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一个文人的地产江湖
48185900000027

第27章 体外循环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这话一点不假,进入富力以来,我仍处于“亏本”的状态,开发和销售工作头绪繁多,我经常感到身心疲惫,自己能很真切地感觉到健康在一点点透支着。

好在我的工作还是有些意义的,富力城的热销给了我一些安慰,2003年底力争卖到18个亿的目标已经唾手可得。但就在这个时候,我选择了离开。

细心的人发现我创办的《富力新论坛》杂志上,悄悄地擦去了我的名号,取代我的是广州总部新任命的总经理吕劲。很多人感到突然,媒体也开始跟风报道,并跑到富力城来一探究竟。

媒体用了这样的描述:富力城的兴衰成败现在似乎都已经与谢强无关,短短的三个月时间内,这里已经抹去了他的印记。这位曾在北京房地产界叱咤风云的人物,在事业高峰期却突然转身离去,匆忙间甚至来不及谢幕,就消失在公众视野里了。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疑问:我为什么不辞而别?

关于我此次离职的原因,在业界流传着许多版本,有说“因病离职”的。当然,这是最官方的解释,也不能说不符合事实。我那段时间确实很累,内心始终想给自己找个假期。在2003年10月,公司就张贴了一个通知,内容是:谢强因病离职!很多人还联想到上次我在珠江时因为长期伏案工作和过度劳累,因脊椎神经受压迫造成供血不足而引发的昏迷而住院的事情。

还有一种“文化差异”说。认为自小在北方长大的我,在思想观念和行事方式上,与南方老板有着难以融合的分歧,这是造成最终分道扬镳的深层原因,我想文化差异的问题是有的,但不至于到这种程度,而且并非是和老板之间的冲突。在富力我确实有些不适应的地方,主要是不适应富力的模式,虽然同为广东的开发商,富力和珠江的商业模式相差迥异。再有就是人不服管,没有团队精神,有的副总不论是办公例会上还是在会下,常常与我唱反调,甚至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你能把我怎样?这就使得我的工作效率大大降低,很多事情还受到掣肘,让我有些灰心失望。

其他还有“挑战资本”说和“暗揽私活”说,他们猜测我对于自己帮珠江和富力迅速在京城打开局面,为老板赚得盆满钵盈之后难免心态失衡,从而向资本方提出更高的要求未果,还有人猜测我作为“拿土地高手”,利用工作之余倒腾了手中的资源,而被老板所不忍。这就与事实严重不符了,如果真是这样当然就不会再有我受邀重回富力的后话了,但在当时对此我也只有一笑置之。

还有一种“下蛋杀鸡”说。有人猜测,粤派房地产开发商近年来大举“北伐”,极需的就是我这种善于拿地的干将。但现在地也拿到手了、楼也盖起来了、房子也卖得差不多了,就该走路了。地产圈里这种事不能说没有,利义各有取舍,但这种猜测也似乎太短视了些,如果按照这种逻辑,一块地总有开发完的时候,哪个公司就指着一块地过活,真是拿地的好手,就不需要他继续拿地了么?再说富力能够成为地产界绝无仅有的双老板之企业,足以看到老板的为人,这种猜测显然缺乏智慧。

面对纷纷扰扰的传闻,我保持了缄默。我确实有些累,想退隐一段,从媒体的镁光灯前消失一段时间。从1995年底到此前,我在北京谈下的地不下一二百宗,也如媒体所言,曾经创造过一天谈八块土地的纪录。拿地、操盘都非常耗费精力、体力,尤其当你不遗余力地想做到完美时,你就把自己绑在了战车上,停不下来了。事后看来此时这个刹车实属难得,给了我一个休养生息的机会,对我的身体是一种救赎。而这个刹车却是来自外界,如果没有这个外界的原因,我想,凭我当时对工作的热情我是刹不住的。

这个外界原因来自珠江。本来富力的工作正搞得有声有色,眼看着春华转变成秋实之际,我却急流勇退,让富力的两位老板也颇感意外,以为我有什么不满和要求,对我诚恳挽留,其实我又何尝想半途而废呢,只不过我是有难言的苦衷。因珠江在经营过程中被怀疑有所谓“违规”问题,相关部门需要了解些情况,就一再到富力公司来找我。虽然事实上并没有什么问题,但文人都是好面子的,我也深知在中国舌头根子的能量,我担心这件事会激发一些人的想象力,另外也担心会对富力有什么影响,也不愿意给富力这两位老板增加不必要的麻烦和心理负担。另外,我的身心也已疲惫不堪,所以果断决定全身而退。两位老板也看到我身体情况确实不佳,感到很是惋惜,同意了我的请求,并希望我能早点回来,富力的门会为我开着。

我欣然谢过,同时为了富力之后的班子运转着想,向老板提议将在营销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的得力干将张璇提升为北京公司主管营销的副总,将王志刚提升为销售策划中心负责人,均得到了老板的应允。

于是,我又一次赋闲。享受了一下难得的清闲。离开富力之后,由于我在业界的影响力和名声,很多猎头公司来找我。其中大型国企比较有代表性的是鲁能地产。当时鲁能通过通润地产的爱民先生找到了我,人力资源部的李先生专门从济南总部赶到北京和我前后谈了两次。意思是想让我去鲁能置业做总经理,年薪很可观,集团认为我是这个职位的不二人选。在这个条件下,我还是不踏实,爱民是我在珠江时认识的朋友,鲁能人力资源部的李先生恰是他的大学同窗,李先生通过爱民,先让爱民从深圳给我打来电话约了第一次见面时间,谈过以后,我和李先生说考虑一周给予答复。但是,之后我没有给李先生任何回复,因为我内心太忐忑了。后来,爱民又来电话,又约了第二次见面,地点是博雅园公寓。此次见面我婉言谢绝了鲁能力邀加盟的好意。因为,我感觉自己对大型国企的环境可能会不太适应。

还有一些外资企业、合资地产企业也来和我谈过,但我都没有答应。

很多人多次向我抛来过诸如此类的问题:你是不是想做老板啊?你曾经的老部下都当了老板,你就不想做老板么,你那么多资源不自己利用多浪费。我知道他们说的是张卫克。

张卫克和我认识很早,大概是1997年我们就认识了。那时候我还在君士公司,君士公司和鲁能合作“时代之光项目”,张卫克时任北京鲁能公司部门经理。我们和鲁能合作后,“时代之光项目”成立了项目公司,张卫克任项目公司的副总,彼时,我们曾经共事过一段时间。

我到珠江后,张卫克向我多次表示想去珠江工作,但他认为自己在鲁能有一定的级别,可能是舍不了所谓的“副处级”吧,此事提了几次便搁置了下来。2001年底-2002年初,张卫克又几次找到我,说阎东君、张玉泉都是鲁能开发部的骨干,现在都到了珠江地产了,他也想开了,想来珠江地产。张卫克来到珠江时,北京珠江已经拿下了3、4个项目,正在筹建合生绿洲公司,我兼任董事长。在珠江,曾加勤任董事长,我任总经理,曾加勤同意张卫克进北京珠江,但是几位副总对此事却颇有微词。当时,我找到朱孟依做朱老板的工作,请朱老板同意张卫克过来工作。那时,正是我和朱老板的蜜月期,拿下了几块地后,朱老板对我非常信任,朱老板力排众议,同意张卫克过来。他过来时,正值我们从北海万泰9层搬到珠江帝景办公楼,在我的坚持下,他去合生绿洲担任主管开发副总,丁永书担任合生总经理,这样,张卫克开始了他在合生的生涯。此时,张玉泉担任北京珠江的投资部经理,阎东君担任北京珠江开发部经理,至此鲁能开发部三员大将同时供职珠江。

张卫克到任珠江时的第一个任务就是主抓珠江罗马家园(北京煤炭一厂项目)的样板间的工程和项目的规划、设计报建工作,他作为副总,主管工程、前期等方面的工作。

在2002年8月我到富力任职之前,曾经多次向张老板推荐张卫克、张璇两人来富力供职,两人到富力的职位、薪水都是我和张老板谈定的。因为工作交接上的关系,张卫克于2008年6月先我一个半月入职富力,成为北京富力第一任主管开发的副总。后来,张卫克推荐王心力、惠明观二人进入富力开发部。我2002年8月6日到富力上班后,9月中旬,经过阎东君介绍,在东四环六里屯附近有一个建筑面积30-40万平米的项目,我带着张力、张卫克去看地,当时这块地的所有者是北京建筑系统的国有单位,当时开价楼面价1400-1500元/平方米。经过我的谈判,谈到1400元/平方米,张力看了以后感到贵,因为比老板的心理价位每平米高出了200块,放弃了该块土地。这之后,很快就是国庆假期了,国庆节回来不久,听说张卫克要辞职,我只当谣传,没往心里去。后来,这样说的人越来越多,我才知道,张卫克通过他表哥找到一个投资者——李滔共同开发这块土地,即后来的炫特区项目。当时的成交价,据说是1500元/平方米。李滔当时许给张卫克分红及各种待遇,高于富力很多倍,又过了1-2个礼拜,张卫克回富力归还他的配车时,我才知道他真正要辞职了。当时,我也不奇怪,这种人才流动太正常了。

因为炫特区积累了第一桶金,后来才有了张卫克去做其他项目的机会并成为了老板。

在我离开富力的这段日子里,李思廉和张力两位老板与我的联系始终没断,我仿佛退了下来的一个顾问,两位老板来京时总是百忙之中抽空给我电话,询问我近况,约我吃饭聊天,让我心里很是宽慰。我那时想就这么做个幕僚也挺好,内心比较放松。虽然做老板有更大的决断权,也能有更强烈的成就感,还能有更丰厚的物质利益,但确实太累了,需要在意很多,需要算计很多,可能未必适合我,我一直将内心的自由看得最重,做点事情还可以,但却不愿意背上这沉重的资本枷锁。

那段时间的自由与轻松让我很受用,我只想用自己的专长来帮朋友找一些好地,这种“体外循环”的状态下我有了更多的自由和空间,余下空暇便想沉下来好好理理思路,争取能写出些大部头的文学作品,毕竟文学一直是我人生中最大的梦想与追求。

所以这段闲在的时光我一点也没浪费,我寄情山水,四处游历。观峨嵋雪,赏泰山松,寻长江源,访黄河殇。散文、诗歌,抒情、写意,过足了瘾。碑林更是没少去,那些集汇了书法精髓的老石让我如痴如醉,挥毫泼墨在那段日子里已经不再是奢侈。精神得到了解放,心胸也更加开阔,下笔也更加有神,就是打那之后,我的书法不仅更能自得其乐,也获得了更多朋友的认可,很是欣慰。

我还有机会去了趟横店,应一位大姐之邀去探访他们的剧组。他们在拍《福贵》,就是那部根据余华的《活着》改编成的电视剧。大姐在投拍这部戏前选编剧时得知我认识曾做过《外来妹》编剧的著名编剧谢丽虹,就让我把她介绍过来,成了他们《福贵》这部戏的编剧。谢丽虹曾任央视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文学部主任,我们早在十多年前就有过合作。那时我刚从海南来北京,接了尤小刚导演的一个活,为其写了一部名为《潮涌海之南》的22集的剧本,当时就是和谢丽虹合作的,但由于投资方的原因那部戏一直也没能拍成。我到了大姐她们剧组时《福贵》的主题歌还没有着落,大姐和谢丽虹都撺掇我给这个戏写个主题歌的歌词。她们知道我早年就曾有过作词经历。毕竟我有过交响乐队操琴的经历,懂些音律,所以作词还算轻车熟路,歌词能借助音乐的力量让文字的情感更加热烈和鲜活,所以多年前就对歌词颇为用心,也确实写了不少作品。最近我偶然发现有的网站上还贴着我20多年前作词的歌,有一首我作词,由著名作曲家纪溪坪先生作曲,西安音乐学院彭媛娣教授首唱过的《我骄傲,我拥有黄河的肤色》还被人剽窃了一番,让人既惊讶又愤慨。很多年没写了,怀着一丝忐忑,在大姐她们的盛情邀约下,我欣然命笔,作了一首《福贵》:

福贵福贵

谁福谁贵

福在无求

贵在实惠

花鼓声声唱江南丝雨

喜怒哀乐听小桥流水

五福临门是天上的云朵

大福大贵那才是铁树的花蕊

福贵福贵

啥叫福贵

福在平安

贵在滋味

莫道是天上神仙就好

活在人间实在最美

平常事平常心是平常的人

好好地活着就是百姓的福贵

电视剧播出后,这首歌也红了,本来是玩一票,没想到后来导过《北风那个吹》的著名导演安建先生得闻后也来找我,让我给他的新作,以日据东三省后的上海滩风云为题材而拍摄的《上海迷雾》的主题歌也做一下词,于是我只得再次献丑,写了首《人在江湖》。没多久这首歌也随着此剧的播出而在大江南北传唱。

身在乱世心在清凉

怎样的天下你胸中装

你也生疑我也猜想

彼此的忠诚无处去衡量

春暖花开花不开

秋阳高照照无光

临风把酒与谁言

心里的话儿无处讲

人在江湖心在远方

怎样的风云你能相忘

你也徘徊我也惆怅

彼此的聚散却那么无常

昨日才见春草绿

今朝就是菊花黄

本是有情却无缘

有谁能听你诉衷肠

好不容易回到了我朝思暮想的文化圈,刚找到点“超脱”的感觉,现实的纷扰就又将我的心往回拉。毕竟是进了这个地产江湖的人,有时候真的是身不由己了。

在我离开之前,我已经帮富力找了白家庄的青年印刷厂的地,也就是后来的富力爱丁堡地块。我走之前已将此地块的方案审批完毕,基本达到了公司的要求,但就此地块与土地方的合作分配问题还没有完全谈妥。我知道这是块好地,如果半途而废非常可惜,所以我离开之后也没有撂挑子,富力的两位老板也一直和我保持着联系,我也继续从中游说,帮着富力继续谈。不断的谈判,不断的交流,通过方案的不断修正,这块地也成就了富力在北京的又一个极富地段价值的经典项目。

我知道我跟土地的交道在很长一段时期内还难以完全停顿。因为我拿地的名声在外,所以经常有人给我推荐地,拉着我四处去看地,很多都是朋友、熟人,也不好推辞,看着看着自己看到眼里又会进到心里,让我又难以割舍。另外也还有人让帮着推荐地、做预估之类的。

我得知富力也在积极拓展土地储备,恰好,适逢我西安的一个已经做了老板的发小,在西安有一块近700亩的住宅用地,正待字闺中,很多人上门“提亲”,我得知后便有意撮合,约了我这位发小和张力在北京的嘉里中心见了面,深入谈了这块地,终究双方还是达成了合议,这便有了日后的西安富力城。

随着北京城市格局由“摊大饼”向“多中心”的转变,我认为由此必然会导致新的开发热点的出现。于是我那时也把目光投到了以前不太关注的郊区地块,在顺义马坡附近瞄上了一块400多亩的地,这块地处在中央别墅区距市区30公里,离首都机场8公里,距六环路仅6公里,从101国道和京承高速均可达到;15万人的顺义新城,定位为顺义区的政治/文化中心;66万平方米的新国展创意基地;奥林匹克水上公园,乡村跑马场,高尔夫球场等等都紧邻地块周边,绝对是做高端低密度住宅的好地块。我和土地方的陈老板谈得非常好,最后谈拢的地价也非常优惠,后来我还把陈介绍给了张力。张老板挺高兴,并且诚挚地邀我回去,我还是有些犹豫。

两位老板还是一如既往,每次来京都会抽时间和我见面、聊天,到了2005年初的时候,二位老板再次找到了我,看我身体、气色都不错了,再三邀请我回去,让我感动。我略作沉吟之后向老板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回去可以,但不想再担任北京公司的总经理职务,我想少管一些具体事物,超脱一点。老板表示同意。

当时富力已经在天津老城厢拿了地,但开不了工,方案批不下来。我可以说是受命于危难之时。2005年2月21日我上任的当天就和新任的天津公司总经理朱大洪俩人去了天津,通过两个星期的运作和努力,于3月4日上午天津富力城项目正式开工。而当时同样转战天津的另一个大公司搞了几个月的方案还是迟迟未能通过。

从此,我又回到了富力,结束了这段“体外循环”的经历。

而富力地产此时真正走上了由广州进北京,然后向全国辐射的拓展之路。那块顺义马坡的地也并入了富力的版图,成为了富力地产的首个别墅项目:北京富力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