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二战秘史之从大不列颠到巴尔干
47917600000083

第83章 代价

在哈尔德等人苦口婆心的劝说之下,希特勒勉强同意把“巴巴罗萨”向后推迟四五个星期。这个至关重要却谁也无法预料的决定,最终让希特勒失去了在战争中获胜的最后良机。这样说并不过分,当1941年12月上旬,百万中央集团军群最终突入到距莫斯科只有25公里之遥,并在大雪和-32℃的寒冬下苦苦挣扎的时候,哈尔德将军方才痛苦地意识到,这个代价是多么昂贵。因为照他估计,要攻入莫斯科,所需时间不多不少,就差三四个星期。

肯定有人会嘲笑这个导致德国战败的致命延误。但我不得不说,平息南斯拉夫叛乱也同样重要。据伊恩·克肖著的《希特勒传》记载,当那位纳粹元首稍稍平息怒气之后,他对在座的各位将军说过这样一句话:“多亏上帝保佑,政变现在就发生了,而不是在攻入希腊,甚至攻入苏联之后。”

事实上,希特勒的判断并非毫无道理。他甚至怀疑,那个摇摆不定的土耳其会在英国干预之下最终改变立场。因此,以一次“闪电战”“无情地”消灭南斯拉夫这个叛徒,将会起到杀一儆百的效果。

这个论调当然是正确的。如果我们翻开《丘吉尔回忆录》互相印证一下,就会发现,当南斯拉夫叛变的消息传到伦敦后,那位乐观得几乎令人发指的丘吉尔先生所干的第一件事就是致电土耳其总统。他写道:“现在建立反德统一战线的有利时机已经到来,我已电请罗斯福总统,将美国物资的供应范围,扩大到巴尔干及东欧所有抵抗德国入侵的国家……所以,只要巴尔干3个国家能够联合起来,便可出现大好转机。”

看吧,丘吉尔总是想把那些不愿意参战的国家拉进来替英国卖命,我都不知道应该怎样评价这个可爱的大胖子了。

嗯,还是不评价吧。

随后,丘吉尔又派出了帝国总参谋长迪尔将军,让他赶紧飞赴贝尔格莱德,与南斯拉夫新政府取得联系。丘吉尔甚至提出了一个极为大胆的计划——他亲自写信给南斯拉夫新首相米尔科维奇将军,恳切地向他阐述了来自德国的巨大危险。照丘吉尔看来,南斯拉夫军队不应该坐以待毙,等着德国人来进攻。而是应当先发制人,率先发起进攻。丘吉尔写道:“你们应当在希腊军队配合之下,前后夹击,率先消灭阿尔巴尼亚地区的意大利军队。”丘吉尔用了一个词汇——“乱七八糟的意大利军队”。他设想,意大利人可没用了,只要计划成功,希腊与南斯拉夫的战线将连成一片,一个崭新的“巴尔干联盟”将会就此诞生……

好了,好了,我不得不先打断一下丘吉尔这个不切实际的意淫。因为事实证明,“巴尔干联盟”不过是一个猪小肚——一捅即破。更可悲的是,当英国总参谋长迪尔将军抵达贝尔格莱德之后,他发现,自己根本不受欢迎。尽管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迪尔也未能与南斯拉夫签订任何牢靠的军事协定。他在贝尔格莱德逗留几天之后,于4月4日心灰意冷地返回了希腊。

怎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南斯拉夫居然不肯与英国结盟?说出来大家可别喷饭,真相是米尔科维奇将军此刻仍抱有幻想。他暗自寻思,只要南斯拉夫不与德国公开闹翻,希特勒或许会放过他。

因此,自始至终,米尔科维奇将军也没有公开宣布退出《三国条约》。他甚至还找来了德国驻贝尔格莱德大使,向他保证说,“南斯拉夫绝对没有退出轴心国的企图”。

得了吧,贝尔格莱德满大街都是反德游行,德国大使几乎是冒着生命危险出门的,他会相信一个塞尔维亚人的保证吗?

米尔科维奇将军也太天真了吧。第25号元首密令(惩戒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