权在英国人手上;只要意大利海军一直窝在家里不肯出门,轴心国后勤补给线永远就得不到保障。隆美尔越是兵临埃及,他的运输线就越拖越长,离失败就越来越近。这并不是危言耸听,一份丘吉尔亲自下达的命令就很能说明这个问题:“地中海舰队首要任务是要切断意大利与非洲之间的一切交通,这是不容违背的原则!”

挟着马塔潘角大捷的余威,坎宁安海军上将(地中海分舰队总司令)开始派遣战舰,在地中海内肆意截杀意大利商船。4月16日,一支由3艘驱逐舰护航的意大利运输船队遭到拦截,数万吨隆美尔急缺的补给物资被打入海底。随后,尽出鬼点子的丘吉尔先生又建议自沉一艘战列舰,把它堵在的黎波里港外作为障碍物(可见,丘吉尔把非洲局势看得是何等严重)。

然而,坎宁安上将却不愿意这样做,当他得知这个馊主意后惊得瞠目结舌。想啊,地中海分舰队本来就很弱小,还自沉战舰?!这不是挥刀自宫吗?无奈之下,坎宁安上将只能铤而走险——他派出数艘战列舰炮击的黎波里港。

实际上,这是一个大胆而轻率的计划。但最后竟然实现了!由于意大利海军不肯出战,而德国空军这几天又把注意力放在希腊,因此,此次行动完全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是一次完全成功的奇袭。②意大利海岸炮在转瞬之间就被打哑,的黎波里港几乎被夷为平地,陷入了瘫痪状态。换句话说,在相当长一段时间之内,隆美尔再无任何补给来源。

不得不感叹一句,有制海权就是TM的好啊!马塔潘角海战之后,柏林与罗马之间甚至产生了“信任危机”。德国人感叹盟友太不靠谱,意大利人则大骂盟友阴险狡猾,特别是那份错误情报,意大利人难免会想,这肯定是德国人故意制造的骗局,把我们往火坑里推。

这种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争论,说到底,最吃亏的,还是前线的隆美尔将军。由于的黎波里港陷入瘫痪,5月底运来第15装甲师显然是不可能了。甚至非洲军团日常补给都出现了困难。韦维尔将军在一份日常报告中,向丘吉尔描述了一个耐人寻味的细节,他声称,“一批被俘的德国军人居然伤心地哭了起来”。这并不是因为受了屈辱,而是他们发现英国人后勤补给实在太好了。一位非洲军团老兵写道:英国人的情况简直使人眼馋,“与他们相比,我们在各方面都是那么可怜……”“只消看一看他们的给养——矿泉水、罐头蜜饯和水果,还有我们奇缺的各种东西,就使人心灰意冷”。

其中,尤为使德国人感到怒火中烧的便是英国人喝的矿泉水,因为他们压根儿就没见过这种玩意儿,非洲军团的饮用水全部要从大后方运来,有时甚至是装在运过汽油的油桶里面,简直难以入喉。多亏了非洲军团的后勤处长奥托少校,他利用小型船队在沿海地带组成了一个补给网——具体做法无非就是在月黑风高之夜,利用拖船和渔船偷偷地从西西里岛开出,在利比亚某处卸下物资之后,再偷偷地潜回西西里岛。这种补给实际上与偷渡无异,但好歹勉强保障了非洲军团的生存需要——至少不被饿死。

据意大利人统计,非洲军团每月所需物资是11.6万吨(包括意大利军队和侨民)。其中,光是德国人每月就要耗去3.4万吨。虽然奥托少校想尽了一切办法,但也只能保证每月向隆美尔提供2万吨。一旦意大利当局出现补给困难——譬如这次的黎波里港被袭,意军士兵就要跑到德国人那里讨要食物(真是一对难兄难弟啊)。

说到这里,有人肯定会产生疑问,既然英国海军占据着优势,那么他们为何不把轴心国后勤线路彻底掐断,把德国人活活困死在非洲呢?

关于这个问题,我只能说完全是拜邓尼茨将军所赐,他的潜艇部队成功地拖住了英国主力舰队,迫使他们在大西洋上疲于奔命。

4月15日,坎宁安海军上将曾要求丘吉尔拨出两艘战列舰(“纳尔逊号”和“罗德尼号”)加入地中海舰队。可哪怕是这点小小的要求,丘吉尔也无法满足他。

在4月23日的复电中,丘吉尔写道:我看不出“纳尔逊号”和“罗德尼号”怎样能从大西洋抽调出来。当时,德国超级战列舰“俾斯麦号”已经下水,开始服役,大西洋舰队自己都忙不过来,哪还能顾及什么地中海分舰队呢?因此这就形成了一个僵局。没错,英国人掌握了制海权,但他们也绝无实力彻底掐断轴心国的海上补给。换句话说,只要隆美尔懂得精打细算过日子,温饱问题还是可以解决的,但他想要奔小康,那就很不现实了。

注:

①1941年2月中旬,意德双方曾举行过一次海军会议。德国人要求意大利海军派出足够多的战舰,护送第5轻装甲师到利比亚。作为交换条件,意大利政府要求分享罗马尼亚石油资源。值得一提的是,刚刚被任命为意大利海军司令的亚基诺上将,竟没有得到任何有关这次会议的报告。1941年3月15日,亚基诺应召到罗马,接受了一次远征至克里特岛的双重进攻性搜索任务。这次行动完全是意大利海军当局在希特勒的压力下策划出来的。德国人声称,他们会在空中为意大利舰队提供掩护。并且,意大利海军还收到了一份来自柏林的错误情报,该情报指出:“英国在地中海只有1艘战列舰。”

可是,在“马塔潘角海战”中,意大利人惊恐地发现,英国人根本就不是1艘战列舰,而是3艘!另外,英国海军还拥有1艘航空母舰、7艘巡洋舰和17艘驱逐舰。更为可笑的是,德国人一再保证的空中掩护自始至终也未曾出现,天上找不到一架德国飞机,意大利人彻底“杯具”了。

②坎宁安海军上将致电丘吉尔首相(4月21日):“今日上午5时,我舰队在11000码到14000码之间的距离内,炮击了的黎波里港达42分钟之久。出乎我的意料,我们完成了奇袭!这可能是德国空军已被调往其他战区执行任务去了。”最高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