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两性关系善解家人心情.爱心家庭心理学
48196800000041

第41章 孩子为什么爱冲动

小丹的妈妈对小丹容易冲动的行为感到非常地头痛。妈妈抱怨说:这孩子不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外做客,他都很容易冲动,不管遇到什么事情,只要他有所感觉,他都会大声喊叫;上课喜欢自由发言,下课与小朋友玩时又不守游戏规则,常常与同学发生争吵,还打同学;写作业也不好好写,总在在作业本上乱画……

然而,小丹却不觉得自己冲动,小丹觉得在家里面不如在公园好玩,控制不住自己;自己很想和同学们一起玩,但他们不想和自己玩,还经常到老师那里打小报告,那就只好打他们了;写作业的时候,总比别人写得慢,不想写,只好在作业本上画画……

虽然妈妈事后与小丹一起分析,小丹都会表示后悔,可小丹就是不改,真拿小丹没办法!

虽然孩子都是好奇心强而且好动的,但是有的孩子好奇心特别强,也特别好动,往往凭本能去做事,这样就会使父母觉得孩子有点爱冲动了。比如,孩子可能仅仅因为父母不让孩子在睡觉前吃糖而大吵大闹,也可能因为小朋友不和自己玩游戏而和人家打上一架,甚至仅仅因为父母责备了一句,而冲动地说一些过激的话或者做一些过激的行为。孩子的冲动行为经常给别人或自己造成麻烦,不仅对解决问题毫无帮助,而且会让孩子更难控制自己。

很多父母感到奇怪,孩子为什么这么爱冲动呢?

首先,孩子因为年龄比较小,虽然大脑神经系统的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都有发展,但很不成熟,兴奋过程仍占优势。因此,孩子的情感是不稳定的,一旦遇有紧张刺激,很容易引起兴奋,不能约束自己,从而发生冲动行为。

其次,父母对孩子过于溺爱,对孩子百依百顺,也是孩子产生冲动心理的一个原因,而且会使孩子的冲动行为得以强化。

然后,父母对孩子过分保护和限制,如不允许孩子与小伙伴在一起玩等,会使孩子封闭自我,缺乏合作的体验,容易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观念,一旦有什么不满就会表现得非常冲动。同时,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不一致而产生争吵,会使孩子感到不安全和不知所措,进而产生冲动心理。

最后,遭遇疾病或外伤的打击等也会导致孩子的兴奋而产生冲动情绪。这类好冲动孩子的父母经常为孩子的冲动行为而焦躁不安,父母的这种担心也不无道理。如果孩子几岁了都无法安静的坐下来,如果孩子不顾禁令抵挡不住诱惑,如果孩子在任何情况下都不愿意等待,那么孩子今后的确很有可能会无法适应社会的要求。

因此,父母应慎重对待孩子的冲动心理,在日常生活中及时地发现孩子的冲动表现,对孩子进行教育,帮助孩子克服冲动心理和学会自我控制。

一、父母应懂得理解孩子

孩子做事很少经过考虑,多半是兴趣所至。因此,孩子偶尔冲动在所难免,父母首先要理解孩子,不必太担心。比如,认为孩子有了多动症等,更不要随便地责骂或过分地纠正,当孩子慢慢长大,能够较好地思考之后,冲动的行为就会逐渐减少。

二、父母应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父母要善于调控自己的举止行为,不要过度紧张、急躁,应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为向孩子展示怎样克服冲动,还应多反省自问:“是不是对孩子的要求太多了?太严了?”改掉动辄打骂的教育方法。

三、父母吩咐孩子干什么时应简明扼要

父母在生活中吩咐孩子干什么时,要尽可能简明扼要;如果事情较多,要尽量给孩子缓冲调整的时间;孩子不愿意时,父母不能妥协。简明扼要,也就是父母不要同时给孩子下几道指令,也不要采用询问式的语气,以免给孩子造成他可以选择的错觉。如果孩子在玩,可能故意装作没有听到父母的话,或者不愿意去,这时,父母一定不能妥协,要强制性要求孩子去做。

孩子因为智力的关系,往往无法突然完成从一种行为方式向另一种方式的转变,从而冲动起来,父母可以提前告诉孩子下一步会有什么安排,孩子该怎么应对,让孩子有个心理准备。比如,父母带孩子去公园玩,快要走时,可以告诉孩子:“我们过会就要走了,你要抓紧时间完成你的游戏,然后去和你一起玩的小朋友说再见。”

四、父母应对孩子的冷静及时地进行表扬

如果在一些对孩子而言很困难的情况下,孩子仍能保持冷静,那么父母就应及时地给予表扬。比如,父母不许看一些电视节目的时候,孩子控制住了自己,没有大发脾气,那么父母就应表扬孩子,巩固孩子这一有自制力的行为。

五、父母应用正确的方法处理孩子的冲动行为

孩子冲动了,父母可以在掌握孩子情感特点的基础上,运用正确的方法处理孩子的冲动行为。比如,孩子一时冲动与伙伴吵架,父母可以暂时不予理睬,让孩子自己去处理;家里来客人了,孩子冲动起来,父母一时难以说服孩子,可采取冷处理,不理孩子,等客人走后,再对孩子进行教育,告诉孩子的错误之处;或者,父母可以在孩子冲动的时候,用别的东西,转移孩子的注意力等。

总之,随着孩子神经系统的发展和心理水平的提高,以及父母正确、耐心的教育,孩子的自制力会逐步提高,冲动行为也会慢慢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