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两性关系善解家人心情.爱心家庭心理学
48196800000040

第40章 孩子为什么害怕睡觉

珠珠开始上学的时候最大的问题就是和妈妈分床。在珠珠的记忆里,她都是和妈妈一起睡觉的,她不明白为什么妈妈要和自己分床睡觉,她很害怕,特别是妈妈将灯关上的那一瞬间……

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发现,孩子除了在分床时期有害怕的心理之外,其他的时间同样有这种心理。比如有的父母可能发现孩子不喜欢早睡,即使父母叫他们很早就上了床,但他们也不能很好地睡觉。父母如果此时说他们,他们会立刻和父母着急。当孩子黑着脸钻进被子里,再也不理父母时,父母就会很为难,到底怎样让孩子乖乖地睡觉呢?

细心的父母会发现,在孩子1岁之前,每天中午都会小睡一会。可是一旦孩子进入1岁,孩子就拒绝中午的小睡了。他们很有精神,一直玩到下午三四点钟。下午三四点的时候,孩子困了,倒下来呼呼睡,这样一来,晚饭后的那一觉可能就省去了,到了晚上就一点也不困了。这个时候即使父母付出再大的努力,也别想叫孩子进入梦乡。

对以上这些状况,父母可以让孩子在上午的时候稍微休息一下,如果孩子此时玩兴太足,父母可以让孩子静静地躺一会或坐一会,以此法来取代上午饭前的这一觉。

还有的孩子并不属于以上这样的情况,他们不想睡觉的时候,如果父母强硬将他们放在床上,他们会非常恼火,根本不愿意休息。这个时候父母可以聪明一点,比如将午饭提前到11点半,甚至是11点。这样,吃过午饭后,孩子就能睡一个长觉了。这样,无论孩子是午饭前休息,还是午饭后休息,到了晚饭后,孩子怎么着都会觉得非常困倦,就不会有那么多事情,而安心地入睡了。

孩子到了2岁之后,最害怕的是和父母分手。他们会极力拒绝上床睡觉。因为他们担心自己一上床,父母就离开了,有时孩子会非常害怕而苦恼好几个小时。如果父母坐在小床旁边一动也不动,孩子也能老老实实地躺下来。但是,只要父母一朝门口走去。他就会立刻站起来。还有的孩子会非常害怕自己尿床,所以他在睡觉时会不停地说:“尿!尿!”或者用他表达要撒尿的别的字。但是当父母把他带到厕所以后,他却只尿几滴。可是等他刚回到床上,就又嚷嚷着要撒尿。这样的孩子也非常容易产生对睡觉的恐惧,即使晚上他们睡着了,也会每隔两个小时醒一次。如果孩子是因为这样的原因而害怕睡觉,父母可以设法打消孩子的这种念头。告诉他尿床没有什么关系,父母仍然会喜欢他。

如果孩子一睡觉就害怕,最有效、也是最难实施的办法就是大人放松地坐在他的小床边,一直陪他睡着为止。在孩子入睡前,父母不要急于悄悄离开,以防再一次引起孩子的警觉,从而使他更难以入睡。如果父母和孩子分床,父母最好能坚持陪伴孩子几个晚上。如果孩子出生后父母第一次外出工作,每天出门时要亲切地向孩子说“再见”。但是要表现得愉快,态度要坚决。如果父母脸上挂着一种苦恼的表情,好像不知道是不是应该出去工作,那就只能加重孩子焦虑不安的心情。

在父母和孩子分床的时候除了陪伴孩子之外,还要告诉孩子夜晚并不可怕,夜晚有许多可爱的东西会出来陪伴孩子,比如星星、月亮,以及你能想到的一切美好的东西。只要孩子不觉得夜晚是冰冷的,就不会觉得寂寞和恐惧。

除此之外,父母和孩子的沟通还要从以下几点出发。

首先,在沟通的过程中要保护孩子神经系统的正常发育,人的一切心理活动都要通过神经系统的活动来实现,保护孩子神经系统的正常发育是保证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前提。所以,父母不要用各种恐怖的手段来吓唬孩子,不要让孩子听恐怖的故事、看恐怖的电视(电影),避免他们受到刺激。

其次,孩子在5~6岁的时候最容易有恐惧的心理,这些孩子常常说什么都不怕,但是心里却非常害怕。父母要仔细地观察孩子,保持和蔼可亲的教育态度,十分委婉而平静地向孩子说明:“很多像你这么大的小孩都会害怕的,我自己小时候也害怕过,只是以后才不怕的。”让孩子明白,任何时候,都不是只有他一个人才会害怕,允许孩子将他的恐惧毫无顾忌地流露出来,并给予开导,使孩子懂得恐惧是会消失的。

然后,对于孩子来说,父母要明白他们害怕的事物是什么。一般来说,孩子最害怕的是鬼和怪物。如果父母仅仅对孩子说,世界上没有鬼怪,这对孩子是无济于事的。因为对孩子来说,鬼怪都是实际存在的。孩子需要的是安全感,实际上,孩子的许多恐惧是想得到父母的安慰和爱的无意识渴求。

最后,父母可以从生活中给孩子树立一个积极的榜样,时刻注意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决不能给他们留下胆小害怕的印象,家庭其他成员和大人们都要注意自己的一举一动,给孩子创造一个有利于培养勇敢精神和坚强意志的环境。

另外,也有的孩子并不是真的恐惧,而是想以此来骗取父母的爱和怜悯。因此,孩子会装出想和父母一起睡的样子或一副可怜而害怕的样子来。如果父母发现了孩子的这种毛病,一定要指出来,加以诱导,不受孩子的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