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国粹解人生:传统文化中的生命智慧
48408900000028

第28章 朴拙幽雅藏奇葩,巧手妙生花(1)

和谐馨香是生活的礼仪——茶道

茶道是以茶为媒介来传达生活理念的一种礼仪,是修身养性的一种方式。通过沏茶、赏茶、饮茶,可以增进朋友间的友谊,同时对美心修德、学习礼法,也是很有益处的。喝茶过程能够起到静心、静神的作用,有助于陶冶情操、消除私心杂念,这与东方哲学思想提倡的“清静”很相似,体现了儒释道的“内省修行”思想。茶道精神是茶文化的核心,是茶文化的灵魂。

庄晚芳先生总结出中国茶道的基本精神为“廉、美、和、敬”。他解释说:“廉俭育德、美真廉乐、合诚处世、敬爱为人。”廉——倡导清廉,勤俭有制,以茶会友,以茶代酒。美——名品为主,共尝美味,共叙友情。和——德重茶礼,和诚相处,搞好人际关系,以和为贵。敬——敬人爱人,助人为乐。在“廉、美、和、敬”中“和”是中国茶道精神的核心。一个“和”字意味着天和、地和、人和。它意味着宇宙间的万事万物都是统一与和谐的,并由此产生并实现了“天人合一”之后的和谐之美。

中国茶道并不满足于通过茶来实现修身养性的目的,通过探索与尝试,创造性地将茶与中药等天然原料有机地结合起来,增强了茶饮在医疗保健中的作用,并使其发展空间逐渐扩大。这就是中国茶道最具实际价值的方面,也是它千百年来一直受到人们重视和喜爱的魅力所在。

笔间波澜

中国茶道体现的基本精神是“廉、美、和、敬”,“和”是其中的核心。一个“和”字,不仅囊括了“清”、“静”、“廉”、“俭”、“敬”“美”等意义,它还涉及天时、地利、人和诸层面。“和”也表现出一种和谐之美。美丽的鲜花,因为有了绿叶的依偎,才显得清纯和鲜润;蓝蓝的天空,因为有了白云的打扫,才显得静穆和安详;那宽广的大地,因为有了万物的拥吻,才显得和平和馨香。而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社会,甚至一个国家,不也是因为互相依存,互相映衬,互相促进,一起共同发展,才呈现出五彩斑斓的和谐吗?和谐犹如一幅画,好似一首歌曲。和谐产生美丽,和谐生发了力量。

经历越多越有魅力——红茶

红茶,属于发酵茶类。红茶是以茶树的一芽二三叶为原料,经过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等工艺精制而成。因其干茶色泽和冲泡的茶汤以红色为主调,故称其为红茶。

红茶的饮法按花色品种而言,有工夫饮法和快速饮法之分;按调味方式而言,有清饮法和调饮法之分;按茶汤浸出方式而言,有冲泡法和煮饮法之分。现在,冰红茶也是我们常喝的一种饮品。

冰红茶的发明很意外。1904年的夏天,一位茶商参加在美国圣路易市举办的世界博览会时,试图推销自己的红茶,但由于正是盛夏时节,可谓酷暑难耐,就连这位茶商自己都不愿意喝下手中那杯热腾腾的红茶。正当他灰心之时,有一堆冰块意外掉进手边泡好的一桶热红茶中,茶商想想丢掉也可惜,便盛一杯来喝,顺便解渴。没想到这冰红茶清凉畅快,他灵机一动转卖冰红茶,没有想到冰红茶竟销售一空。这便是冰红茶的由来。

虽然红茶是一种很好的饮品,但是饮红茶并非越新越好,喝法不当易伤肠胃。由于新茶存放时间较短,会含有较多的未经氧化的多酚类、醛类及醇类等物质,这些物质对健康人并没有很大影响,但是对胃肠功能相对较差,尤其本身就有慢性胃肠道炎症的病人来讲,这些物质就会刺激胃肠黏膜。因此新茶不宜多喝。

笔间波澜

红茶不是越新越好,太新反而让人的身体有不良反应。所以说,不是所有新的东西都是好的。人们在生活中总是在不断淘汰旧的、更换新的。但是,不是所有的新的东西都是好的,受欢迎的。酒是陈的香,姜是老的辣。“百年陈酒十里香”,是说陈放多年的酒香味浓郁,甜味甘醇,饮时才能清口甘爽,回味悠长。嫩姜不够入味,老姜因为生长和放置的时间较长,所以比较入味,就如同人一样,年龄越大的人,经历的事也比较多,所以经验自然比年轻人多。因此,都说新的好,其实未必。

斗室之中,自有天地——绿茶

绿茶,是一种不发酵茶。由于干茶的色泽和冲泡后的茶汤、叶底以绿色调为主,所以得名。我国绿茶的产量居世界首位,在国内备受人们的青睐,也是被广泛饮用的一种茶。绿茶的最大特点就是汤清叶绿。绿茶的制作程序为:首先采摘下绿茶的鲜叶,然后经高温杀青,杀灭了各种氧化酶活性,保持了茶叶绿色,再经揉捻、干燥而制成。清汤绿叶是绿茶品质的共同特点。

绿茶的特性是较多保留了鲜叶内的天然物质。绿茶中的天然物质成分,可以预防衰老、防癌、抗癌、杀菌、消炎等。绿茶中含有一定量的咖啡因,和茶多酚并存时,能够制止咖啡因在胃部产生作用,使咖啡因的弊端不在体内发挥,而是促进中枢神经、心脏与肝脏的功能。绿茶中的芳香族化合物还能溶解脂肪,防止脂肪积滞体内,咖啡因还能促进胃液分泌,有助于消化与消脂。对于绿茶的功效,唐代刘贞亮的“十德”说法比较全面。他认为饮茶的功效在于:以茶尝滋味,以茶养身体,以茶驱腥气,以茶防病气,以茶养生气,以茶散闷气,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可雅心,以茶可行道。

笔间波澜

绿茶品质的特点是水清叶绿,水清叶绿体现出人的一种心境。“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唯吾德馨。”虽住在一栋陋室里,但在诗人眼里却充满了清幽雅静的情趣。只有清心寡欲才能使人的志向坚定不渝。作为一个平凡的人,清心寡欲可使自己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始终不忘自己应当树立和已经树立的抱负和目标。

花增茶味,珠联璧合——花茶

花茶又称熏花茶、香花茶、香片,是我国较为独特的茶叶品类。由精制茶坯与具有香气的鲜花搅拌,运用一定的加工方法,促使茶叶吸附鲜花的芬芳香气而成。花茶的特点是外形条索紧结匀整,色泽黄绿尚润;内质香气鲜灵浓郁,具有明显的鲜花香气,汤色浅黄明亮,叶底细嫩匀亮。

花茶集茶味与花香于一体,茶引花香,花增茶味,相得益彰。不仅保有浓郁爽口的茶味,而且还有芬芳的花香味道。冲泡品尝,花香袭人,甘芳满口,令人心旷神怡。花茶不仅保留茶的原有功效,而且花香也具有良好的药理作用,裨益人体健康。花茶不仅好看、好闻,同时还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对人体健康具有很好的功效。

花茶是以绿茶、红茶、乌龙茶茶坯和符合食用需求、能够吐香的鲜花为原料,采用窨制工艺制作而成的茶叶。我国花茶的生产,始于南宋,已有1000余年的历史。在国际与国内市场上行销量大的花茶是茉莉花茶。这是因为茉莉的香气为广大饮花茶的人所喜爱,被誉为可窨花茶的玫瑰、蔷薇、兰蕙等众花之冠。宋代诗人江奎的《茉莉》诗赞曰:“他年我若修花史,列作人间第一香。”

笔间波澜

花茶是集茶味与花香于一体,茶引花香,花增茶味,相得益彰。两个人或两件事物互相配合,使双方的能力、作用和好处能得到充分展示。儒学和道家兼修,互补为用,儒道互补是一种人生智慧的体现。儒家的“仁义”理念和道家的“自然”理念互补。当进则进,当退则退;有些事情积极,有些事情消极;热心于社会公益事业,同时又给自己留下足够的精神空间。儒道互补为人们提供一种积极入世又富有超越精神的人生哲学。

于平淡中裁剪花样年华——剪纸

剪纸是我国民间传统装饰艺术之一,也是最普及的一项手工艺术。它的历史也很悠久。由于其材料相对易得,成本也比较低廉,因此受到普遍欢迎;它适合农村妇女在闲暇时进行制作,不仅可作实用物,还可美化生活。剪纸不仅体现了群众的审美水平,并且蕴含着民族的社会深层心理,是我国最具特色的民间艺术之一,其造型特点尤为值得研究。民间剪纸在表现形式上有着全面、美化、吉祥的特征,同时民间剪纸有自己特定的表达语言,从而传达出传统文化的内涵和本质。

剪纸的材料是平面纸张,基本单元是线条和块面,装饰化的点、线、面作为基本语言符号。在创作者的剪刀下,剪纸成了没有体积、没有空间、不讲透视、不讲比例,凭着经验和灵感任意取舍,自由挥洒,大胆创作。为能够表现自己的独特的艺术想法,创作者凭借自己的灵感打破自然的客观规律和空间的限制,使处于不同时空和不同空间的物体放在同一个平面上。民间剪纸的纸张可利用率是有限的,但是创作者可以凭借自己的理解和想象力在纸张上大做文章,在局限里自由驰骋,使不可能变为可能,充分体现创造者的绝妙匠心和审美愿望。

民间剪纸源于生活,创作者把他们对生活和自然的认识及感悟以剪纸这种特殊的艺术形式呈现出来,是他们内心情感的一种表达。创作者把剪纸视为生活的一部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远古图腾的崇拜,是民间剪纸表达的主要内容。

笔间波澜

剪纸不仅需要创作者有扎实的功底,而且还要有较强的创造能力。创造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基本特性和标志之一。创造力是社会进步发展的动力。因此创造力对我们而言是很重要的。培养、开发创造力显得尤为重要。创造力是可以通过训练加以提高的。创造力与许多变量,如兴趣、态度、动机、习惯、信念、价值观、智慧能力、知识、技能、能力、认知风格和环境等有关,在个体创造力的发展过程中这些因素都扮演着一定的角色。

因地制宜,编织生活的美感——编织

编织是古老的手工艺之一。它是运用植物的枝、叶、茎、皮等进行加工以后,用手工来编织的手工工艺。编织工艺品按原料划分,主要有竹编、藤编、草编、棕编、柳编、麻编六大类。

编织,主要包括编辫、平纹编织、花纹编织、绞编等工艺。编辫不分经纬,将麦秸、玉米皮等原料采用编搓的形式实现。平纹编织以经纬为基础,按一定规律互相连续挑上、压下,构成花纹。花纹编织是在平纹编织的基础上再予以变化,编织出链子扣、十字扣、梅花扣等花纹。绞编类似平纹编织,但结构紧密,不显露经。

编织工艺品在原料、色彩、编织工艺等方面具有天然朴素、清新简练的艺术特色。

采用玉米皮、麦秸、柳条、麻等天然原料,具有浅黄、浅棕、乳白等色彩和质地,能够呈现出一种自然朴素的美,带来淳朴的艺术享受。虽然麦秸、玉米皮、竹篾、柳条等原料在色彩上相对单调,但由于编织工艺的多样化特点,可以采用疏密对比、经纬交叉、穿插掩压、粗细对比等手法,使之在编织平面上形成凹凸有致、跌宕起伏、虚实隐现的浮雕般的艺术效果,不仅增添了色彩层次,而且显示了精巧的手工技艺。编织工艺还运用布贴、刺绣、蓝印花布、绒绣等工艺,使之在色彩上富有变化,雅而不俗。编织工艺品大多以乳白、咖啡、浅绿、浅土黄、灰绿、浅蓝等中间色、调和色为主,并适当在小面积上运用对比色,取得既调和又对比的效果,也显示了典雅、朴素的艺术特色。

笔间波澜

编织是一种手工艺术。我们编织的不仅仅是物品,同时也在编织着自己的人生。

好的人生离不开好的规划,成功人生离不开成功的规划及在正确规划指导下的持续奋斗。人生如大海航行,人生规划就是人生的基本航线,有了航线,我们就不会偏离目标,更不会迷失方向,才能更加顺利和快速地驶向成功的彼岸。然而,有了规划,就一定会有成功的人生吗?也不一定。成功人生管理三部曲还缺少不了最后一部——知行合一,持之以恒地实施人生规划,方能真正创造出如你所愿的美好人生。

发挥所长,人尽其才——竹编

竹编在我国的历史很悠久,它是用竹条篾片编成的日常生活用具和观赏陈设品。它的制作过程是先将竹子剖削成粗细均匀的篾丝,然后经过切丝、刮纹、打光和劈细等工序,编结而成。竹编主要产地有浙江东阳、福建泉州、上海嘉定等,在南方地区逐渐形成富于地方特点的竹编用具和手工艺品。

东阳竹编最具代表性。东阳竹编出现较早,名师辈出,工艺精巧,独具一格,在国内外影响较大,与东阳木雕一起堪称盛开在东阳江畔的一对民间工艺艺术姊妹花,是我国传统工艺美术园地中一个很有特色的品种。

在宋代,东阳竹编的元宵花灯、龙灯和走马灯之类竹编工艺灯早已闻名四方。明清时期,竹编技艺得到迅速发展,并使艺术性与实用性紧密地完美结合,上至送往京城皇亲国戚的“贡品”,下到寻常百姓的家中常用生活用具,比比皆是。改革开放以来,东阳竹编蓬勃发展,曾先后获轻工部优质产品、浙江精品、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评比银杯奖及金杯奖、中国民间艺术一绝金奖等诸多荣誉。

笔间波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