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两性关系善解家人心情.爱心家庭心理学
48196800000039

第39章 孩子为什么会嫉妒

3岁的君君是一个很漂亮的小女孩,不过有段时间却被妈妈狠狠地批评了一番。妈妈说她太爱嫉妒了,太自私了。为什么呢?原来,君君有一个小妹妹,非常可爱。朋友来访时给君君的妹妹带来一个漂亮的芭比娃娃,然后就和君君的父母聊起了天。君君看着帮娃娃换新衣、新鞋的妹妹,非常生气,于是冲过去抢过芭比娃娃,丢在地上,并大声说:“臭芭比娃娃,好丑好丑!”妹妹哭了,君君的父母也非常尴尬。

君君虽然被妈妈批评了,但很不服气,总觉得妈妈偏心,不喜欢自己了,而随后的一些事情似乎证实了君君的判断。父母买了很多新玩具、新的故事书给妹妹,都没有自己的份儿。虽然父母经常向君君解释那是妹妹所必需的,但君君根本不听,总是趁着父母不注意的时候打妹妹或抢妹妹的玩具。君君的父母看着君君那双饱含着嫉妒的眼神,真是一筹莫展。

妒忌是人类最普遍、最根深蒂固的感情之一。从心理学上来看,妒忌是一种不健康但又常见的消极情感。和父母等大人们一样,孩子也会妒嫉,而且孩子的妒嫉心理往往更加强烈且奇特。当孩子发现别人那儿有自己想要的东西时,孩子的兄弟姐妹“分担”了父母的爱时,孩子的内心都会有一种小小的嫉妒油然而生,甚至会慢慢壮大,表现出不愿意让父母亲近或恨其他孩子的样子。

孩子的嫉妒,不仅在家里有,在学校里也有。如果父母稍加留意,也不难发现:孩子会因为邻桌赢得了一朵小红花或受到老师表扬而闷闷不乐;或对别的小朋友在游戏中胜利了而感到不快;或对别人穿上了好看的新衣而莫名其妙地耿耿于怀……

有人经过研究后发现,孩子大概从1岁左右就会开始产生嫉妒心理,2~3岁时嫉妒心理会变得比较明显。有些父母可能觉得奇怪,孩子生理、心理发育得都不完全,甚至可能连很多情感究竟是什么还分不清的时候,怎么就会产生了嫉妒的心理呢?

心理学家分析表明,孩子2~5岁时期,是一个认识自我的时期,孩子会把自己当作一个真正的独立个体来认知。而孩子认识自己的方法,就是靠主动地把自己和其他的人来做比较。因此,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一件也许父母并不是很在意的、微不足道的小事,如“别人有,我没有”,“妈妈抱妹妹,没有抱我”等细节,却很可能激起孩子的嫉妒之心了。这些小事却会被孩子认为是一件很严重的事,从而生气或哭泣,甚至攻击别人。

孩子嫉妒心理的产生也有父母教育方法不当的因素。孩子总会毫不掩饰对一个人或者一件东西的欣赏,会毫无顾及地表达出自己的喜爱。当孩子告诉父母某某同学多么优秀的时候,有的父母便拿孩子的短处去跟孩子崇拜的人的长处进行比较,然后对孩子进行批评,比如,“看人家多聪明,多努力啊!哪儿像你这么懒啊!”等。父母的这种批评式教育方法,很容易挫伤孩子的积极性,极大地影响孩子的自尊心。当孩子一次又一次地被父母批评,而又无法超越自己欣赏的对象时,便会产生嫉妒的心理。

孩子嫉妒的核心是“自己”,即孩子认为我最好,别人不准超过自己。其原因,也有父母对孩子过分、片面的夸奖和赞扬的因素在内。父母对孩子过分、片面的夸奖和赞扬,会使孩子稚嫩的心灵里埋下了只喜欢听表扬话、听不得批评话的种子,渐渐地使孩子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这使孩子无法承认别人的实力,从而出现嫉妒的心理。

当然,孩子如果能力较强,同时也认为自己很有能力,但是却没有受到父母的重视和关注,那么孩子也会因为对别的有能力的小朋友过于羡慕,而产生嫉妒心理。

嫉妒是一种消极的心理,它是对别人在品德、能力等方面胜过自己而产生的一种不满和怨恨,是一种被扭曲了的情感。孩子如果把嫉妒心理保留到长大以后,那么孩子将很难协调与他人的关系,难以心情舒畅地生活。但由于孩子的年龄较小,对于孩子来说,嫉妒,这个抽象的心理是孩子无法把握的。因此,父母要给予孩子的,不应该是斥责,不应该是娇纵,也不应该是回避,而是要相信孩子,要用智慧和耐心,从平息孩子的嫉妒心开始,引导孩子健康地把握自己的情绪和欲望。

孩子表现出嫉妒心理,其实更需要的往往不是欲望的满足,而是希望父母能倾听孩子的诉说,听听孩子的不安和烦躁,并理解、体谅孩子。父母耐心的倾听,以及对他们内心感受的肯定。因此,当孩子嫉妒心理爆发的时候,父母首先应对孩子表示同情和理解,而不是严加批评指责,用父母的理解安抚孩子激动的情绪,用父母的轻松和微笑帮助孩子控制住嫉妒的心理。

其次,当孩子感到嫉妒了,父母应该帮助孩子找到一种可行的解决办法,力求转化,将孩子嫉妒心理转化为激励孩子前进的动力。比如,孩子对幼儿园别的小朋友玩具飞机爱不释手,非常嫉妒,而自己又因为喜欢乱花钱买不了而闷闷不乐。此时,父母可以对孩子说:“要是你不乱买零食,省下来钱不就可以买许多玩具飞机了吗?”这样孩子就可能会下决心改变乱花钱的恶习,省下钱去买玩具飞机,自然就不必去嫉妒了。

父母有时在谈论其他孩子时,一句无心的话、一个耸肩的动作或者一个微笑都可能被孩子认为是在和人做比较。尤其是当孩子在某一方面做得不好的时候,孩子更容易对那些有能力做好的孩子感到嫉妒。因此,父母们还应记住,对孩子有期望可以,但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能拿自己的孩子与别的孩子作无意义的比较。

最后,心理学家认为,缺乏自信的孩子往往更容易产生嫉妒心。因此,对这类孩子来说,父母的爱、赞扬和理解是克服嫉妒的良药。当孩子拥有自信的时候,孩子会更容易接受别人在某些方面得到比自己更多的关注。而且,这种自信也有助于孩子塑造自我,这才是父母更需要给孩子培养的本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