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一个文人的地产江湖
48185900000051

第51章 老将与新秀

在历经十多年风雨洗礼之后,中国房地产业竞争日益加剧,随着消费者日趋成熟和市场环境复杂多变,一些优秀的地产商不约而同地将经营的重点转向企业整体品牌塑造,通过楼盘品质、品位和服务功能等,树立企业自身良好的品牌,借此确立市场竞争优势,开展有效的营销活动。可以预见,房地产营销必将步入品牌营销的时代,品牌地产商必将成为今后地产业的主流。进入地产圈这十年,目睹了不少优秀的企业和企业人,老将不老,新秀辈出,可以预见新的十年地产圈一定更加精彩。

2009以来,在中国房地产市场回暖的潮流中,品牌企业作为行业振兴的中流砥柱,领航市场的发展。在品牌“引擎”的助推下,以万科、中海、保利为首的房地产品牌企业获得市场广泛认同,消费者购买倾向明显,实现了领先市场的骄人业绩。

2009年,在积极的金融政策和有利于消费者购房的税收政策双重作用下,住房消费需求得到有效释放,房地产市场活力再度展现,房地产品牌企业在良好的市场环境下实现了新一轮的快速发展,凭借强大的综合实力和品牌带来的消费者偏好,房地产品牌企业销售业绩大幅飙升,销售额和销售面积增长趋势明显高于全国水平。有关数据显示:2009年上半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额达到15800亿元,同比增长53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面积达到34109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3个百分点。同期,品牌代表企业销售额增长率达到119个百分点,超过全国商品房销售额增长率一倍以上;销售面积增长率更是达到141个百分点,与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33%的增长率相比,优势颇为明显。从项目销售均价也不难看出,上半年全国商品房销售均价为4632元/平方米,而品牌代表企业销售均价则达到了9044元/平方米,除去各区域房屋销售价格的差异因素,品牌带来的溢价是品牌代表企业领先大市的利器。

品牌代表企业进入2009年后销售额增长幅度明显,销售额规模形成四个层级。万科依然在销售规模上具有绝对优势,成为唯一一家销售额半年内超过300亿元的房地产企业,同期销售额增长率达到27.5%。中海、保利和绿城组成了品牌代表企业销售额的第二梯队,保利上半年销售额达到210.5亿元,增长率168.2%,销售规模和增长速度都有明显提升;中海实现销售额267.2亿港元,同比增长66.1%,其中珠三角成为中海销售额最多的业务区域,实现销售额78.6亿港元,同比增长94.5%;绿城上半年实现销售额211亿元,同比增长170%,项目销售成交均价达到13445元/平方米,同比增长16%,品牌溢价明显。

富力和世茂成为品牌代表企业销售规模的第三梯队,半年内实现销售额均超过百亿元。其中,富力实现销售额128.3亿元,同比增长67%,已经实现全年220亿元销售目标的58%;世茂房地产则实现了销售额200%的爆发式增长,增长速度位居品牌代表企业首位,销售额达到131.5亿元。虽然金地和首创两家企业销售额未能在上半年突破百亿元,但依然取得了良好的增长势头,金地销售额增长超过70%;首创上半年销售业绩创下历史最佳纪录,销售额同比增长187%,完成全年60亿元销售目标的83%。

2009年上半年,房地产品牌企业实现了良好的销售业绩,在销售额增长率大幅高于全国水平的情况下,品牌代表企业市场份额稳步提升。万科、保利、中海、富力、金地、世茂、绿城和首创八家代表企业2009年上半年市场份额达到8.78%,超过2008年上半年1.5个百分点。万科、保利、中海和绿城四家企业市场份额超过1%,虽然万科仍然以1.95%的市场份额位列品牌代表企业之首,但比去年同期下降0.39个百分点。除万科外,其余七家企业市场份额均有不同程度增加,其中保利和绿城市场份额增长较快,分别增加了0.57和0.58个百分点。房地产品牌企业在市场回暖过程中获得了更大的发展机遇,市场份额稳步提升显示出房地产行业集中度的日益提高,房地产品牌企业间竞争也日趋激烈。

说起这些的品牌地产的老将,阳光100也应该算作老将中的一员,阳光100虽然销售业绩与其他品牌地产商相比不是特别突出,但其很早就走上了品牌之路,并且走出了一条适合自己的独特之路。我与易小迪多年前在北海就有了交情,对于他所创建的阳光100模式也很欣赏。他沉默寡言,一如房子的静默坚定。但他用“阳光100”说了话。从1992年起,十七年来,他一如既往的带领他的团队以领导跨地域、大规模、品牌连锁开发在中国地产界独树一帜。“阳光100”品牌,迅速使其成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全国性连锁品牌。

阳光100一开始就是从市场中诞生与成长起来的。由于缺乏强大的资金背景与土地资源,他们的项目开发很早就养成了精耕细作的风格。产品对市场的适应能力乃至快速回款能力不仅是企业发展的需要,有时也是生存的前提。从产品创新中升值获得利润的来源几乎成了他们唯一的选择。

有限的资金,只能让他们做有限的事情,这促使他们的产品开发聚焦在单一市场上。这样特别的模式也给他们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好处,使他们精力集中干好自己的专业。这使得阳光100的产品在早期就有一个明确的发展方向,即为目标客户——新兴白领阶层打造理想家园,从而逐渐形成了阳光100自己的产品特征与风格。即使他们实力不断增长,某些单个社区开发也达到了相当的规模,但他们仍坚持自己单一化的产品定位,不但没有丢失市场,反而保证了产品的品质与竞争力。

他们总结出来的经营就是:在不同城市开发同一类型产品比在同一城市开发不同类型的产品要容易得多,也更容易保证其产品品质与风格。所以,阳光100这几年在产品的异地扩张中获得了相当高的市场吸引力与客户忠诚度。这种扩张方式即是快速的又是保守的,从而保证了他们迄今为止在扩张中没有失败的案例。

阳光100一开始就注意在满足自己目标客户群需求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风格特征。我们认为这也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清晰而准确的客户定位是阳光100产品风格形成的基础。多年来,他们形成了来年两大产品系列:一是城市近郊地带的大盘开发模式——阳光100国际新城,一个是大城市中心地段精细开发模式——阳光100城市广场。实践证明,越是明确的定位与鲜明的个性,越是容易赢得客户的忠诚度与美誉度。

星河湾的名声绝对要比它的销售业绩更拿得出手。2001年占地80万平方米广州星河湾横空出世,树起了中国房地产业一面“品质”大旗;2005年北京星河湾全新亮相,又引发了一场行业、媒体对于“品质源于责任”的探讨和思索。如今,“星和湾”已经成了“品质地产”的代名词,成为中国房地产业赢得国际市场认可的典范作品。为产品品牌时代树起了一个新的里程碑。仅仅靠了两个项目,广州星河湾和北京星河湾,黄文仔就已经名满天下。

提起商业地产,这些年人们最熟悉的自然是万达广场。在全国掀起自上而下的商业地产高潮肯定和王健林有关。如果没有王健林,中国的商业地产不知还要走多少弯路。王健林称得上是中国商业地产开拓者和先行者。称得上名副其实的商业地产“魔头”。他用订单模式操作万达商业广场,在全国已覆盖近20个城市,总建筑面积300多万平方米。并分别在每一个城市都引发商业地震。众所周知,万达是因足球而名声大噪。但他在2000年就愤然退出了。之后,在别人还没意识之时,王健林凭借敏锐的商业眼光开始搭建他的商业地产王国,并创立商业地产订单模式。即携手世界知名商业企业,在全国各大城市发展购物广场,万达负责物业建设,租售给这些商业企业经营,并用这些知名品牌店构成的主力店来带动其他店铺的出租。此举迅速使得万达成为实验品和活教材,正是这种开拓,避免后来者犯同样的错误。

还有一个不能被淡忘的老将当属曾经顺驰的领军人物孙宏斌了。

孙宏斌曾经创造了地产界的神话,成立仅仅十年的顺驰,在2004年完成100亿元的销售目标,首次超过了“地产老大”万科。

但是张狂的风格最终将孙宏斌和他的顺驰带入了绝境。痛定思痛后,孙宏斌选择的东山再起之地是一直梦想中的北京。

这一次,尽管孙宏斌还是保持着这两年惯有的沉默,却引起业界的高度关注:逆势而动,在整个地产圈都在以现金为王的时候,他却以21.1亿的大价钱价拿下北京海淀西北旺新村三区的一块居住用地,当了一回“熊市地王”。很多人再次佩服他的胆识,业内很多人都认为,孙宏斌肯定是欲借此东山再起了。而这块地也足以使他东山再起。

在卖掉顺驰后的这两年,我能感受到孙宏斌发生了不小的变化。

孙宏斌一度距离霸业那么近。与曾经求快的顺驰不同,求稳的融创很大程度上映射了孙宏斌的成熟和从容。此前经营的顺驰,以在全国疯狂拿地而出名,也因此迅速倒下。但吃一堑长一智。跌过跤的孙宏斌沉稳了许多,也踏实了许多。为了这块地,他曾和我探讨,他曾多次带领团队去现场看,用了很多心思去谈判。

虽然我没有给过他具体的意见,但我却认为老孙是有眼光的。北京楼市还是可以长期看好的市场,逢低拿地是有实力的开发商可以做的。在理想和现实之间游走多了,就会变得务实。在拿地模式上,孙宏斌不再单打独斗,而是选择傍大款—与被业内喻为资产最丰盛、现金流最充裕的首钢地产公司联合拿地。这样一来,最起码不会陷入像当年顺驰那样的资金困境,孙宏斌学会了给自己上保险。

曾表态北京拿地成功,可以再高调点的孙宏斌,似乎又可以长袖善舞了。有报道说,融创有意今年上市,但捉襟见肘的土地储备,让它的上市搁浅。没了土地障碍的孙宏斌接下来会怎么样?或许又一次的演出时刻到了。

这些年在地产圈里叱咤风云的老将大家有目共睹,新秀也是层出不穷。龙湖地产可以说是近来最突出的新秀了。创建于1995年的龙湖,成长于重庆,发展于全国,是一家追求卓越、专注品质和细节的专业地产公司,有种星河湾的劲头。龙湖地产在成立之初,吴亚军曾预言,5年后成为重庆最好的房地产企业之一,十年后成为全国最好的企业之一。她的预言今天一一实现。2005年底,蓄势已久的吴亚军开始发力,迈开全国扩张的步伐。龙湖集团总部现在已经设在北京,目前下辖重庆、成都、北京、上海和西安五个地区公司,业务领域涉及地产开发、商业运营和物业服务三大板块。

经过十几年的潜心发展,龙湖形成了集投资规划、开发建设、商业管理和物业服务为一体的全过程运作能力和系统、高效的多业态综合开发能力,产品覆盖了普通住宅、写字楼、高层公寓、花园洋房、别墅、综合商业及大型城市综合体等多种业态,每一种业态都拥有城市标杆性的代表作品。

从2004年起,通过在全国重点区域实施“区域聚焦”战略,龙湖已经进入异地扩张的新发展阶段——即由北向南、从沿海经济圈、中心城市辐射到周边城市,利用业态和区域的双重平衡来实现可持续的发展。在每个城市,龙湖都坚持进行多项目、多业态的开发思路,目标是争取在每一个进入的城市都成为业内领先的企业。2007-2008年,龙湖地产销售连续两年突破100亿元人民币。2008年,北京龙湖实现销售43.8亿元,成功入围北京住宅市场前三,并跃居公司全国五大区域首位。龙湖在重庆、成都、西安、北京和上海五个地区累计销售房屋1.18万套,销售额达115亿元,创其历史新高。重庆龙湖以38.1亿元的销售额连续蝉联市场第一,市场份额持续提升;成都龙湖在克服地震和市场等因素影响后,取得了逾23亿元的销售额;而上海龙湖和西安龙湖两个新公司“开张”不足半年,亦实现近10亿元的销售业绩,顺利实现了产品和品牌落地。

龙湖掌舵人吴亚军带给重庆的不只是一系列楼盘。2005年,媒体将龙湖地产与雄起、解放碑、摩帮、长安等并列成为重庆十大名片之一。

关于吴亚军的成功秘诀,业内有许多说法,有一点是公认的:“细节成就龙湖”。龙湖地产在公司网站上将其经营理念总括为“善待你一生”,而其企业产品观为“不卖我们能造的,要卖人家需要的;忘掉自己想要的,想想人家愿付的”。

去年,中国房地产公司品牌价值TOP10研究组公布了国内房地产品牌企业名单,龙湖地产位列中国混合所有制房地产企业10强。龙湖在重庆家喻户晓,但是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14年的深耕细作,龙湖品牌的打造,贵在坚持。在产品方面,龙湖明确地提出“专注品质、专业良心”,用专业、用良心去做好规划,做好户型,造好园林,包括立面设计、材料选用。在多年的开发过程中,龙湖形成了自己一套产品标准,而且要求这个标准要高过行业的、国家的以及购买者期许的标准;龙湖的十几万业主,也成为龙湖“善待”理念最直接的受益者。

从以上现象可见,品牌地产商有几个方面的优势:第一,具有成熟规范的开发模式与开发经验,对产品的把握能力和创新能力较强,产品质量过关、人居环境良好、配套设施完备,创新的设计理念,这些都在产品中得到体现。第二,在工程管理与监控上有十分规范的操作流程,从制度上确保了楼盘的品质。第三,品牌开发企业资金雄厚,重视自己的信誉与品牌,让客户省心。

可以想象,随着行业的进一步发展,今后品牌地产商之间的竞争一定会愈加激烈,有这些后起之秀迎头赶上,包括富力在内的这些老牌的开发商都应该感到压力才对,愿我们的老将们还能宝刀不老,不断奋进,不要被后浪“拍死在沙滩上”。

在这些比较突出的老将和新秀中,从南方走出来的企业更多些。而那些老将最多的当属于是广州。广州是中国房地产的前沿阵地,在这片多情而温热的土地上,有着太多的地产大佬的传奇故事。王石、朱孟依、李思廉、张力、黄文仔、许加印等在中国地产界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也是由于他们的扩张和发展,使得原来落后的北方房地产形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种变化除了产品形态的更新以外,主要是生活方式,抑或说是文化的变化。

在这些广东地产大佬中,其实很多人我是熟稔的,也有些人是认识的。比如说,许加印、刘志强、黄文仔等,可以说比我与张力认识的还早,只不过没有更深的交往罢了。

那几年在外地大佬看好北京房地产市场,纷纷奔向北京的时候,由于我早两年代表广东珠江与合生先期在北京做项目,应该说在广东房地产商中间有些名声。起码珠江进京风生水起的热闹劲儿是令人称道的。当此情况下,有一些房地产大佬曾找过我,希望我能在他们企业进京拿地方面助他们一臂之力。

记得是2002年三月初,北京开两会前,一个朋友约我去北京西苑饭店吃饭,说有一个朋友想了解一下北京的房地产形势。我如约前往,见到是广东香江集团的刘志强先生。此人长得高高大大的一表人才,言谈话语中我知道他是想进入北京发展。那次饭后过了几天,他在会议上的一个休息日,约我一起吃饭。他拿了一叠土地资料,还有一个跟班的好像是介绍土地的人。那块地在三环边,好像是印刷机器厂的地。那时,富力城的地还未招、拍、挂,周边的房价较低,我给刘算了一笔账,基本否定了他当时购买的地价。还有一块地,记得好像是北边的一块地,我比较看好。北京的地产概念是“东富西贵,北旺南穷”,有一块北边的风水宝地,自然是不错的。看当时刘总的意思还是很想拿此地的,但后来为何没拿,本人就无从知晓了。

也是那一年,二、三月份,北京市建设口的一个领导打电话找我,说广东一个地产大老板想和我聊聊。那是春节刚过,天气也有些春寒料峭的况味,我们在亚洲大酒店见面并在一起吃了饭。这是恒大的老板许加印。那时,我真不知道有个恒大地产。几次到广州出差,去看过一个叫星河湾的楼盘,好像做得不错,只是路途稍远了些。也知道富力,是偶然听说的双老板制的公司,但楼盘还未曾谋面过。许老板对我对恒大一无所知感到诧异。许老板快人快语,两人谈得投机,许老板将他从深圳到广州如何干房地产的一桩桩、一件件跟我聊了个遍。其中不乏喜怒哀乐、五味杂陈,让人颇为感动,末了,他提出让我能否帮他推荐一些项目,哪怕是朱老板淘汰掉的项目也能遴选一下吗!说此话后,我想起前几天带朱老板去看过东四环外的一个项目。那是金宝街老板陈莉华女士的项目,可建60万平方米,附带一个市政公园的建设。当时开价楼面价1000多一平方米。朱老板看后,认为缺点有三:一是在大垃圾堆上建房,此地块上垃圾如山,地块北边的小河沟污水弥漫,臭气熏天。二是,方案设计密度极高,约3.5的容积率,而且改方案难度较大。三是,距我们刚买下的珠江罗马家园太近,在罗马家园地块往东约1.5公里。总之,朱老板否定了这个项目。许听我说了此项目后,非常感兴趣,约我明一大早去看此项目。我领着许和他手下开发部的梁丽一同去了项目的地块,许看了项目的现场也不是太满意,但当时他对北京根本不熟悉,便指示手下说先谈下去再说。

又过了几天,我帮他约了陈莉华的儿子赵勇在一起开始了谈判。当时谈得还挺好,但最后据说许加印还是觉得广州人熟、地熟发展比较好,而放弃了北京。而这块地跟随着许的手下梁丽一并投奔到了黄文仔的手下,黄任命梁丽为北京公司的销售策划经理,而这个项目就是今天赫赫有名的“星河湾”项目。

当然,我和许老板以后没有什么交往,去年金秋,安徽省合肥市在人民大会堂搞土地推介会,我在会上又见到了许总,这一别便是五个春秋。许老板依然精神矍铄。但当时传他的恒大面临资金等方面许多困难。许告诉我,他最困难的是五、六月份,经过这一段的运作,他最艰难的时候已经过去了。看来,他的心情和气色都不错,我们和任志强及合肥市的各位领导在一起合影留念。他问我为何这些年也不打电话,不联系,我只是说,您是大老板太忙,不敢打扰。其实,作为职业经理人,安心踏实地在一个地方干好就行了。联系太多的朋友,怕引起些不必要的矛盾。当然,我相信老板能做这么大,都是有胸怀的,但挡不住说三道四的乌鸦嘴呀!还是安分点好吧。

和黄文仔认识也是在2002年的六七月份,那时我刚从医院出来不久,原北京珠江副总郑曼夏女士多次找我,说要和我坐一下。我如约前往,和郑聊聊。谈话间,我知道她已经从广东珠江离开去了黄文仔的公司。这次被派往北京任主管开发的副总,她听说我从珠江辞职,要特别推荐我到他们公司任北京公司总经理。我告诉她,我要去富力,而且已经答应了富力二位老板了。等我交接完工作就去上班。郑感到遗憾,说老板过几日就来,无论如何要见一见。我说当然可以,但去工作不行,聊聊可以。

在这次谈话中,我了解到,宏宇地产所要开发的项目,正是我推荐给恒大的项目,我将此项目的来龙去脉给郑一说,她哈哈大笑,说咱有缘,就冲这,你更应该去见一下黄老板。

我和郑曼夏一道在贵宾楼饭店二层敞亮的咖啡厅见到了黄文仔。黄一身运动装打扮,好像是刚运动完一样,精神饱满,神采奕奕。他那带有浓重广东味的普通话却在一遍遍地问我关于北京地产的人事人非和市场环境,尤其对星河湾所在地块的房价和周边环境作了较多的了解。

我问他:“你广州的星河湾我看了,挺棒的。这是王志纲策划最成功的案例啦!”他不以为然,说“你认识王志纲。”我说:“认识,他在北京也给我们做过策划。”他又看了我一眼,似乎将语气有意加重地说:“星河湾是我黄文仔做出来的,不是策划出来的。”然后他告诉我,王志纲现在最火的一本书《中国有个星河湾》是经过他允许的。王在出这本书时曾问我说,他能不能将星河湾项目写进他的策划成果中。我同意了。因为我是生意人,赚钱就好。虚名不重要。另外,他的书写出来宣传一下星河湾,又不要广告费,不也很好么?其实,星河湾是我的心血结晶。

这一番话,使我顿悟到,黄老板是一个视产品质量为生命的人。有关星河湾和黄文仔的传说很多,加上王志纲先生的书,更给黄文仔身上平添许多神秘的色彩。

那次谈话前,可能是郑总已经将我的情况告诉了黄,所以我们彼此都没有谈去不去公司任职的事情,而是谈论了如何做好项目的事了。这次谈话持续了近三个钟头,只记得最后他告诉我说,他北京这个项目也叫星河湾,而且一定比广州的项目还要成功。我当然相信。

后来,黄老板的星河湾项目轰轰烈烈运作起来了,郑曼夏以其副总的能力将珠江开发部的三员大将挖到了她们公司。再后来,我也见过黄总几次,那是他和我的老板张力一块吃饭、一块打网球的时候。不过,我始终没有提及这段往事。大老板嘛,人家没说和咱认识,咱又何必贴着人家呢。这次信马走笔写到这一段,也是自然写来,全当是给此书一点点缀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