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考古发现
47920400000023

第23章 欧洲考古大发现(3)

至于只有一个小洞的帕农帕洞窟,洞口也堆满了堆积物,挖掘工作只能从洞顶开始。整个挖掘过程历时数年,非常谨慎,非常仔细。直到洞底,显现出小洞的入口,低于最初进入的洞口。掩埋最初洞口的堆积物属于晚期的梭鲁特文化期,小洞口堆积物属于旧石器时代中期的奥瑞纳文化期。动物壁画显现在堆积物后,所处时代比堆积物更早。

在洞窟的壁画中,有很多像长毛象这样只生活在古代的动物,距今非常遥远。史前史学界也因此开始承认并接受它们属于旧石器时代的洞穴的事实。所以,阿尔塔米拉洞窟壁画进入人们的研究领域,人们也意欲寻找更多的旧石器洞窟。很快,人们就不断地发现类似的洞窟或石棚。尤其是法国,陆续发现了一大批洞穴艺术,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比如丰特·德戈梅洞穴,发现于1901年;尼阿克斯洞穴,发现于1906年;莱图奥杜贝特洞穴,发现于1911年,里面有泥塑野牛像;莱斯·弗雷勒斯洞穴,发现于1914年;伯什·梅勒洞穴,发现于1922年,里面有斑点马图板……

此时,索图奥拉的观点才被人们认可。索图奥拉和他的女儿玛利亚的发现,也终于得到了肯定。

生动惊人的史前文化

阿尔塔米拉洞窟开凿在桑蒂利亚那高原上,其中有几个石灰岩洞相连,有“S”形排列的过道和厅堂,整个洞窟绵延270多米,宽度不等,高普遍不超2.3米。

在阿尔塔米拉洞窟中,人们发现了石斧、石针、石灶。石灶可用于生火,人们得以吃熟食,并取暖,灶底还残留着烧火的余烬。另外,还发现了史前人睡觉的地方,石器时代的生活面貌得以窥见。在整个洞窟中,有100多平方米的岩洞,有150幅左右的壁画,入口处的顶壁是壁画最为集中的地方,有18米长、9米宽。据考察,这是“马格德林文化”,距今约15000~8000年的旧石器时代。

阿尔塔米拉窟顶壁画中,出现的动物超过30种,有的出现重叠或覆盖的现象,有的保存的很完整,可以清晰地看出长毛象、野牛,还有少量的类人猿。壁画中的野牛长1.4~1.8米,巨鹿可以达2.25米。这些动物形态各异,或狂奔,或静卧,有的还受了伤,都有着美丽的色彩。动物颇具立体感和动态感,风格豪放。色彩上主用赭红与黑色,先勾勒后上色,调和了动物脂肪和血的天然矿物颜料色彩艳丽浓重,价值非凡。当时人们用的是动植物和兽毛制成的绘画工具。

相关链接——拉斯科洞窟

被誉为“史前的卢浮宫”的拉斯科洞窟壁画发现于1940年,位置在法国多尔多涅省蒙尼克镇附近的韦泽尔河谷。4名儿童指挥狗捕捉野兔时,无意中发现了这一庞大的原始画廊。

大型的拉斯科洞窟形成于地质年代的第三纪,主因是水流对石灰岩的浸透。整个洞窟充满了宽狭不等的通道,有600个绘画和1500个岩刻展现在岩壁上。颜色丰富,红、黄、棕、黑俱全。其中最壮观的是野牛大厅,呈不规则的圆形。65头大型动物的形象装饰在野牛大厅的厅顶,另外还有一些意义不明的圆点和几何图形。

人们发现,一些木炭、颜料和雕刻工具散落在地面上。据推断,里面的岩画大多绘制于公元前1.5万年前左右。

人们在拉斯科洞窟里发现了一块画有一个著名的人类古老场景的突出的岩石,它位于一个井状坑底部。在这块岩石上,一个鸟人正在与一头野牛战斗,附近的枝头上,立着一只鸟,鸟人用长矛刺穿了野牛的腹部,野牛的肠子流了出来,但是野牛仍然奋力的抵抗,向人冲去。上面的鸟人有着鸟一样的头,或者也可以说,是戴着鸟头一样的帽子,握在右手的武器类似矛棒或标枪,呈钩状,很锋利。鸟人只有8个手指,似乎也因野牛的攻击受伤,矛棒的断片还残留在脚下。有人认为,这个鸟人为了捕猎而伪装成动物,也有人认为,这是巫师在进行巫术活动,祈求狩猎丰收。至于伪装的方法,至今流传在我国的少数民族中,如鄂伦春族人,在狩猎的时候会头戴狍头帽。据学者们的意见,这种岩画应该带有某种纪念意义,或者是为了传播某种观念。在稍晚于拉斯科洞窟的非洲岩画中,类似的岩画也能够见到。

马耳他巨石神庙

被称为“马耳他巨石文化时代的神殿”或“属于巨石文化时代的马耳他的神殿”的马耳他巨石神庙,是非常完美的石头结构,虽然建于5500年以前,却不需支撑。与埃及的金字塔和石篱相比,这些自立石头结构要古老很多。

杰刚梯亚神庙和哈格尔基姆神庙是马耳他在戈佐岛等地的著名历史古迹中最为著名的。作为现存世界上最古老的神庙,杰刚梯亚神庙展现了复杂而高超的建筑技艺,不失为一项世界建筑奇迹。

发现岛上的神秘建筑

马耳他岛的佩奥拉镇发展的非常快,1902年,在这里发生了一件世界瞩目的事情。为了建造一个蓄水池,一家食品店雇用的建筑工人们意欲凿开地下的岩石,他们费尽周折终于凿出了一个洞口。奇怪的是,一个宏伟的地下室展现在他们眼前,这间地下室是通过凿通硬石灰岩而建成的。大多数建筑工人没有引起注意,简单地把洞穴作为垃圾、碎石等的堆放点,只有一个工人将此事汇报给了相关部门。之后,考古学家们闻讯而来,经过仔细的挖掘和清理,一个史前建筑现身了,那宏大的规模和独特的设计都令人深感震惊。

随后,另外一些石器时代的石制建筑又陆续发现于马耳他岛。考古人员于1913年在塔尔申村发现了占地达8万平方米的石制建筑。这个石制建筑的建造时代距今5000多年,欧洲最大的石器时代遗址。考古学家也在哈加琴姆、穆那德利亚、哈尔·萨夫列尼等地发现类似的几座巨大石制建筑。石灰石是这些石制建筑的主要材料,工艺上有所差异,有的光滑,有的粗糙,有的还有独特的粉饰,可谓各有千秋。

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大部分远古建筑已坍塌,但是仍然留下了比较完好的基本结构。其中,有类似祭坛的石块,非常平滑。考古学家因此推测它们用于祭祀,并以“神庙”来称呼它们。

世界上最奇妙的史前巨石神庙

杰刚梯亚神庙位于戈佐岛,是最先引人注目的巨石建筑。它的建造时间为公元前2500年前,在当时当地人以“戈甘蒂扎”称之,即“巨人的杰作”。这座正面高8米的巨石建筑主用硬质的珊瑚石灰岩,并且最早运用了拼接技巧——石灰石板的紧密衔接。内部则是带有装饰的软质石灰岩。经考证,神庙由最初的3个穹顶,扩大为5个穹顶。神庙外墙的最后部分,使用了高达6米的石材,史前时代没有任何机械,人们怎样将巨大的石块运送过来,确实令人费解。

哈格尔基姆神庙是最复杂的巨石遗迹之一,也位于马耳他岛屿,堪称极品。考古人员发现,这里的很多石头似乎蕴含了某种宗教意义,可谓精心安排。这里有马耳他神庙中最大的超巨型石块,长660米,而只是作为铺路石。在通往神殿门洞的通道两侧,分布着很多人们不知是祭台还是柱基的“石桌”。考古学家在神庙内部找到了很多母神的小石像,所以哈格尔基姆神庙很可能与母神崇拜相关。

塔尔申神庙是马耳他神庙中规模最大的。经历了漫长的年代,基本保持完整的只有地基和低矮的外围墙。考古学家考证出它的建造时间距今5000年,并成功了复原了这座占地8万平方米的庙宇。经过挖掘,一座大殿的一个大厅、一座庙宇的2个大厅和第三个大殿的入口都已展现在人们面前。

据考证,塔尔申神庙的顶盖先用横梁加树枝作支撑,后用黏土或石灰石覆盖而成。石灰石板嵌在外墙上,非常厚。石墙上的石头没有用灰浆黏合,石砖及其楣石在墙顶上一应俱全。通过正门可到达第一个大殿的正厅,里面有主神“送子娘娘”的塑像。塑像右边有象征主神慧眼的刻有螺纹的祭坛,上面还放着一把燧石刀,残留着动物的骸骨。旁边,还有盛放献祭品的石盆。

塔尔申神庙有两个宽大的门洞,门洞的尽头是弧形的凹室,并且有一个能够通往第一个庙殿与第二个庙殿主厅的通道。通道的两侧,分布着祭坛。放着用来焚香或盛放献祭牲畜的的大石盆。一个形状十分奇特的平台位于通道旁的石头台阶顶端,至于它的用途,人们无法知晓。

在经过通道出庙门之后,能够看见一个有大石板顶盖的亭子,形状比较奇怪,亭子下面满地都是小圆洞和石珠。人们很难知道这些石珠的用途。

哈尔·萨夫列尼地下宫殿

哈尔·萨夫列尼地下宫殿在马耳它巨石庙群中比较特别,它是经人工勘凿而得的地下迷宫,绝非天然。

整座哈尔·萨夫列尼地下宫殿分三层,从地面到底部有12米,其间充满了许多房间,上下交错、多层重叠。随着时间的变化,哈尔·萨夫列尼地下宫殿的房间不断增多,新通道也随之出现,最后这个地下结构拥有了33个房间,“地下宫殿”之名可谓名副其实。在洞穴内部,有很多壁龛分布在进出洞口和小房间中,大小不一。巨大石料凿成的大圆柱和小支柱支撑起中央大厅的半圆形屋顶。整体看来,哈尔·萨夫列尼地下宫殿线条清晰、棱角分明。

考古人员发现,当时的人们从坚固的岩石中开凿出墓室,并用凿空的岩石本身作为墓顶,还使得这些墓室彼此相连。其中有20多间墓室的顶部还雕出了房梁、门楣,有的壁画上还画着牛的形象。礼拜室是一个呈正方形的房间,不加修饰,位于地下陵墓的中央。人们在这里,发现了一个赤土陶器女神雕像,有10厘米高。

通过测算,哈尔·萨夫列尼地下宫殿建于公元前3200年到公元前2900年间,距今5000年前,正处于新石器时代,这非常令人震惊。人们无法解释,石器时代的居民耗费巨大的人力、精力建造哈尔·萨夫列尼地下宫殿是出于什么原因呢?那时是生产力是那样的低下。哈尔·萨夫列尼地下宫殿究竟有什么用途呢?

1902年,人们发现了这座地下建筑,找到了遗骸7000具左右。所以有人认为,这座地下宫殿是一个大型的陵墓。但是,地下宫殿的规模进一步展现时,人们便开始否认这种猜测,因为这样大的陵墓显然是没有必要的。之后,又有了新的看法,建造神殿是初衷,但也曾被用作陵墓。但是神殿和陵墓难以混淆,功能完全不同,所以这种看法也不足以服众。至于它的用途,仍是未解之谜。

相关链接——罗德岛太阳神巨像

在世界七大奇观中,罗德岛太阳神巨像最神秘,因为它毁于地震,至存在了66年。而在这之前,科学家们还难以确定它的面貌和具体位置之所在。

罗德岛太阳神巨像的大体位置在罗德岛,位于爱琴海的东南部。据考古学家的经验,神像一般与神庙相伴,但是罗德岛太阳神庙附近却没有任何巨像,孤立地矗立在城中央的山丘上。人们只找到一条线索,城墙一直延伸到了港口。这说明,全新港口罗德斯港是人工而建,而城墙的尾端,很有可能就是巨像的所在地。

罗德岛太阳神巨像的铸造有着纪念意义,纪念的是公元前305年的战争,它本身铸造于公元前302年。安琪柯的儿子米特里·波里奥克特作为亚历山大国王的继承人之一,为了称霸,他于公元前305年发动了罗德岛的侵略。罗德人民坚决抵抗,最终赶走了侵略者。人们缴获了12.5吨青铜武器,他们耗时12年,将这些青铜器熔化,铸造了太阳神赫利俄斯的巨像,以纪念这次战争。这座塑像高32米,是罗德雕刻艺术的集大成者,却于公元前224年毁于地震。

一直以来,人们对巨神像的模样做出了种种猜测。有人认为,他两脚分开跨立在罗德岛港口的入口处,手里拿着火把,胯下是渔船经过的地方。现实的研究却显示,这是一种不合理的结构,以港口的阔度为根据,至少需要250米的高度才有可能跨越港口。并且,冬季的强风和本身多具有的巨大张力也很难使金属或石块巨像保持跨立的姿势,巨像倾倒却会对港口造成阻碍,所以巨像的位置应该更贴近东面或内陆。巨像的具体姿势,就更加难以知晓。

荷马时代的特洛伊古城

土耳其的特洛伊古城遗址坐落于平缓的城堡山脚下,它的北部是恰纳莱,濒临达达尼尔海峡。这里环境优美,苍山绿树,山间小溪流淌,到处是柑桔树和橄榄树,农民村居红瓦白墙,拥有典型的农村风光。

特洛伊古城有着4000多年的历史,堪称世界最著名的考古遗址之一。著名考古学家海因里希·谢里曼于1871年主持了对特洛伊古城的首次挖掘。从这里得到的遗存物,对于证明安纳托利亚和地中海文明之间的联系异常重要。公元前13或12世纪,希腊的斯巴达人和亚该亚人对特洛伊展开了围攻,荷马将此事写入了《荷马史诗》,在文学艺术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从希腊神话中发掘出的特洛伊

希腊诗人荷马于公元前8世纪创作了史诗《伊里亚特》与《奥德赛》,其中与特洛伊战争相关的是前者。据传,希腊美女海伦、希腊斯巴达国王梅内莱厄斯的妻子与普里阿摩斯国王的儿子帕里斯私逃,引起了斯巴达国王的愤怒。这成为特洛伊战争的导火索。迈锡尼国王阿伽门农率领希腊各城邦盟军,组成拥有1000多艘战船的舰队,经海进攻特洛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