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业林业固原农业发展概论
48476300000016

第16章 固原市新农村建设(5)

第五节固原市新农村建设的对策及建议

一、科学规划,分类推进,建立城乡统筹规划新格局

(一)科学编制新农村建设规划

规划是龙头,是持续健康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前提。要突破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分割,实现“规划一张图,城乡全覆盖”。要把新农村建设与小城镇建设、生态移民工程结合起来统一规划,防止以后的建设浪费。按照2015年新农村建设覆盖面70%的要求,制定县乡总体建设规划,匡算总体投资计划,明确当年投资计划,并逐一落实到乡镇、村组和农户,确保建设计划和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二)分类推进新农村建设

新农村建设要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两手抓”,生产项目与生活项目“两到户”,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项目“两进村”。各地要因地制宜,分类推进,优先解决影响生产和生活的重大问题。如农村住房建设可以新建、扩建或改建。

二、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一)加强农田基本建设和农业水利建设

(1)加大中低产田改造力度。积极争取国家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中关于“加快中低产田改造和基本口粮田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政策和项目资金,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

(2)加大水平梯田建设力度,每年机修15度以上山坡地30万亩。加强以平整土地、增厚土层、培肥地力为重点的耕地质量建设,做到田成方、树成行、渠成网、路相连、旱能灌、涝能排、机能进、田肥土厚、保水保肥的高产田。

(3)加强生产设施建设。加强以塑料拱棚、大棚、日光温室、滴灌喷灌、棚架等为重点的设施农业建设。

(4)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实施一批骨干水源工程、大型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工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防洪保安工程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配套改造库井灌区,建立大中型工程并举、库坝窖池联用的供水体系。新建人畜饮水工程、安全饮水工程,开展小流域治理,力争使山区75%的小流域得到综合治理。

(二)加强农村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

(1)提升通村公路质量。新建通行政村沥青、水泥公路,改造提升县乡公路,新建设施农业、旅游区硬化公路,到2015年硬化公路通村比重达到100%。

(2)以农村能源建设为重点,综合整治村容村貌。全面推广沼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技术。加快村庄硬化、绿化、美化、净化,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3)加快农村信息化平台建设,提高农村信息化“三网融合”的利用水平。到2015年,基本实现所有行政村接入光纤,保障农村高速互联网的需求。全市100%的乡镇和80%以上的行政村实现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三网融合”。

三、加快农村城镇化与生态移民步伐,大力发展农村非农产业

(一)把新农村建设与城镇化结合起来

坚定不移地实施城镇化带动战略,着力建设好县城和重点镇,为小城镇发展创造有利条件。改造提升四县一区靠近城市和国道、省道沿线等基础设施较好的中心镇23个。出台鼓励农民进城镇从事非农产业的政策措施,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发展非公经济,引导产业向城镇聚集,把农民变为产业工人,为农民快速增收建立平台,拓展农民进城镇就业范围,促进农村人口向当地县城和中心镇转移。到2015年,城镇化率达到30%。

(二)把新农村建设与生态移民工程结合起来

按照适度集聚、节约用地、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的原则,抢抓自治区新一轮生态移民的历史机遇,开展生态移民、劳务移民、教育移民,把“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的村落彻底搬迁,不再投资进行建设,而是在移民区建设一个全新的新农村。对搬迁剩余的农户和村落自然条件差、人口少的村子实行迁村并庄乃至撤乡并镇等工程,投资进行旧村改造建设。

四、转变农民观念,提高农民素质,加快培养新农民

(一)加强农民技能培训

一要完善培训网络,整合培训资源,打造职业教育品牌学校,逐步形成以县级培育基地为龙头、乡镇农民培训学校为中心、村级夜校为基础的培训网络。二要改变培训方式,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走出校门、走向农村,走“田间”式教学的路子,使农民掌握几项农业实用技术和非农领域就业技能。三要大力推进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使农民工的培训做到培训一人、合格一人、鉴定一人、就业一人、致富一户。

(二)加强农民思想道德教育

建立健全农民教育责任制,结合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文明村(户)评比等,引导农民形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培养农民接受良好的文明礼仪;开展农民思想道德、法制教育,帮助广大农民群众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教育农民严格遵守各项法规、纪律和村规民约,自觉维护农村公共秩序;要大力宣传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主要内容和政策措施,营造新农村建设氛围,引导农民破除“等、靠、要”思想,激励农民积极投身于新农村建设之中,形成村村谋发展、家家忙致富、人人思创业的良好氛围。

五、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改革,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大动力

(一)深化农村土地使用权制度改革

要在切实保护农户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保障农民的物质利益和民主权利不受侵犯的基础上,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有序推进土地经营权合理流转,解决当前农村部分外出务工家庭“土地抛荒”、“乱种歉收”的现象,扩大农业经营规模,切实提高土地利用率。

(二)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

积极探索投入新机制,建立以财政投入为引导,民间投入、金融投入、工商投入为主体的农业投入新格局。进一步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扩大农户小额信用贷款、连保贷款范围。各乡镇在争取项目资金的同时,还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吸引各类资本投向农业和基础设施、公益事业建设,形成多元化投入格局。

六、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促进农村社会事业发展

(一)提升农村教育质量

把农村教育摆到整个教育发展的优先地位,加快农村基础教育发展,进一步巩固九年义务教育成果,真正落实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使贫困山区的孩子能够上得起学、上好学,都能受到最基本的文化教育,切断“穷根”。

(二)繁荣农村文化体育事业

一要加快农村文化设施建设。争取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图书馆、文化馆等设施建设”的项目资金,改扩建乡镇综合文化站,新建农家书屋。二要发展农村文化产业。支持农民组建文艺团体,发展群众性文艺团体,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三要加强农村公共体育设施建设。争取国家关于“加强基层公共体育设施和民族特色体育场所建设,积极开展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的项目资金,到2015年,全市所有行政村建设标准体育场所1处,全部配套篮球板、健身体育器材等。

(三)提高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1)加强农村医疗基础设施建设。争取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关于“继续完善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建设”的政策和项目资金,改扩建县级急救中心,按照国家规定标准,改造提升乡镇卫生院,切实提高县、乡(镇)、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2)完善医疗救助制度。将符合条件的其他经济困难家庭和特殊困难家庭全部纳入医疗救助范围,切实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医疗服务。到2015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100%。

(四)完善农村居民社会保障体系

(1)认真实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到2015年,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全覆盖。积极推进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险,到2015年,农民工参保率达到30%以上。

(2)扩大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覆盖面。到2015年,力争将人均纯收入低于1000元的低收入农户和孤寡老人、残疾人等农村困难群体、特殊群体、优抚群体全部纳入农村低保范围,并提高保障标准,人均每季度达到200元以上。

(3)提升农村敬老院建设标准和覆盖范围。改造提升农村敬老院,到2015年,全市50%的五保对象能够进敬老院生活,并提高其生活标准。

七、实施创业工程,着力提高农村的发展水平

新农村建设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着力提高生产力水平。固原市农村剩余劳动力在900万以上,劳动力转移一方面是鼓励走出去,进入大中城市,但更重要的是留在家乡,建设好自己的家园。打工经济固然能在一定时期内对农村经济发展起到重要作用,但光靠打工来增加农民收入,生产不可能可持续发展。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要把全民创业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第一动力,鼓励支持更多的农户务工经商,特别是吸引有一定市场经验、技术、资金积累的外出劳动力回乡创业,发展家庭农场,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农村手工业和特色旅游业,让农民在农忙季节从事农业生产,农闲时到本地企业打工,这样既能发展生产、增加收入、壮大农村经济,也能降低打工成本。要积极优化创业环境,为创业人员搭建宽松的创业平台,并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对有突出贡献的回乡创业人员给予奖励,扩大示范效应,以激发农民的创业热情,增强农村经济实力。另外,要加大扶持力度。通过机制创新,把城市的人才、科技引入农村,选派德才兼备、熟悉农村工作的优秀干部到基层支农、支教、支医;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到乡村任职、创业,加大城市智力资源对农村的支持。

八、巩固基层党支部,加强基层社会组织建设

贫困山区农村建设关键要建设一个富有战斗力的村级班子,一支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党员干部队伍。一是要建好村支部。推行“两推一选”、“公推竞选”,建立健全村委班子,建设战斗力强的村支部,带领贫困山区农民艰苦创业,建设新农村。二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通过“三培养”,把优秀村民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和村级后备干部,解决接班人问题。三是完善干部激励机制和监督约束机制。健全村干部工资保障机制和增长机制,完善村干部正常离职后一次补发补贴机制,积极探索村干部“职业化”及养老保险制度的新途径,使村干部在政治上有盼头、工资上有保障、正常离职后有依靠,积极投身新农村建设。

复习思考题

1.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基本方针和总体目标是什么?

2.固原市新农村建设的重点任务是什么?

3.你所在乡村新农村建设应该选择哪种发展类型?

4.固原市新农村建设中存在哪些困难与问题?

5.固原市新农村建设的科学对策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