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业林业固原农业发展概论
48476300000022

第22章 固原市种植业的发展思路与战略措施(1)

第一节固原市种植业的总体发展思路与战略

一、进一步解放思想,认清形势

目前,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我国农业正处于由传统向现代转变的关键时期,必然要求加快农业增长方式转变、集约节约使用自然资源和生产要素、优化农业农村经济结构、提高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减少污染,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固原市农业正在进入一个新的成长的关键时期,正在出现诸如群众找到了一些致富发展的路子,商品意识、市场意识、科技投入意识迅速增强等新的可喜的变化,但必须始终清醒地认识到固原市农业基础薄弱、装备落后、主要靠天吃饭的基本状况并没有改变,服务农村、农业、农民的社会化水平很低的基本局面并未改变,农民的科技文化水平亟待提高,“农业和农村工作仍然处于艰难的爬坡阶段”。为此,干部群众迫切需要的是进一步解放思想,摒弃因循守旧、“等、靠、要”的懒惰思想、只能发展半自给农业的小农思想,树立发展现代农业的思想——“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育新型农民发展农业”。

二、进一步更新观念,转变作风

坚决破除农业没有多少发展潜力等消极观念的束缚,强化发展意识,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做到居安思危;切实增强加快发展的危机感、责任感、紧迫感,变压力为动力。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三农”工作,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发展现代农业为主题,遵循自然规律和市场规律,加快调整农业结构,加快培育支柱产业,促进农业稳步发展、农民持续增收、人居环境改善、社会事业进步、农村更加和谐。

思想观念上的改变,更要落实在作风上。要积极树立“奋发有为、敢为人先、开放包容、勇于创新、激情干事”的新形象。“最好的落实是一抓到底,最大的公信是说到做到。任何工作如果抓而不紧,抓而不实,等于白抓。因此,在推动工作落实这个问题上,需要克服一劳永逸、喘气歇脚的松劲情绪,层层落实,一抓到底。”各级领导干部,要借鉴定西“领导重视、尊重规律、科技扶贫、产业开发”的成功经验,要改变谈得多、做得少、想得多、落实空的作风;要静下心埋头苦干,直面困难,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扎扎实实地解决产、加、销等各个环节上存在的问题;大力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的素质和创新意识,强化管理,建立农村基层干部的良性约束机制;教育、引导和帮助农民科学化种植、商品化生产、集约化经营、产业化发展,在国家“多予少取”和各项惠农政策、项目的支持下,改造传统农业,提高农村生产力,提高科技含量,调整传统发展模式,转变农业增长方式。

三、进一步理清思路,科学谋划

认真研究市情,农业要站在产业化的高度,借助当地地理区位、人力资源、土地资源、气候环境、生态移民一号工程、六盘山区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扶贫攻坚政策、宁南区域中心城市及大县城建设等独特的优势,紧紧抓住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现代农业的契机,抢抓历史机遇,创新发展理念,理清发展思路,科学确定发展定位和战略重点,做好市级总体规划,各县因地制宜地细化规划,认真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围绕生态优先、草畜主导、产业开发、特色种植的精神,积极破解有关难题,按照“区域调特、规模调大、品种调优、效益调高”的调整思路,坚持稳粮、扩薯、增特、提效的原则,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在继续扶持马铃薯、草畜、劳务等支柱产业的基础上,乘势而上,加快发展辣椒、西芹、中药材、花卉、苗木等特色种植业及其设施农业,并在工业强市的战略指引下,重点改造提升、引进、培育马铃薯、中药材、枸杞、冷凉蔬菜等种植贮藏加工基地,培育规模型的特色农副产品精深加工龙头企业和产业集群,实现跨越式发展,逐步培育形成各具特色或优势的主导产业。具体就是积极打造以原州区为核心的生态型冷凉蔬菜和枸杞,以西吉县为核心的马铃薯、西芹和胡萝卜,以隆德县为核心的六盘山道地中药材、花卉和瘦肉型猪,以泾源县为核心的苗木和肉牛,以彭阳县为核心的辣椒、菌草、经果林和朝那鸡等区域特色优势产业带。继续以2010年确立的23个自治区级、27个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基地为支撑,抓规模、抓龙头、抓市场,扶持农户,坚定不移地推进现代生态农业综合示范基地建设,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传统种植业向农业产业化转变。

第二节种植业区划

种植业生产具有强烈的地域性。固原市土地资源比较丰富,光、热条件较好,冷暖交错、干湿不均的气候差异和多变、多灾的不利气候条件,造成作物种类的多样性和地理差异性,然而正是这种作物结构复杂的特点成为山区发展种植业的优势。因此,要因地制宜,合理布局,调整内部结构,充分发挥各地资源优势并转化为经济优势,逐步实现种植业的区域化、专业化,以适应农业产业化、现代化的新要求。

一、发展方向与作物布局

在整体规划的基础上,通过生态移民工程和小城镇建设,逐步把不适宜种植业的陡坡地退耕种草种树,大搞以水土保持为中心的农田基本建设和水利建设事业,积极推广旱作农业技术,大力开发水浇地和节水灌溉农业,依据种植业区划,在马铃薯、冬春小麦、亚麻、玉米、豌豆、葵花、瓜菜、枸杞、水果、药材、花卉、烟草等作物各自的优势区域,建立并扩大种植基地,广开有机肥源,实行科学的轮作和土地用养相结合的耕作制度,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

(一)粮食作物布局

夏秋粮之比应为1∶1左右,阴湿半阴湿地区以3∶2、干旱半干旱地区以2∶3为宜。夏粮中豆类应占20%,秋粮中山区保持马铃薯、河谷川道区保持地膜玉米的主体地位。

(二)油料作物布局

以亚麻、芸芥、葵花为主的油料作物是本地区的优势作物。在阴湿半阴湿地区及一些水肥条件较好的地方适当发展油用型亚麻种植基地,在干旱半干旱地区适当保留一定面积的较为稳产的花籽(亚麻与芸芥不同比例的混种),北部河谷川道区盐碱较重的地方适当扩大并建立葵花和枸杞种植基地。

(三)瓜菜、特用经济作物

此类作物相对占地面积少、投劳密集、经济收益较高。在稳定或扩大现有设施农业规模的基础上,以各县城郊区菜篮子基地建设为中心,因地制宜,大力发展优势特色种植:原州区的冷凉蔬菜、瓜类、枸杞,西吉县的西芹、胡萝卜,彭阳县的辣椒、食用菌,隆德县的花卉、中药材等,建基地形成规模。

二、种植业区划

主要以《宁夏固原地区农业区划报告选编》(1990年10月)将本地区(包括海原县)分为4个大区、9个亚区基本框架的生态条件为基础,结合近年来的发展情况作简要介绍。

(一)半干旱黄土丘陵粮油区

包括原州区东部、彭阳县北部、海原县中南部、西吉县西部、隆德县西部丘陵地区。以黄土覆盖的丘陵为主,间有川、塬、盆、埫,海拔1600~2000m,年均温5℃~7℃,≥10℃积温2000℃~2600℃,年均无霜期130~150d,日照时数2200~2700h,降水量350~500mm,年蒸发量700~900mm,干燥度1.5~2.2,属于半干旱半湿润气候。土地资源较丰富,主要农业土壤是黄绵土、普通黑垆土和潮黑垆土(南部分布),海原县中北部为灰钙土,局部地区有盐土。黑垆土有机质层较厚(20~135cm),含量0.5%~1.8%(表土3%),质地多为中壤,蓄水保肥能力差;黄绵土自然肥力低。属土、水、热较协调,生产潜力大的旱作农业区,主要限制因素是干旱等自然灾害多。

1.清水河东部春冬麦、芸芥亚区

包括原州区甘城、高台、炭山、寨科、官厅、河川;彭阳县孟塬、草庙、石岔、川口、冯庄、王洼、小岔、罗洼、交岔、刘原、崾岘等乡镇。

粮食作物以小麦、糜谷、莜麦为主,小麦宜种在豆茬上,面积不宜过大,川、塬、盆、台地可大一些,适当提高马铃薯的比例,灵活多样地安排秋杂粮;以芸芥为主的油料面积稳定在20%~25%;适当扩大豆科牧草(紫花苜蓿)。

2.清水河西部春麦、糜子、芸芥亚区

包括海原县城关、杨坊、西安、树台、盐池、关桥、罗川、郑旗、贾埫、九彩、关庄、王团等乡镇。

以小麦(30%~35%)、糜谷(25%)为主,适当提高豆类(15%)、马铃薯、油料的比例。

3.滥泥河春麦、糜子、胡麻亚区

包括西吉县葫芦河西部的公易、王民、西滩、平峰、红耀、大坪、蒙宣、三合、田坪、兴平等乡镇。

以小麦、莜麦、糜谷为主,使夏秋各占一半、小麦与豆类1∶1,稳定马铃薯、莜麦面积,油料占12%。

4.葫芦河东南部春冬麦、糜子、胡麻亚区

位于六盘山西侧、葫芦河东南部,包括隆德县杨河、张程、桃园、上梁、凤岭、桃山、杨沟、奠安等乡镇。

适当压缩春小麦,稳定马铃薯、油料面积(10%),扩大豆类、糜谷面积。

(二)河谷川道粮油区

包括清水河两岸,葫芦河流域,红河、茹河流域,隆德县沙塘、温堡一线。

以河谷川地为主,间有塬台和丘陵山地,海拔1400~1800m,年均温6℃~8℃,≥10℃积温2000℃~2600℃,年均无霜期130~150d,日照时数2200~2800h,降水量350~500mm,年蒸发量700~900mm,干燥度1.6~2.2,属于半干旱气候。土、水、热资源较丰富,主要农业土壤是黄绵土、黑垆土,有机质层较厚(20~100cm),含量0.5%~1.8%,质地多为中壤,耕性良好,发展灌溉农业、提高单产潜力大。

1.清水河川春麦、糜谷、胡麻亚区

包括清水河两岸原州区清河、中河、彭堡、头营、杨郎、黄铎堡、三营,海原县七营、黑城等乡镇。

适当压缩春小麦面积,建立玉米、葵花、亚麻、枸杞、马铃薯、瓜菜等种植基地,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农业和设施农业,提高单产和效益。

2.葫芦河川春冬麦、糜子、玉米、胡麻亚区

包括西吉县新营、夏寨、城关、硝河、将台、马莲、兴隆、玉桥、什字,隆德县联财、神林、沙塘、温堡等乡镇。

河川地水肥条件好,稳定以马铃薯、冬小麦、玉米、豆类、亚麻为主的格局,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农业和设施农业,提高单产,努力扩大蔬菜生产基地;山地以小麦、马铃薯、豌扁豆、糜谷、油料、豆科牧草为主。

3.红、茹河川冬麦、糜子、胡麻亚区

包括彭阳县古城、新集、沟口、白阳、城阳、红河等乡镇。属于水、热、土资源比较丰富且协调、具有一定灌溉条件的旱作农业区。

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农业和设施农业,川水地以玉米、冬小麦、亚麻和豆类为主,稳定烤烟面积,扩大辣椒等瓜果蔬菜生产规模;塬地以冬小麦、马铃薯、亚麻、糜谷、豆类和豆科牧草为主;丘陵山地根据地力条件灵活安排春麦、马铃薯、亚麻、豌扁豆、糜谷、莜麦等。

(三)六盘山阴湿半阴湿山地粮油区

包括泾原县全部、隆德县东部、原州区西南部、西吉县东北部、海原县部分。多高山丘陵,海拔2000~2950m,六盘山纵贯南北,南端为小关山,西北部有月亮山、南华山等,为清水河、泾河、葫芦河等的发源地。年均温5℃~6℃,最热的7月均温才17℃~18℃,≥10℃积温1500℃~2300℃,年均无霜期120d左右,降水量520~650mm,季节分布较匀,蒸发量小,相对湿度大,60%~70%的时段干燥度在1以下,属于温带半湿润气候,形成了以森林和森林草原为主体的生态系统,有利于农林牧全面发展。主要农业土壤是灰褐土、黑垆土等,土层很薄,有机质含量大(1%~3%),湿度大,潜在肥力高,速效养分低,不耐涝、不耐旱,水土肥易流失。水资源较丰富,热量、日照、无霜期不足,宜种植喜阴、耐冷凉作物。

1.东南部春冬麦、蚕豆、胡麻亚区

包括泾源县全部,原州区开城、红庄、张易,隆德县大庄、观庄、好水、峰台、城郊、陈靳、山河、崇安等乡镇。

除了大力发展苗木种植基地外,适当压缩小麦面积,增加马铃薯、亚麻、蚕豆、黑麦、大麻面积,特别是要扩大马铃薯种薯繁育基地,在提高单产上下功夫。

2.西北部春麦、莜麦、胡麻亚区

包括西吉县白崖、沙沟、火石寨、偏城,海原县李俊、杨明、红羊等乡镇。

雨量较丰,热量欠缺,应以春麦、马铃薯、亚麻、豆类、莜麦为主,尤其是可以扩大马铃薯种薯繁育基地。

(四)北部风沙干旱丘陵春麦、糜谷、经作区

包括海原县北部的兴仁、徐套、蒿川、兴隆、高崖、李旺等乡镇。北靠香山,临腾格里沙漠,为风沙干旱气候,年均温4.7℃~8.6℃,≥10℃积温2029℃~3100℃,无霜期125~185d,降水量230~3800mm,年际间变化幅度较大。以洪积冲积平原为主,有兴、高、李引黄灌区。

旱作区以春小麦、豆类、糜谷为主;河谷平坦地在引黄灌区的基础上,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农业和设施农业,以小麦、玉米、亚麻、瓜菜、枸杞为主,特别是要扩建瓜菜、枸杞种植基地,将丰富的土、光、热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提升整体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