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一个文人的地产江湖
48185900000054

第54章 经商如做人

与友人闲聊时,谈到从商的这么多年不胜感慨。游走商海,摸爬滚打,几经风雨,总算有些许收获。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万事万物都有其运行规律,那么商场的规律就暂且称为商道吧。有人说商场如战场,身处其中,为获胜可无所不用其极,然孙子云,不战而屈人之兵,其中的关键是什么?

经商如做人,做企业的道理与做人相似,企业能做到什么程度,关键在于人,由此可见,做好企业其实也很简单,用好人就万事大吉了。不过,这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就难了。企业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

唐僧师徒取经的故事可是家喻户晓,团队的每一个成员,虽然有着各自显著的特点,却都不完美。然而作为一个团队,他们最终完成了使命,靠的是什么?他们有远大的理想,有百折不挠的精神,能够充分发挥每个人的特长,运用集体的智慧,形成团队的合力,顺利抵达彼岸。

从孩提时代开始,每个人就憧憬着未来,“人总要有点精神的”,没有追求与理想,人便会碌碌无为;没有信念,就缺少了人生航线上的航标。企业也同样如此,企业的使命是什么?关键在于掌舵人的选择,选择做老板还是企业家,有人说了,这只是称呼的区别,但其中有着天壤之别。追求个人财富的增加,这是每位老板的思维或者初始目标;而将企业定位于社会公民,为社会与国家创造价值,敢于承担社会责任,那便是企业家的精神,就像长虹以产业报国一样,决定了其能够称为行业翘楚。

将者五德:智、信、仁、勇、严,智排首位,什么是智?是算账精明,还是大智若愚,我想,世界上真正的傻子毕竟是少数,人和人之间的智商相差不了多少。有时看起来付出很多,却可能收回的很少,有时候不经意的信手拈来,却赚得盆满钵满。这似乎颇有些“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意趣,实际上这正是大智慧和小聪明的最大分水岭;也是人格在哲学意义上的阐释与注脚,比如汶川地震,“王老吉”慷慨解囊,结果遭到“封杀”——人们大买“王老吉”,让“王老吉”在超市、商场、小卖店里卖断货!而国难当头之际,有的企业显得很“精明”,结果舆论一片哗然、股价应声而落,人民的眼睛必定是雪亮的,到底哪个是假糊涂和哪个是真聪明呢!

北京奥运会刚结束,射击赛场的一位名角连续两届奥运会在以绝对优势领先的情况下,痛失金牌,感慨之余,更深刻体会到“心态”二字。赛场上,以弱胜强的例子比比皆是,心态实在太重要,在得失之间突然背上沉重的包袱,影响技术的发挥,落败在所难免。对得与失的态度,既是一个思想问题,也是一个价值观的问题,什么是成功?“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同的人看法不尽相同,同一个人在不同时间看法也不尽相同,因此,只要认准了一条道路,不能急功近利,也不可半途而废,要有执著的信念。股神巴菲特投资股市只做长线,做持有5年以上的股票,股票选的不是暴利行业,只选朝阳产业和有节奏增长的企业。做企业和做人一样,做长线才是成功之道。

世上唯一不变的事务便是“变”。在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新事物层出不穷,墨守成规只能加速企业产品的老化和竞争激流中的“不进则退”。做引领者、跟随者、还是模仿者?最风光的当然是引领者,它制定行业的规范与标准,攫取着高额的利润;但引领者并不好当,不能保持恒久的竞争力,必然会被跟随者掀翻。竞争力的源泉来自于企业创新,小企业靠创新快速成长,大企业靠创新保持基业常青。

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是什么道理?这其中有组织分工的问题,组织是人的集合,如何使组织发挥1+1大于2的作用,是需要不断深思的课题。企业说白了也是个组织,发挥组织合力,除要形成团队统一的使命与价值观外,还需要有科学的管理。科学管理这个题目太大,但要想成功,找到适合企业的管理体系却是必需的。企业的治理结构,决定了老板与职业经理人的权利与责任;企业的组织结构,决定了人与人之间的分工协作;企业的制度体系,决定了目标实现的可行性,但各个环节的聚集所在——仍然是人,这似乎又回到了问题的始点。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企业是人的集合,解决好人的问题,企业发展的难题即迎刃而解。

见到过很多人的办公室挂着一幅字,“先做人,后做事”,看来经商如做人的道理,非我一己之见!

最典型的可以体现在企业“空降兵”与企业管理团队的关系中。往往这些“空降兵”都是在相关行业内做得十分出色才会被新东家相中,可以说是“做事”的高手。但往往对于他们而言,更大的挑战却是“做人”。

“空降兵”是指企业直接从外部引入的高管人才,他们都是在社会上有较高知名度的职业经理人。一般来说,高速发展和谋求较快发展的企业都需要空降兵,因为他可以给企业注入一股新鲜的血液,为企业带来一种新的文化,从而激发一场深层次的企业革命。但大多数被企业高薪聘请的这些职业经理人,在空降之后,却往往会遇到更加深刻的职业发展困惑和瓶颈。那么,是什么导致这些优秀的空降兵在风光“下嫁”之后,最终却因为“水土不服”而匆匆“下课”呢?

首先,要先从中国多种所有制形式共存的经济体制说起,我国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共存的经济格局。严格意义上来讲,国有企业不存在真正意义的老板,老板也是通过一纸任命上岗,给企业打工。所以,国有企业高管也是通过调动任命产生,算不得真正意义的“空降兵”。

而在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形式下的民营经济蓬勃发展的形势下,民营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大,对于企业内部的管理要求也就不断提高。企业主自然想到借助强势外力,即引入业内现有的高级人才,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空降兵”。老板肯花了大价钱挖一个高管,目的大概有三:一是对企业经营体制进行变革,使企业更具有科学管理和科学发展;二是对企业管理体制进行变法,使企业更具专业化,人才更具职业化;三是对企业实施颠覆性的二次创业,使企业寻找更大的生命力和盈利空间。空降兵接下来就将带着这些老板的期许和员工的好奇投入到激烈的变革洪流中。

但每一个企业都是一个有机的生命体,当空降兵深入到这个全新的企业组织当中,面临陌生的人事、业务流程时,都难免会遭遇被排斥的尴尬。如果你有幸遇上一位对你倍加信任、充分放权的好老板,那么你将可以迅速的渡过这段适应期,依仗强大的后盾支持,依靠企业的核心骨干,紧密的链接到企业链条之中,大刀阔斧的发挥你原有的经验进行管理创新,最终你将成为一个武功强大,并具有崭新思路的成功的变革者。但这种天时、地利、人和的局面是空降兵的理想,也是极少能够可以实现的。

目前,中国的民营企业,特别是占非公有制经济形式90%以上的家族企业,往往存在着一股独大的股权集中控股的情况。空降兵加入到这样的企业当中将要面临很多组织问题:一是“帮派文化”深入到企业的内部管理,使得组织内部关系复杂,空降兵身在其中要么同流合污,要么沉默是金,万不可大刀阔斧、兴师动众,否则将难免遭遇暗算;二是为了保证家族对企业的控制,老板过于谨慎地对待外来资源的进入,使得空降兵不能得到充分的权利,实施管理;三是老板在任用企业高级管理人员时常常任人为亲,而非任人唯贤,加上一些跟他打天下的遗老遗少和“八千子弟兵”窝里斗、耳边风,使得外来的职业经理人很难在家族企业内得到信任和重用;四是企业文化就是“老板文化”,老板热爱权利,高度集权,老板的目光就是企业的方向,很可能形成弄臣当道的局面。很多时候老板凭感觉拍拍脑门子就是一个决策,这种随意性常导致决策的失误;五是企业内部流程不清、条块分割,导致责任不清、盲点重重,一方面使管理缺乏层次、顾此失彼;另一方面,常出现跨级汇报、各自为政的现象,削弱了职业经理人的威信和管理权限。

下面我将用一则“空降兵遭遇滑铁卢”的小事例来引证职业经理人在企业中谋求发展的困惑:

陈总是地产行业资深职业经理人,对营销管理颇具心得。王总是某私营房地产公司老板,曾在创业初期多有求教陈总,最终在企业发展壮大之后高薪挖来陈总担任本公司营销副总,全面负责公司营销管理工作。在陈总走马上任的第一天,参加公司高层会议,老板(王总)在会上自始至终没有向公司成员介绍这位新来的高管,老板对陈总的忽视,引来了大家对这位新来高管的轻视,对陈总在日后的工作协调产生了极大的阻碍。而且老板还要求陈总这个堂堂公司副总,每天8:30-5:00上下班打卡,外出坐地铁跑业务,根本没有给予一个高级管理人才起码的信任和尊重。

有一次在工地上,针对一个石材应用的设计问题,陈总和老板的意见发生了分歧,陈总坚持自己基于专业性的客观意见,但老板固执己见,当时身边其他的陪同者明知老板是错的,还随声附和。事后,老板的私人管家找到陈总,就陈总在公开场合反对老板意见的做法给予了警告提醒,“老板是个好面子的人,在众人面前你不要反驳老板的话,这样老板会不高兴。如果你有意见,可以私下里和老板商量。”

有了这些经历,陈总还是坚持在这个企业里做了一年,并且业绩优异。但最后,企业改制实行“竞聘上岗”,因陈总独立于各个抱团的派系而备受排挤,营销副总的岗位也被他人取代。最终,一个“空降兵”以辞职收场。

那么一个职业经理人如何成功“空降”,便是需要思考的问题。

首先,要选企业。空降兵在面临高薪的诱惑和老板热情的邀请下,要冷静的进行思考,离开原来企业的大背景加入一个新的企业,是否能够有空间发挥自己的长处,为企业贡献价值。还要考虑,自己本身是否认同企业的愿景和企业文化,是否能够团结一个更有战斗力的团队,为一个更有吸引力的目标奋斗。更重要的是,还要考察这个企业是否有一套良性的运行机制,否则,空降兵的十八般武艺恐怕很难得到施展,到时也许会陷入老板不支持,团队不配合的怪圈。

其次,要选老板。最初阶段,老板是表现得最积极热情邀请你加入的人,但经理人们请冷静,要意识到,老板们大多是实用主义的经济动物,他邀你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创造利益。不要妄图和老板成为朋友,生意场上讲求利益,很少有人情。老板心里会有一条目标线,如果你达不到这条线,那么下场无非卷铺盖走人而已。所以,你在作选择的时候,不要一时冲动和老板勾肩搭背讲什么哥们义气,你要选择的是一个能够为你抬轿子、撑腰的开明“君主”。在今后的工作中,你只有得到老板的支持和信任,才能打开局面,大展拳脚。

最后,当一个经理人“空降”到企业之后,先要努力忘掉从前的文化,去适应一个新的企业文化,想办法融合它,然后再慢慢引导它,这才是空降兵的正确做法。很多职业经理人初入到一个企业以后,都觉得自己的理念更先进、管理水平更高,有时候表现得急功近利,进入到一个误区:我来,就是改变企业面貌的。刚进来还没熟悉情况、站稳脚跟,就开始发动“暴动式革命”,结果还没有“砸烂一个旧世界,创造一个新世界”,就被“旧世界”给“砸烂”了。

所以,职业经理人“空降”到企业之后,不应该急于求成,急着提建议找毛病。而应该与自己的老板和下属多沟通,在不断的交流和磨合中发现问题,然后再细细诊断,对症下药。最终,和企业一起成长并收获成功。

不得不说,很多善于“做事”的人不屑去研究“做人”,总认为那是没能力的人的专长,可实践证明,“做人”必须在“做事”之前,没有一个好的“做人”态度和方法,“做事”将事倍功半,甚至功败垂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