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二战秘史之从大不列颠到巴尔干
47917600000078

第78章 幻想家

尽管吃了闭门羹,但丘吉尔的算盘可多着呢——他又把目光瞄准了南斯拉夫,百般鼓励南斯拉夫人抗击德国政府。1941年3月22日,丘吉尔在一封写给南斯拉夫首相(茨维特科维奇博士)的信中自吹自擂道:“希特勒和墨索里尼最终将会一败涂地,这是毫无疑问的……德国人心狠手辣,人口只有区区6500万,而英帝国和美国人民仅在他们本国就超过两亿多……我们还拥有不可抗衡的制海权,在美国援助下,不久即将获得制空权。并且,我们的钢铁产量超过了世界上所有国家之总和。”

很明显,丘吉尔是在威胁南斯拉夫,警告他们千万不要站错了队伍。与此同时,与丘吉尔穿连裆裤的罗斯福也给南斯拉夫送去了一份措辞更为强硬的照会,罗斯福写道:“美国政府不仅仅看着现在,它也注视着未来……任何国家如以很容易就被占领为理由,唯命是从地屈服于某国的话,它将不会获得世界人民的同情。”

这种所谓“外交辞令”粗读之下也许不便理解,但仔细分析一下就会明白,这实际上是远在5000英里之外的美国总统在对南斯拉夫下命令,要它卷入一场对德战争。否则,它将在未来受到惩罚。

这实在是一个无理之要求。你罗斯福总统既不出钱,又不出力,自个儿优哉游哉地作壁上观,大发战争横财,却怂恿别人去送死、去拼命,天底下哪有这样的道理?

南斯拉夫人并不是那么容易驯服的,摄政王保罗亲王给了美国政府一个高贵的否定答复。我甚至认为,这份答复可以道出世界上所有小国的心酸与无奈:“你们这些大国真残酷,你们竟谈到了我们的荣誉,但你们离我们很远。”

就这样,丘吉尔与罗斯福策划的“巴尔干联盟”算是彻底失败了。可笑的是,他们忙活了半天,却没能争取到一个盟友。在那年春季,所有巴尔干国家都无一例外地得出结论——德国人很强大,大大超过了英国提出的任何慷慨援助。想要保全自己,就应当与英国政府保持一定距离。

俾斯麦很早就说过一句话:“政治问题并不是说空话和多数派决议所能决定的,而是用铁和血来解决。”丘吉尔当然明白这个道理,动动嘴皮子谁不会?他相信,只要英国政府采取积极行动,巴尔干国家才会奉行强硬对德政策——这也是为何丘吉尔不顾军事顾问警告,固执地要在希腊登陆的原因所在。

他想在巴尔干打一场大胜仗啊!

当然了,此时的希特勒也没闲着,就在丘吉尔四处碰壁之际,希特勒同样在暗中发展自己的势力。正如黑帮老大强行拉人入伙那样,他首先把目光瞄准了两个国家,一个是罗马尼亚,一个是匈牙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