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编是以竹子为原料,通过编结的形式完成其制作。竹编的篮子不是水瓢,自然不能用其盛装水了,但是竹篮也有它的用处。中国有句俗话,谓之“物尽其用,人尽其才”。要实现“尽其用”、“尽其才”,关键在于把物放在适当的地方,把人摆在适当的岗位,就能创造出应有的价值,这就是管理,就是用人之术,这方面,曹操值得我们学习。曹操的用人方法是灵活多变的,因为他明白非常之时需要非常之人,所以在曹操手下,各类人才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可以说是人尽其才,物尽其用。面对着形形色色的人才,曹操很好地把握用人的尺度和用人的技巧。现今社会中的许多成功人士都善于识人,能够把人才放在适当的位置上,这是能够管理好下属的良方。但是也有一些领导者常感叹手下无良才,其实很多时候不是无能人,而是没有把人放在适合的位置上。
严丝合缝源于针脚细密——刺绣
刺绣,又被称为“针绣”,其俗称为“绣花”。以绣针引彩线,按照设计的花样,在织物上刺缀运针,以绣迹构成纹样或文字。这里的彩线主要是丝、绒、线。这里的织物主要指的是丝绸、布帛。刺绣是我国优秀的民族传统工艺之一。
手工刺绣的艺术特点是图案娟秀工整,色彩高雅清新,针法丰富连贯,雅艳相宜,绣工精巧细腻绝伦。按照不同的针法可以产生不同的线条组织,运用独特的手工刺绣艺术表现其效果。例如,运用施针、滚针绣的珍禽异兽,毛丝颂顺,活灵活现,栩栩如生;采用散套针绣的花卉,活色生香,尽态极妍;使用乱针绣的人像和风景,线条组织多变,装饰味浓,艺术效果强,富有浓郁的民间、民族特色;使用打点绣的绣品,清静淡雅,极富诗情画意;运用打子绣的绣品,具有古色古香、淳朴浑厚的艺术效果。
民间刺绣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从出土的汉代文物中,就发现很多挑花刺绣品,说明早在汉代以前,刺绣已在我国流行。自汉代以来,刺绣逐渐成为闺中绝艺,著名刺绣家在美术史上也占了一席之地。民间刺绣的图案纹样,一般多采用喜庆、吉利的象征物,或是通过字音相同的“谐音”,表达对生活的美好祝愿。它融合了群众的欣赏习惯,渗透着当地民间风情。
笔间波澜
通过一针一线的积累,绣品才能最后呈现美丽的图像,可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千里之路,是一步一步地走出来的,没有小步的积累,是不可能走完千里之途的。做事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不畏艰难,不怕曲折,坚忍不拔地干下去,才能最终达到目标。毅力是理想实现的桥梁,是攀上成功顶峰的阶梯。我国古代医药学家李时珍写《本草纲目》花费了27年,进化论创始人达尔文写《物种起源》用了15年,而郭沫若翻译《浮士德》则用了30年,马克思写《资本论》用了40年。这些中外巨人的伟大成果无一不是理想、智慧与毅力的结晶。
野火烧不尽,泥土也能成精品——瓷砖
瓷砖是用耐火的金属氧化物和半金属氧化物,经由研磨、混合、压制、施釉、烧结的过程,而形成的一种耐酸碱的瓷质或石质的建筑、装饰材料。其原材料多由黏土、石英砂等混合而成。瓷砖制作是由瓷器制作延伸而来的。
瓷器脱胎于陶器,它的发明是中国古代先民在烧制陶器的经验中逐步探索出来的。瓷器的烧制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一是制瓷原料必须是富含石英和云母等矿物质的瓷石、瓷土或高岭土;二是烧成温度须在1200℃以上;三是在器表施有高温下烧成的釉面。
中国是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是瓷器的故乡,瓷器的发明始于汉代,至唐、五代时期趋于成熟;宋代为制瓷业蓬勃发展的时期,定、汝、官、哥、均等窑,名重千古;元代青花和釉里红等新品迭出;明代继承并发展了宋瓷传统;清代风格古雅浑朴,虽稍逊于前时,但胜在精巧华丽、美轮美奂,康熙、雍正、乾隆时所制瓷器,都是佳品中的极品。
笔间波澜
泥土是制造瓷砖的基本原料,同时需要经过猛火的烧烤才能制成。软土经过猛火烧烤也能变得坚硬。人也一样,只有经过磨炼才能成就一番事业。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古往今来,梅花受到人们的赞誉和称颂。在朔风凛冽的严冬,冬梅仍迎风怒放。成功之路不可能一帆风顺,成功不可能轻松得来,倘若缺少磨炼,不能“苦其心志”,就不能承担大任。
沙子中蕴藏着黄金——彩陶
彩陶是一种彩绘的陶器,出现在新石器时代。
中国有个古老的创世神话:女娲捏黄土造人。传说天神女娲用黄土捏成灵巧的人,用藤子搅拌泥浆,甩向地上,使溅落的泥点变成人。这个创世神话说明两个史实:一是说明在母系氏族社会中,成员知其母而不知其父,生育被神化了。二是说明人类已经能够熟练地制造陶器。
彩陶采用赤铁矿粉和氧化锰作为颜料,使用的是与毛笔相似的描绘工具,利用这种工具在陶坯表面上彩绘各种图案,然后入窑用900~1050℃火烧后,在橙红色的底色上,便会呈现出黑、红、白颜色的图案。
彩陶的象形图案丰富多样,有大量的鱼、蛙、植物果实、花朵的描绘。
彩陶记载着人类文明初始期的经济生活、宗教文化等方面的信息。从制作工艺、艺术成就、历史价值、升值空间等诸多因素看,陕、甘、宁、青的仰韶、马家窑、齐家文化彩陶和山东地区的大汶口文化彩陶最宜收藏。
笔间波澜
彩陶展现给我们的是它的美丽之处,但制作它的最基本的原料却是普通的泥土。泥土的平凡创造了彩陶的不平凡。平凡至极就是不平凡。平凡的沙子中蕴含着宝贵的黄金。因为平凡,我们过着轻松悠闲的生活。因为平凡,我们过得无忧无虑,无牵无挂。因为平凡,我们更深切体会到了人生的真谛:平平凡凡才是真。从“柴米油盐酱醋茶”中,得到的更多的是生活的真谛。平凡是一种正视生活、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平凡的生活给世界注入了温馨与和谐,给人生带来了欢乐和活力。
精品少不了深刻打磨——雕刻
石雕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国石雕按石料分,有青石雕刻、大理石雕刻、汉白玉雕刻、滑石雕刻、墨晶石雕刻、彩石雕刻、卵石雕刻等。
按传统的雕件表面造型方式不同,分浮雕、圆雕、沉雕、影雕。
浮雕,是在石料表面雕刻有立体感的图像,是半立体型的雕刻品。由于图像浮凸于石面而得名。北京故宫的御道就是浮雕作品。
圆雕,是以单体形式存在的立体拟造型艺术品,石料要求进行全面加工,工艺以镂空技法和精细剁斧见长。这类产品可以完全脱离建筑实用而成为纯正的工艺品,由于其小巧便于携带,发展前景甚佳。
沉雕,是采用“水磨沉花”雕法的艺术品。此类雕法吸收中国画写意、重叠、线条造型散点透视等传统笔法,石料经平面加工抛光后,描摹图案文字,然后依图刻上线条,以线条粗细深浅程度,利用阴影体现立体感。此类产品多数用于建筑物的外壁表面装饰,有较强的艺术性。
影雕,是在“针黑白”工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工艺品。这种雕品是以玉晶湖青石切锯成平板作为材料,首先把表面磨光,利用其经琢凿能显示白点的特性,以尖细的工具琢出大小、深浅、疏密不同的微点,便于图像显现出来,可谓细腻逼真,独具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