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没有太多的轰轰烈烈,有的是如涓涓流水一般绵延不断的情感;没有太多的海誓山盟,有的是默默无言一样眼波流转的默契。淡淡的日子,平静的生活,总能串成一道道美丽动人的风景,虽平淡却韵味绵长。愿天下所有相爱相守着的人们都能爱之所爱,珍之所爱!婚姻有三重境界:第一重境界,和一个自己所爱的人结婚;第二重境界,和一个自己所爱的人及习惯结婚;第三重境界,和一个自己所爱的人及习惯、家庭背景结婚。这是因为:你的另一半不单单属于你,还属于他的父母和朋友,甚至还属于他自己。
关于爱情
【法】拉·罗什福科
给爱情下定义是困难的,我们只能说:在灵魂中,爱是一种占支配地位的激情;在精神中,它是一种相互的理解;在身体方面,它是我们对躲在重重神秘后面的被我们所爱的一种隐秘的羡慕和优雅的占有。
如果有一种不和我们其他激情相掺杂的纯粹的爱,那就是这种爱:它隐藏在心灵的深处,甚至我们自己也觉察不到。
爱情不可能长期地隐藏,也不可能长期地假装。
当我们根据爱的主要效果来判断爱时,它更像是恨而不是爱。
爱情只有一种,其副本却成千上万,千差万别。
爱情和火焰一样,没有不断的运动就不能继续存在,一旦它停止希望和害怕,它的生命也就停止了。
在爱情中有两种坚贞不渝:一种是由于我们不断地在我们的爱人那里发现可爱的新特点;另一种则不过是由于我们想获得一种坚贞不渝的名声。
青春是一种不断的陶醉,是理性的热病。
新颖的优美之于爱情,犹如花儿之于果实,她放射出一种稍纵即逝、永不复返的光彩。大多数女人很少为友谊所动的原因是:当体验到爱情时,友谊就寡淡无味了。
在友谊中正像在爱情中一样,常常是那些我们不知道的东西比那些我们知道的东西更使我们感到幸福。
美色已逝而价值犹存,这样的女子微乎其微。
用来抵抗爱情的那种坚强有力,同样也可用来使爱情猛烈和持久;而那些软弱的人们,总是受激情影响,又几乎从不真正付诸行动。
情人们只有在他们如醉如痴结束时才看到对方的缺点。
有一个猜忌妻子的丈夫有时倒是愉快的:他老是听到对他所爱的那个人的谈论。
当一个女子具有全部的爱情和德性时,她是需要同情的!
当我们爱得太厉害的时候,确认别人是否停止了爱是不容易的。
爱情之于那爱着的人的灵魂,犹如灵魂之于由它赋予生命的身体。既然在爱或停止爱方面绝不是自由的,情人们就没有权利相互抱怨对方的变心和轻浮。
当人们厌倦爱时,他们很容易忍受别人的不忠,以解除自己忠诚的义务。
爱情悟语
马克思曾说过:真正的爱情表现是恋人对他的偶像采取含蓄、谦恭甚至羞涩的态度,而绝不是表现在随意流露热情的过早的亲昵。爱情就是当你知道了他并不是你所崇拜的人,而且明白他还存在着种种缺点,却仍然选择了他,并不因为他的缺点而抛弃他的全部,否定他的全部。生命是一项随时可以终止的契约,而爱情在最纯美的时候,却可以跨越生死。
爱情哲学
【德】黑格尔
“生命因为付出了爱情,而更为富足。”——《飞鸟集》
爱情首先发轫于感性的吸引,这种吸引,大概可以称之为性的吸引。它或是仅仅由对象的外表(感性形体)造成的,也可以是对方的某方面的气质所引起的。这种吸引的第一个特征就是非理性的迷醉,带有冲动的性质。爱情的第一阶段带有强烈的感性特征,渴望直接拥有和占有对象这个单一的个体。其他的对象,世界本身,此时并不在这个陷入热恋的人的视野之中,正如那情歌里唱的,“我的眼里只有你”。
但是,如果这种激情足够真实,它会很快发展到否定自身,进入爱情的第二阶段。这种否定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它扬弃了第一阶段对对象的感性冲动,不再只注目于对象的感性存在,不再仅仅是渴望获得对方的身体,而扩展到对象的精神存在,扩展为对对象的整体存在的肯定和渴望;第二,它不再仅仅只关注对象这个单一的个体,而开始把他人,把其他事物,把整个世界都纳入它的领域。他(她)会觉得,因为这爱情整个世界都是如此美好和值得珍惜,所有的人都值得尊重和关怀。他(她)能够在最平凡的一草一木上看到浪漫的光辉,感到存在的意义。
爱情如果要足够真实,足够成熟,它必定不会停留在对对象动人容貌的迷恋之中。激情只激荡在青春的欢畅时辰,但真正的爱情能够深入双方的灵魂,而愈久弥香。事实上,真正爱上一个女子的男人,绝不会急切地渴望占有她的身体。恰恰相反,他害怕哪怕是最轻微的触碰,也会破坏他发自灵魂的圣洁。这一点值得所有面对男友性要求的女孩注意,男孩越是舍不得碰你,对你的爱就越真,那不是怯懦或不自信;越猴急得不行,对你的爱就越值得怀疑,那不是激情,是性欲。
爱情的这种精神化特征其实已经为人所熟知,恋爱中的人们都知道,如果对方只爱自己年轻时的青春貌美,那终究是一件可悲的事情。因为青春易逝,所以恋人们常希望对方能说出“永远爱你”这样的承诺。但是无论是艺术家还是恋爱中的人们,对于爱情本身所具有的丰富性都不一定有足够的认识。这种丰富性,使得爱情成为能够超出亲情,友谊等其他的人类情感,具有更高的美学价值,宗教和哲学意义。
……
爱情悟语
黑格尔曾说过:“在爱情里最高原则是一个主体把自己抛舍给另一个性别不同的个体,放弃自己的独立意识和存在。感到自己只有在对方的意识里才能获得对自己的认识。”“爱情的主体不是为自己而存在和生活,不是为自己而操心,而是在另一个人身上找到自己存在的根源,同时也只有在这另一个人身上才能完全享受他自己。”黑格尔认为,爱情里确实有一种高尚的品质,因为她不只停留在性欲上,而是显出一种本身丰富的高尚优美的心灵,要求以生动活泼、勇敢和牺牲的精神和另一个人达到统一。爱情达到了极致,对方就是自己的一切。
爱情的最高境界
佚名
爱情是每个人一生中都要经历的过程,只是有些人爱得轻松,有些人爱得枯涩。有些爱天长地久,有些爱曾经拥有。在所有的爱情中,爱的最高境界是什么呢?让我们先来看一对恋人关于爱情境界的对话。
有一天,女人问男人:“你说,爱的最高境界是什么?”男人想了想,说:“是生与死吧,你想啊,一个人可以为另一个人去死,舍去生命中最重要的一切,还不是爱的最高境界吗?”
女人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
开始时她也是这么认为的,因为许多的爱情最壮烈的时候总是会和生与死联系在一起的。那些流传千古的爱情无一不是生生死死,总之悲情者居多。但荡气回肠的爱情在现实生活中却从来没有出现过。可是,更多的世俗爱情却只有平常的爱与恨,悲伤与快乐。
“那你说是什么?”男人问,女人笑了,“是习惯,当你习惯了一个人生活中的习惯,你就真的爱上他了。”爱情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习惯的认同,爱到最高境界就是认同了他的习惯。一个女人习惯了一个男人的鼾声,从不适应到习惯再到没有他的鼾声就睡不着觉,这就是爱;一个男人习惯了一个女人的任性、撒娇,甚至无理取闹、无事生非,这就是爱;一个人会为了另一个人去改变、去迁就,这就是爱,爱情的哲学有时候就是这么简单,就在生活的点滴里。
你如果始终不能适应一个人,适应他的所有习惯,那只说明你没有爱他,或者说你还未到爱的境界,因为爱就在这些细节里。当你已经习惯你爱人的所有习惯,比如他衣服的烟草味,比如他干净的衬衣,比如他半夜起来看足球。如果这些你都已习惯,那么不要再问爱是什么这样愚蠢的话题了。
爱,有时候就是这么简单、朴素,它像一杯在我们身边的白开水,伸手可及,淡而无味,却是生活的必需品。想起安妮宝贝的一句话:“不是爱他,而是爱有他的日子。”也许,习惯就是爱的归属,也是爱的最高境界吧。
爱情悟语
爱一个人很容易,但要和爱的人过一辈子就不容易了。有些人在日子还没开始的时候选择了分手,于是他们俩都失去了相互过一辈子的机会;有些人在和自己的爱人过着日子,可是睡觉的时候已经习惯了背靠背;有些人也和自己爱的人在过日子,但他们习惯了和当初一样的爱着对方。这最后一种才是爱情的最高境界,把当年的爱当作一辈子的习惯来坚持,也只有这样才真正能会体会到“爱有他的日子”。因为,爱已成习惯。
爱
周国平
一
爱的价值在于它自身,而不在于它的结果。结果可能不幸,可能幸福,但永远不会最不幸和最幸福。在爱的过程中间,才会有“最”的体验和想象。
爱情的发生需要适宜的情境。彼此太熟悉,太了解,没有了神秘感,就不易发生爱情。当然,彼此过于陌生和隔膜,也不能发生爱情。爱情的发生,在有所接触又不太稔熟之间,既有神秘感,又有亲切感,既能给想象力留出充分余地,又能使吸引力发挥到最满意的程度。
我不知道什么叫爱情。我只知道,如果那张脸庞没有使你感觉到一种甜蜜的惆怅,一种依恋的哀愁,那你肯定还没有爱。
人们常说,爱情使人丧失自我。但还有相反的情形:爱情使人发现自我。在爱人面前,谁不是突然惊喜地发现,他自己原来还有这么多平时疏忽的好东西?他渴望把自己最好的东西献给爱人,于是他寻找,他果然找到了。呈献的愿望导致了发现。没有呈献的愿望,也许一辈子发现不了。
与其说有理解才有爱,毋宁说有爱才有理解。爱一个人,一本书,一件艺术品,就会反复玩味这个人的一言一行,这本书的一字一句,这件作品的细枝末节,自以为揣摩出了某种深长意味。于是,“理解”了。
爱情是灵魂的化学反应。真正相爱的两人之间有一种“亲和力”,不断地分解,化合,更新。“亲和力”愈大,反应愈激烈持久,爱情就愈热烈巩固。
最强烈的爱都根源于绝望,最深沉的痛苦都根源于爱。
幸福是难的。也许,潜藏在真正的爱情背后的是深沉的忧伤,潜藏在现代式的寻欢作乐背后的是空虚。两相比较,前者无限高于后者。
一切终将黯淡,惟有被爱的目光镀过金的日子在岁月的深谷里永远闪着光芒。
爱情与事业,人生的两大追求,其实质为一,均是自我确认的方式。爱情是通过某一异性的承认来确认自身的价值,事业是通过社会的承认来确认自身的价值。
人在爱情中自愿放弃意志自由,在婚姻中被迫放弃意志自由。性是意志自由的天敌吗?
也许,性爱中总是交织着爱的对立面——恨,或者惧。拜伦属于前者,歌德属于后者。
情种爱得热烈,但不专一。君子爱得专一,但不热烈。此事古难全。不过,偶尔有爱得专一的情种,却注定没有爱得热烈的君子。
爱一个人,就是心疼一个人。爱得深了,潜在的父性或母性必然会参加进来。只是迷恋,并不心疼,这样的爱还只停留在感官上,没有深入到心窝里,往往不能持久。
凡正常人,都兼有疼人和被人疼两种需要。在相爱者之间,如果这两种需要不能同时在对方身上获得满足,便潜伏着危机。那惯常被疼的一方最好不要以为,你遇到了一个只想疼人不想被人疼的纯粹父亲型的男人或纯粹母亲型的女人。在这茫茫宇宙间,有谁不是想要人疼的孤儿?
爱就是对被爱者怀着一些莫须有的哀怜,做一些不必要的事情:怕她(或者他)冻着饿着,担心她遇到意外,好好地突然想到她有朝一日死了怎么办,轻轻地抚摸她好像她是病人又是易损的瓷器。爱就是做被爱者的保护人的冲动,尽管在旁人看来这种保护毫无必要。
“我爱你。”
“不,你只是喜欢我罢了。”她或他哀怨地说。
“爱我吗?”
“我喜欢你。”她或他略带歉疚地说。
在所有的近义词里,“爱”和“喜欢”似乎被掂量得最多,其间的差异被最郑重其事地看待。这时男人和女人都成了最一丝不苟的语言学家。
给爱情划界时不妨宽容一些,以便为人生种种美好的遭遇保留怀念的权利。
让我们承认,无论短暂的邂逅,还是长久的纠缠,无论相识恨晚的无奈,还是终成眷属的有情,无论倾注了巨大激情的冲突,还是伴随着细小争吵的和谐,这一切都是爱情。每个活生生的人的爱情经历不是一座静止的纪念碑,而是一道流动的江河。当我们回顾往事时,我们自己不必否认、更不该要求对方否认其中任何一段流程、一条支流或一朵浪花。
爱情不论短暂或长久,都是美好的。甚至陌生异性之间毫无结果的好感,定睛的一瞥,朦胧的激动,莫名的惆怅,也是美好的。因为,能够感受这一切的那颗心毕竟是年轻的。生活中若没有邂逅以及对邂逅的期待,未免太乏味了。人生魅力的前提之一是,新的爱情的可能性始终向你敞开着,哪怕你并不去实现它们。
我不相信人一生只能爱一次,我也不相信人一生必须爱许多次。次数不说明问题。爱情的容量即一个人的心灵的容量。你是深谷,一次爱情就像一道江河,许多次爱情就像许多浪花。你是浅滩,一次爱情只是一条细流,许多次爱情也只是许多泡沫。
不要以成败论人生,也不要以成败论爱情。
现实中的爱情多半是失败的,不是败于难成眷属的无奈,就是败于终成眷属的厌倦。然而,无奈留下了永久的怀恋,厌倦激起了常新的追求,这又未尝不是爱情本身的成功。
说到底,爱情是超越于成败的。爱情是人生最美丽的梦,你能说你做了一个成功的梦或失败的梦吗?
爱情既是在异性世界中的探险,带来发现的惊喜,也是在某一异性身边的定居,带来家园的安宁。但探险不是猎奇,定居也不是占有。毋宁说,好的爱情是双方以自由为最高赠礼的洒脱,以及决不滥用这一份自由的珍惜。
二
在崇拜者与被崇拜者之间隔着无限的距离,爱便是走完这个距离的冲动。一旦走完,爱也就结束了。
比较起来,以相互欣赏为基础的爱要牢靠得多。在这种情形下,距离本来是有限的,且为双方所乐于保持,从而形成了一个弹性的场。
性爱是人生之爱的原动力。一个完全不爱异性的人不可能爱人生。
人大约都这样:自己所爱的人,如果一定要失去,宁愿给上帝或魔鬼,也不愿给他人。正像恋爱者夸大自己的幸福一样,失恋者总是夸大自己的痛苦。
在失恋的痛苦中,自尊心的受挫占了很大比重。
我爱她,她成了我的一切,除她之外的整个世界似乎都不存在了。
那么,一旦我失去了她,是否就失去了一切呢?
不。恰恰相反,整个世界又在我面前展现了。我重新得到了一切。
未经失恋的人不懂爱情,未曾失意的人不懂人生。
你是看不到我最爱你的时候的情形的,因为我在看不到你的时候才最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