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业林业固原农业发展概论
48476300000021

第21章 固原市发展特色农业(种植业)的潜在优势与问题(2)

综上所述,在宁南山区进行马铃薯产业开发,具有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区域比较优势和起步较早的生产加工优势,种植规模扩大,加工原料充裕,劳动力资源丰富;有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伴随着政策、科技扶持力度的不断增大,多形式、多渠道竭力向外推介,当地生产的马铃薯鲜薯、脱毒种薯、淀粉及其制品和休闲食品,在价格、质量、安全等方面有着巨大的潜在优势,在国内、国际市场上都具有一定的竞争力。经过20多年来的实践考验,在固原市发展马铃薯产业具有广阔的前景,有望成为宁南山区真正的支柱产业。

第三节农业(种植业)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固原地区的经济建设、脱贫致富、农业发展成绩斐然,但固原市属于西北经济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依赖政府政策推动为主,市场调节为辅,从目前三次产业结构(26.2∶26.4∶47.1)表面看,第三产业比重在全区最为合理,甚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其增加值的主要构成还是行政事业费支出,产业深层次结构不合理,产业分工不明确,缺乏制度创新和突破精神,还没有形成影响力、带动力和竞争力特别强的支柱产业和拳头产品,整体经济运行质量不高,低水平重复运营的矛盾日益显现,农业发展举步维艰,呈现不稳定状态,既是一个农业大市,也是一个农业弱市。

虽然有干部群众思想观念不断解放、产业发展思路更加清晰、农业产业化步伐加速迈进、现代生态农业发展条件日益改善、农村民生改善力度不断加大的变化,但是,按照现代产业化的思路、方向来审视固原市的农业现状,由于受自然(降水资源贫乏,水土流失严重)、历史、社会(传统思想观念根深蒂固)、经济能力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农业产业化程度依然较低且进程不快、农业附加值不高、主打产品竞争力依然不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依然薄弱、农民收入增长难度依然很大等特殊困难和深层次问题比较突出。

一、思想观念制约,精神状态欠佳,工作作风浮躁

固原市最欠缺的就是一种好的精神状态和一种好的发展思路。固原市与周边地区的差距主要体现在思想观念上,长期以来干部群众存在“等靠依赖、无所作为,小成即满、温饱即安,封闭保守、夜郎自大,安于现状、墨守成规,官本位、太平官的思想”。

2004年,新华社记者在分别走访了甘肃省定西和宁夏西海固地区后认为:两地都属于国家确定的“三西”重点扶贫开发区域,相似的自然条件,一样的发展基础,共同的政策机遇。然而,往日定西看西海固,如今西海固学定西。人们不禁要问:徒弟是怎样胜过师傅的?

原来,固原市在调整农业生产结构、规划支柱产业、培育产业龙头企业、遵循科学发展与持续经营发展上,在扶贫开发的思路与方法创新、改革开放的意识、与时俱进的胆识上,苦干实干的精神状态上,反差极大。

二、农业的基础地位不稳

占总人口84.3%的农村人口,创收33.82亿元,仅占地区生产总值的26.2%(2011年),农业的整体生产能力依然很低。

(一)基础设施薄弱,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有限地理气候特点决定了固原市干旱缺水,水浇地仅占总耕地面积的11.5%,旱涝保收田更少,农业人均仅有0.009hm?;一些地方的农田水利设施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修建的,有些已年久失修,配套不全,功能老化,水浇地灌溉水利用系数仅为0.4左右,有效灌溉面积仅占10.05%,抵御旱灾的能力下降;有近九成的耕地都要靠天吃饭。

(二)科技服务水平落后,科技利用率不高

科技投入不足,全市拥有农业科技推广人员3563人,理论上每1万农业人口才有27.7人服务;每1万hm?可分配到96.5人(2009年)。现代农业技术专家更有限,科技队伍知识老化,体系不健全;基层农业科技服务机构设备简单,手段单一,技术落后,实际服务效果较差。

(三)农业装备水平较低

农业机械化程度依然较低,特别是收、脱的作业面积比重更低(34.7%)。

(四)特色产业规模小

种植业,除了马铃薯产业雏形已经形成外,其他特色优势产业规模依然偏小,某些产业环节要么缺失,要么较薄弱,尚不成形,更算不上支柱产业。

(五)科技作用发挥不充分

作物良种覆盖率还比较低,科学技术对农业生产的贡献率也不高,还不能完全适应固原市发展现代农业的需要。

三、农民增收难度大

(一)自然灾害影响

旱灾频发,农作物收成不稳。

(二)盲目生产,增产不一定增收

由于农户分散经营,获取有效的市场信息困难,按照市场需求合理安排生产的难度加大,种植结构调整带有较大的盲目性,短期效益好的农产品往往一哄而上,容易产生相对过剩,“卖难”、增产不增收的现象时有发生。

(三)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难

农村城镇化、工业化水平低,本地的非农产业致富门路不宽,不得不向外输出劳务,这样又会引发诸如弃耕撂荒、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障及子女教育等一系列问题,致使转移的难度加大,农民收入增长速度缓慢。

(四)工业、第三产业对农业的反哺、支持力不强

由于当地整体经济相对落后,人们对资源开发的理念落后,第二产业(工业)、第三产业(服务业)发育迟滞,规模弱小,自身发展亟待外部因素的支持,难以起到反哺农业的作用,农业仅靠政策性补贴。

四、产业化程度低

(一)分散的小规模生产方式

一家一户分散经营与农业商品化、现代化生产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阻碍了农业第二次飞跃的进程。分散的小规模经营,不利于新品种、新技术、机械化作业的推广普及,不利于农业装备的提升,不利于形成区域化布局和一体化经营,不利于效益的提高。

(二)专业化、组织化程度低

农业和农民的专业化分工水平低,组织化程度低,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将处于劣势地位。

(三)农科教脱节,农业劳动力素质偏低

由于体制、机制等原因,农业科研、教育、推广与生产关系不密切,科技成果转化率和先进适用技术推广覆盖面依然较低,农业科技贡献率难以提高,农民缺信息、缺实用技术的局面难以改变。

(四)农产品加工依然处在初级阶段

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缓慢,上规模的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数量较少,大多停留在作坊式、粗加工、低档次水平上;农产品加工链短,深加工产品、二次增值产品少;产品科技含量低,高科技产品、名牌产品少,限制着对初级农产品的消化增值。

(五)市场化程度低

农业市场化程度较低,与农业产业化的开放性、灵敏性的要求相矛盾,已成为制约农业产业化的机制性障碍。

因此深化对市情的再认识,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立足自身优势,趋利避害,扬长避短,实现各具特色的农业持续发展,将是我们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复习思考题

1.在固原市发展种植业的背景优势有哪些?

2.在固原市发展马铃薯产业有哪些具体优势?

3.谈谈固原市种植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