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业林业固原农业发展概论
48476300000017

第17章 固原市种植业的发展(1)

农业,广义通常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及其服务业(包括劳务输出)等;狭义仅指种植业,即栽培露地大田农作物,包括粮食作物(禾谷、豆、薯3类)、经济作物(纤维、油料、糖料、嗜好性等作物)、饲料绿肥作物(豆科、禾本科、水生型3类)、蔬菜、药用作物、花卉和设施栽培园艺作物(设施保护下栽培蔬菜、花卉、果树、食用菌等)等。本教材着重讨论狭义农业即种植业的问题。

第一节农业的发展

从自然生态条件、农业人口、从业人员分布、三次产业结构等要素分析来看,固原市一直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地区,也是一个农业欠发达地区。仅仅由于近年来对当地自然资源的新探查、新认识,以投资拉动的经济结构的战略转移——由以农业为主导的经济向以工业为主导的经济转变,才使固原市工业(第二产业)总量2011年首次超过农业(第一产业)。

一、从业人员

随着地方二、三产业发展用人的增长,特别是农村劳务(剩余劳动力)输出的增长,农业从业人员减少,其比重有下降的趋势;2010~2011年有所回升,可能与土地流转规模增大、部分农民离土不离家、给涉农企业打工人员比重增大有关。

三、农业机械、生产资料

随着国家政策性农业补贴,特别是农机购置补贴力度的加大,近几年来,农业机械总动力增长迅速,2011年是2004年的1.73倍,特别是小型拖拉机及其农机具配套,更为可喜的是涌现出了一些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大大提高了机械化作业程度,使农机耕作、播种、收获面积覆盖率大幅度提高(82.43%、63.60%、34.70%)。化肥(以磷肥、氮肥、复合肥为主)、薄膜、农药使用量逐年有所增加,有效灌溉面积却有减少的趋势。

第二节种植业的发展变化

一、农业经济及其比重

农业(第一产业)总量大幅度增长,但所占经济比重由1990年的51.8%降到2011年的26.2%;由于工业和投资的大幅度增长,第二产业总量在2003年、2011年超过第一产业,经济结构向“三、二、一”的经济模式转变,表明全市经济结构正在由农业主导型向工业主导型转变。2011年农业对当地GDP增长拉动贡献率较低,为9.9%,二、三产业分别为58.1%、32%。

二、种植业生产地位

近年来,农业(第一产业)即农林牧渔总产值稳定增长。2011年是2001年的4.85倍,主要靠种植业(所占比重在56.08%~64.86%,有波动缩小的趋势,表明农业结构趋于合理)的增长拉动,其中马铃薯产业、各类特色种植产业的蓬勃发展起到了稳定剂和催化剂的作用;草畜产业稳步发展,带动牧业产值增长,所占比重25%多且有波动;林业产值所占比重较小,亦有下降的趋势(8.42%下降到5.42%);渔业2007年前稍有发展,此后萎缩,2011年渔业主要集中在西吉县,为水库养鱼,面积456hm2,总产量130t。

三、农民人均纯收入

近年来,由于大力发展劳务输出、马铃薯、草畜等产业,农民人均纯收入持续增长,相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而言,2007~2008两年增长幅度较小,2010~2011两年增长幅度较大,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占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27.18%,比1995年提高5.97%;农民人均纯收入的贡献主要是劳务产业,所占比重由2001年的41.43%波动上升到2011年的45%;以马铃薯、蔬菜为主的种植业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有急剧下降的趋势,2011年为25.04%,比2003年降低6.7%;2011年畜牧业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为12.41%,稍有提高;政策性补贴、林业收入也有不同程度的增长。随着设施农业的蓬勃发展,农民设施农业人均纯收入在增加,2009年为235元/人。西吉县为马铃薯和劳务产业大县,2009年农民人均马铃薯产业纯收入为620元;草畜产业纯收入为310元;劳务产业纯收入达1310元;种植区农民人均西芹收入达1000元以上。

四、主要农作物播种面积

固原市2011年种植各种作物,按播种面积排列依次为:马铃薯126642hm?、小麦75244hm?(冬小麦65335hm?,春小麦9909hm?)、玉米45033hm?、胡麻籽27989hm?、蔬菜25887hm?、青饲料19167hm?、豌豆12183hm?、向日葵籽7566hm?、荞麦4018hm?、牧草3129hm?、糜子2010hm?、燕麦1495hm?、瓜果1059hm?、谷子761hm?、甘草700hm?、烤烟叶406hm?、油菜籽400hm?、大麦140hm?。

不少地方由于外出务工或陪孩子进城上学出现大面积撂荒现象。从历年情况看,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波动中稍有缩减,夏粮作物由14.44万hm?锐减到9.37万hm?;秋粮播种面积显著增加,自2008年以后超过18万hm?,主要是马铃薯自2006年猛增,所占比重增大,其次是玉米,但增长幅度不大;经济作物播种面积中多半是油料,其次是蔬菜瓜果,增长缓慢,中药材所占比重很小,有缩减的趋势(这与隆德县近年来大力发展中药材的事实有矛盾);饲草作物面积、所占比重都有缩减的趋势。压夏增秋的效果明显,但粮食作物比重依然在70%以上的高位运行,粮经饲的结构仍未趋于合理

五、主要农作物总产量

粮食产量低而不稳,有人形象地描述过去为“种一坡、拉一车、煮一锅”。分析固原市农业(种植业)的发展史,农作物总产量呈现波浪式的发展过程,从时间发展趋势看呈三个阶段:恢复和发展时期(1950~1957年)、曲折徘徊时期(1958~1977年)和快速发展时期(1978年至今),2011年粮食作物总产量为72.87万t,是60年前的2.43倍;蔬菜瓜果虽然面积比例增加不大,但总产量自2008年开始突飞猛进,2011年是2001年的4.14倍,事实表明大力发展特色蔬菜产业前景看好;青饲料和牧草面积自2004年开始猛增,随后有波动减少的趋势,但总产量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后又呈降低的趋势,最高年份是最低年份的3.09倍,这些在一个干旱、多灾、生态类型复杂的地区,可以说是一个飞跃。

第三节农业支柱产业——马铃薯的发展

近年来,固原市着力培育了能稳定增加农民收入的马铃薯、草畜、劳务输出等支柱产业。劳务输出产业稳步发展,每年输出26.39~30.55万人,2011年农民人均劳务纯收入1842.1元,是2006年的2.69倍,是农民人均纯收入的主要贡献者,所占比重由35%上升到45%;草畜产业的情况在第四篇畜牧业发展中有详细论述;下面着重介绍马铃薯产业的情况。

一、世界马铃薯的生产概况

马铃薯原产于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一带(秘鲁),已有1800多年的栽培历史。16世纪传到欧洲,17世纪由荷兰人带到台湾地区。马铃薯是一种典型的喜钾、喜凉爽、易栽培,以收获地下块茎为主要生产目的的作物。马铃薯因耐旱、耐瘠薄、抗逆抗灾性强、适应性广、产量高而稳定(增产潜力大)、食用价值高(营养成分全,十大营养保健食品之一)、用途广泛(粮经菜饲兼用,制品已有2000余种,作为重要黏合剂的淀粉广泛应用于食品、饲料、医药、化工、造纸、纺织、橡胶、石油、打井、建筑材料等行业)、产业链长、经济效益好,受到全世界的高度重视,全球五大洲、148个(占79%)国家(地区)均有广泛栽培而成为世界第四大粮食作物,总产量和面积仅次于小麦、玉米和水稻。1999年总面积约1838万hm?,总产量近3亿t,平均单产16020kg/hm?,目前已超过2000万hm?。栽培面积最大的是欧洲,其次为亚洲;栽培面积前十位的国家是中国、俄罗斯、乌克兰、美国、波兰、印度、加拿大、德国、荷兰、瑞士,大多数在欧洲。在世界马铃薯主产国中,荷兰、德国、美国的单产水平最高,分别为42900kg/hm?、40245kg/hm?和38655kg/hm?。近几十年来马铃薯的产量增长速度高于其他作物,块茎类(马铃薯)增长114%,禾谷类增长70%,块根类增长50%。

二、中国马铃薯的生产概况

马铃薯被引入中国栽培已有300多年的历史。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马铃薯第一生产大国。1999年种植面积为450万hm?,占世界的20%~25%,总产量近6000万t,约占世界的20%,占亚洲的70%。平均单产达到12750kg/hm?。2001年中国马铃薯种植面积为466.7万hm?,约占世界的23%,总产量约占世界的25%。

(一)种植区划

中国马铃薯分四个种植区域,主要产区为北方一季作区(东北、西北)和西南混作区(云南、贵州、四川、武陵山区),占全国种植面积的90%以上,中原二季作区(华北平原、长江流域)和南方冬作区(广东、广西、台湾、海南和福建),种植面积不足全国的10%。

(二)种植大省

我国种植面积最大的省区为内蒙古自治区,1999年为57.67万hm?,其次是贵州省,为44.93万hm?。超过20万hm?的省区还有黑龙江、甘肃、重庆、陕西、四川、山西、云南和湖北。宁夏马铃薯种植面积“九五”末为12.33万hm?,总产量为185万t。

(三)发展的理由

马铃薯比较效益高于其他粮食、豆类、油料和棉花等主要农作物,种植面积的增加是必然的趋势。随着我国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马铃薯及其加工业的迅速发展,有效地促进了西部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加快了农民增收的步伐。

(四)种薯生产

过去50年,我国马铃薯科技工作者已通过各种途径和技术培育了150多个品种,其中栽培面积较大的有50多个。20世纪90年代以来,培育的新品种在薯块性状、食用品质、加工品质以及早熟性等方面比以往的品种有了显著的改善。在种薯生产上,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植物脱毒快繁技术的研究和无毒种薯的生产推广。20世纪90年代以来,马铃薯脱毒快繁技术有了很大的提高,脱毒微型薯、试管薯工厂化生产技术已开始应用于马铃薯脱毒原种生产,并逐步形成适合不同生态条件的马铃薯脱毒种薯生产体系,但脱毒马铃薯的推广面积还不到总播种面积的20%。

三、西海固地区的马铃薯产业

(一)产业地位

马铃薯历来是西海固地区具有生态优势的传统粮食作物,在度过灾年、解决群众温饱、保障社会稳定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20世纪90年代,马铃薯淀粉加工业的异军突起,带动马铃薯由“救命蛋”荣升为“金蛋蛋”——经济作物,经济优势凸显,成为走在全国前列的产业之一,成为西海固地区人民脱贫致富的“希望之星”。

(二)支柱产业的由来

温家宝总理于2001年8月21日深刻指出:“我国土豆种植面积占世界的五分之一,产量占世界的四分之一。加快引进和培育优良品种,努力提高土豆的加工转化程度,不断开拓消费市场,我们完全应该而且能够把小土豆办成大产业。”2003年,在国家发改委、农业部、科技部和扶贫办等有关部门策划西部地区农业产业化启动项目的大背景下,中国农业科学院国家马铃薯产业研究中心组织有关专家经过调研论证,把西海固地区马铃薯产业作为扶持开发的首选项目;2005年2月,回良玉批示农业部要支持固原市马铃薯产业的发展。自治区党委、政府确定将宁夏南部山区的马铃薯产业作为一项战略性主导产业来部署和组织科技攻关,优先发展;固原市委、市政府也把马铃薯产业作为推动地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四大支柱产业”之一来抓。

四、固原市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情况

固原市实施了马铃薯三级脱毒种薯繁育体系建设提升工程和四个种薯繁育中心的机制创新,三级脱毒种薯繁育体系初步形成,各级种薯生产基地规模不断扩大,生产各级种薯的能力不断增强,实际生产数量不断增多。2011年原州区引进天启薯业龙头企业,经租赁、扩建后的马铃薯种薯繁育中心原原种年生产能力达到1亿粒以上,是2009年的20倍;西吉县将台乡(西北最大)年生产2亿粒原原种的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中心和(年交易量20万t)交易中心正在建设中。

五、马铃薯在固原市粮食作物生产中的地位

马铃薯播种面积、总产量以及在固原市粮食作物中所占的份额呈现逐渐增大的趋势:马铃薯播种面积最大为2007年的29.54万hm?,2006年、2007年增长幅度最大,随后有所回落,所占份额由2002年的31.39%增至2011年的51.24%;总产量最高为2007年的33.07万t,增长幅度最大,随后亦有所回落,所占份额由2002年的33.19%增至2011年的42.52%,越来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