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二战秘史之从大不列颠到巴尔干
47917600000077

第77章 夹缝中的巴尔干半岛

好了,鉴于北非战场陷入僵局,无事可叙,现在,我们把目光重新转移到欧洲大陆。那年夏季,巴尔干以及东欧各国将要经历有史以来最为动荡的一段时期——仅仅在几个月前,巴尔干还是希腊与意大利之间的“局部战争”,可没几天工夫,英国政府被牵扯进来了;随后,德国人闪亮登场了;再后来,斯大林同志也卷进去了;甚至到了最后,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人也掺和了进来。

情况很复杂啊,这一切的一切,自然得“归功”于温斯顿·丘吉尔那个不着边际的设想——把中立的巴尔干国家统统卷进这场世界大战,为英国政府卖命。英军在希腊登陆,不过是丘吉尔伟大构思中的一个小步骤而已,他最终目的(正如他后来所承认的那样)是在德国侧面建立一个庞大的“巴尔干联盟”,进而开辟一个反对轴心国集团的主要战场。

当希特勒仔细揣摩了丘吉尔的战略之后,他第一反应就是狠狠地攻击说:“丘吉尔总是把那些不愿意参战的国家拉进来替他们卖命,而又在患难之际把他们一个个抛弃掉。”

此话很恶毒啊!希特勒固然担心,英国又会像从前那样,在希腊以北形成一条战线——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协约国正是在该地登陆,并于1918年9月发动了一次决定战争走向的反攻。此外,这条战线还将威胁“巴巴罗萨”,使德国有了后顾之忧。

希特勒再狂妄,也不敢在两条战线上同时作战。他下定决心,一定要在“巴巴罗萨”开始之前,把巴尔干各国掌握在自己手中。绝不能容忍英国在巴尔干站稳脚跟!

那么,处于夹缝中的巴尔干国家是怎样盘算的呢?如何才能保全自己国家不受伤害呢?这个问题,匈牙利总理泰莱基伯爵硬是想破了脑袋也没能想出来。因为这个问题实在太复杂了——一方面,丘吉尔威胁说,“一旦匈牙利加入轴心国,阁下您就等着大不列颠的宣战书吧”;而另一方面,希特勒频频发出照会,急不可耐地想把匈牙利绑上自己的战车。

泰莱基伯爵是个老实人,他既不敢得罪希特勒,又不想得罪丘吉尔。甚至,他连保持中立的权利都没有。万般无奈之下,这位悲情的匈牙利总理选择了第三条路——吞枪自杀,一了百了。

而另一个巴尔干国家——土耳其,所处的政治地位也很微妙。在伦敦,丘吉尔放出谣言,大肆宣扬德国即将入侵土耳其。他甚至主动馈赠100门高射炮给土耳其政府,并承诺给予他们更多援助。实际上,这种拉人下水的做法一点儿都不高明。就是傻子都看得出来,英国人居心不良。区区100门高射炮,不仅无法抵挡入侵,反而会遭到德国人的仇恨。土耳其政府当即拒绝了丘吉尔的“好意”,原封不动地把武器悉数退还,并宣布:“不接受任何援助,只防备直接入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