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业林业固原农业发展概论
48476300000008

第8章 固原市现代农业发展(3)

(五)创新农业科技推广,加强农业技术应用

西吉县不断探索农业科技人员管理,创新科技推广人员激励机制,放活技术服务和承包经营范围,支持科技人员开展技术承包、领办企业,鼓励农业科技特派员进企业、进园区,开展农业科技服务与承包经营,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大力实施“三个十”工程、“十项重点技术”和“8613”农业科技行动计划,开展90多个引进试验品种、对比品种试验示范,进行了马铃薯原原种品种比较、晚疫病防治效果等科技试验项目26项(次),设立西芹和胡萝卜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等推广项目12项(次),建成马铃薯专业市场、产业园区、专业合作社等26个科技信息服务站,选聘培训农业科技指导员100名,培育科技示范户6120户,举办培训班320期,开展农业科技关键技术培训10多项,培训农民3万多人(次)。

五、彭阳县现代农业发展的成效

彭阳县以创建“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县”为目标,认真实施“特色产业富民”战略,着力提升林果、草畜、蔬菜、劳务四大特色优势产业层次,促进传统农业逐步向现代农业转变,实现农民持续增收。

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了《彭阳县2010~2015年林果产业发展规划》,组织干部群众发展优质林果示范基地,嫁接改良低产山杏,截至2012年经果林面积累计达3.2万hm?;立足“草畜大县”建设,坚持为养而种,2012年饲草面积达10万hm?;大力推广覆膜保墒集雨补灌旱作节水农业,发展秋覆膜和早春覆膜,带动全县种植地膜玉米2万hm?;大力推广大容量、高标准“三贮一化”池建设;培育发展12个肉牛养殖示范村和13个养殖园区,全县畜禽饲养总量达到160万个羊单位;新发展设施农业0.11万hm?,种植马铃薯1.41万hm?;全县输出劳务工5.2万人,创收3.75亿元。

(一)强管理、重建设,在林果产业上实现新突破

以建设大花园、大果园为蓝图,完成麦子塬、阳洼、虎洼、新洼等流域0.27万hm?生态农业综合示范基地和城阳乡杨坪千亩设施林果示范基地建设。带动全县完成0.2万hm?低产山杏的高接改良任务。抓好长城塬0.2万hm?林果的抚育管护,争取早日见效,增加农民收入。

(二)抓示范、扩规模,在草畜产业上实现五突破

(1)在多年生牧草更新补植和一年生禾草种植品种多元化上实现新突破。以地膜玉米、紫花苜蓿为主,继续抓好饲草基地建设,种植地膜玉米,改良补种紫花苜蓿,使全县饲草种植总面积稳定在9.67万hm?。

(2)在基础母牛补栏和提质增效上实现新突破。集中推广高标准、大容量“三贮一化”池,加快饲草配送中心建设,促进草畜产业走专业化协作、规模化养殖、产业化发展的路子。以养殖示范村为抓手,狠抓补栏扩量,提高饲养科技含量和效益,带动全县草畜产业快发展、大发展,不断增加畜禽饲养总量。

(3)在朝那鸡品牌打造和市场营销上实现新突破。对确定的孵化大户、育雏大户、规模养殖户和重点养殖户进行全面、系统的培训。力争朝那鸡饲养量达到150万只以上。积极扶持营销企业,培育中介组织,设立专销网点,落实好保护价收购政策,消除养殖户销售难的后顾之忧,努力把朝那鸡培育成地方特色优势农产品。

(4)在培育提升养殖示范村建设和科技入户服务功能上实现新突破。以确定培育提升的12个肉牛养殖示范村为重点,按照“六个一”标准,即全村养殖示范点每户建1栋标准化养殖暖棚,建1座饲草调制池,建1处循环利用沼气池,购1台饲草加工机械,人均种植1亩地膜玉米,人均饲养1头良种牛。切实发挥好500万元“双带资金”,真正将示范村建设“六个一”工程落到实处,使示范村养殖示范点暖棚、铡草机和“三贮一化”池入户率均达到100%。

(5)在提高畜禽免疫抗体水平和肉食品安全上实现新突破。坚持“政府保密度,业务部门保质量”的原则,切实落实“五不漏”措施,扎实做好基础免疫、市场准入、屠宰检疫、边卡堵疫和疫情监测等各项基础性工作,提高免疫率和抗体监测水平,有效堵封疫源,预防重大动物疫病的发生及流行。同时,要加大联合执法力度,开展饲料及饲料添加剂、兽药及兽药残留、肉食品专项整治,规范市场经营秩序,确保肉食品质量安全。

(三)抓园区、创品牌,在蔬菜产业上实现新突破

稳步推进以辣椒为主的设施蔬菜生产,组织面积逐年扩大。以示范园区建设为重点,以水泥拱架大棚和日光温室为主体,以辣椒为主打品牌,全力打造“彭阳辣椒”、“彭阳山珍”品牌,提高设施农业效益和农民收入。积极推广“统一规划布局,政府扶持监管,支部全程参与,农户入棚经管,协会组织销售”的日光温室建设经营模式,建成了红河万亩设施农业示范基地和古城镇温沟、白阳镇罗堡、新集乡白河、城阳乡城阳4个千亩设施农业示范园区。

(四)抓布局、调结构,在设施农业上呈现六特点

(1)区域布局更加合理。坚持“依水而建、相对集中、毗邻连片”的原则,依据水源定区域、水量定规模,建成古城镇温沟高效农业、红河乡红河现代农业、新集乡白河设施农业、白阳镇麦子塬节水农业、古城镇任河机械化农业千亩示范园区5个。

(2)棚型趋于实用。通过对棚型搭建试验和对比算账,筛选出了投资少、寿命长、面积大、易巩固的水泥拱架大棚,成为向日光温室过渡前的主要棚型。

(3)种苗供应及时到位。依托任湾蔬菜育苗中心、周沟林果育苗中心和六盘山食用菌研究中心,以亨椒1号辣椒、杏鲍菇和油桃为主栽品种,保证及时供应。

(4)茬口安排科学经济。日光温室推广秋冬茬接早春茬周年生产栽培技术;大棚按照“春提早、秋延后、打季节差”的要求,推广“三茬”栽培模式,分期育苗、梯次定植,避免了集中上市。

(5)栽培技术不断创新。建设2个设施农业示范园区,开展新棚型、新品种、新技术示范、研发和推广,积极探索适合彭阳县发展的大棚类型和栽培技术模式。

(6)市场销售更加统一。完善销售机制,由县农产品经纪人协会牵头统一组织销售,优化环境,巩固老市场,开拓新市场。初步形成红河流域、茹河流域和长城塬灌区三大产区,设施蔬菜、设施林果和设施食用菌三大产品,“彭阳辣椒”、“六盘山珍”食用菌和“金太阳”杏子三大品牌。产品远销福建、浙江、西安、兰州等省市,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

六、泾源县现代农业发展的成效

泾源县农业农村工作围绕“生态移民、产业提升、农村改革、生态建设、扶贫开发、改善民生”6个重点,创新机制,强力推进,实现农业提质增效、农民持续增收、农村和谐稳定。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314元,增长17.3%。

(一)着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做精做细种植业

按照“发挥优势、突出特色、改善生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思路,以市场为导向,突出效益优先,力促特色产业上规模,形成以种植苗木和种草养畜为主体的农业发展新格局,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稳定农村集体土地承包关系,规范和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积极发展土地信用合作社,促进土地流转,实行农业适度规模经营。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巩固扩大种植业结构调整成果,切实抓好技术服务,推广良种良法,着力提高单产、优化品质,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扩大马铃薯、地膜玉米种植面积。

(二)着力发展肉牛深加工,做优做精草畜产业

坚持扩量与提质并举、园区与龙头共建、品牌与市场齐抓,打造西北地区优质肉牛养殖、加工和销售集散地,以“人均饲养两头牛”为目标,精心实施新一轮草畜产业三年发展规划,大力推广“泾源肉牛养殖模式”。坚持把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作为草畜产业升级的突破口,实施龙头企业提升工程,扶持宁夏六盘山泾河清真食品公司扩大生产规模,引进新建肉牛加工企业和项目,构建稳定高效的肉牛产业加工链,提高农产品加工综合效益。坚持政策扶持,完善草畜产业发展项目资金运行机制,重点抓养殖示范村、养殖大户和养殖园区建设。加大饲草料青贮力度,更新补播紫花苜蓿,种植饲料玉米。建设养殖园区多个,支持牧业公司自主经营,扩大养殖规模,提高养殖效益。充分发挥六盘山交易市场的作用,积极举办黄牛交易会、清真牛肉产品推介会和黄牛节等系列活动,搞活流通市场。加快注册“泾源黄牛”品牌,提升品牌效应。加强动物疫病防治,确保草畜产业健康发展。

(三)着力完善市场营销体系,做大做强苗木产业

以“人均种植两亩苗”为目标,全力打造西北地区最大的特色苗木基地县。按照“以苗木改善生态、以生态承载旅游、以旅游带动服务业”的发展思路,聘请专家高起点规划苗木产业,形成多产业聚集、多产业支撑、多产业发展的格局。以工厂化育苗中心为龙头,积极培育以外销为主的商品苗木,开工建设特色苗木销售市场,加快发展苗木经纪人和中介组织,完善销售网络,拓宽销售渠道,推动苗木产业产供销一体化进程。下大气力争取自治区苗木产业发展扶持政策,巩固提升现有育苗园区,高标准新建育苗园区,扩大苗木规模。实施水沟、大庄、先进和瓦亭苗木园区灌溉工程,提升育苗质量。加快注册“六盘山苗木”品牌,提升品牌效应。牢固树立生态立县的理念,加大城镇周围、旅游景区、公路沿线、重点区域的绿化、美化力度,实施县城至老龙潭、野荷谷绿色通道建设工程,打造优美的生态景观。大力实施水源涵养林和三北防护林工程,强化退耕地补植补造,加大封山禁牧力度,巩固生态建设成果,构筑宁夏南部生态屏障。开展集体林权制度试点改革,明晰林业产权,放活经营,激发活力。

第二节固原市现代农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固原市的农业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从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来看,还有较大的差距。现阶段农业生产处于从靠天吃饭的传统农业向依靠科技的现代农业过渡的阶段,现代农业生产体系尚未完全建立起来。这里农业基础薄弱,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农产品商品率都比较低,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4690.5元,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59%,全自治区平均水平的76%。按自治区新调整的扶贫标准年人均纯收入1350元测算,截至2012年年底,全市仍有50.1万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占全自治区农村贫困人口的1/2,贫困程度深,贫困面广。消除贫困的任务重点在农村,难点是农业,核心是农民收入。今后如何进一步创新产业扶持政策,大力实施特色农业增效战略,推进特色优势产业优化升级,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升农业经济综合竞争力,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不断提升农业生产质量和农产品附加值,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实现150万回汉群众脱贫致富,是多年来摆在当地政府和人民面前的大难题。目前,固原市发展现代农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方面。

一、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差

固原市按照全国旱农类型划分标准,绝大部分地区属于半干旱区和半干旱偏旱区,有近九成的耕地属于旱作农田,都要靠天吃饭,旱作农业是本区农业的主体。全市旱地面积31.4万hm?,占总耕地面积的88.1%,且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肥力不高,有机质含量下降,中低产田面积大。由于受到复杂的地形地貌和极度缺乏水资源的限制,水浇地占耕地面积的12.9%,加之农业基础设施欠账较多,许多设施陈旧、老化,农田机电灌溉面积比重低,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下降。

二、农业发展的投入不足,支农资金投入分散

从固原市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看,农业投入仍严重不足。地方财政配套资金不足,社会投资和农民自筹能力有限,银行贷款落实困难,导致农业建设资金缺口大,影响了建设进度。与此同时,国家对农业的投入分散在10多个部门,以不同项目建设资金投放,增加了管理成本,缺乏发展现代农业的整体配套性建设,降低了农业投入的使用效率。

三、自然灾害频繁,农业增收难度不断加大

固原市境内年均降水277~650mm,大部分地区在400mm左右,60%~70%的降水量集中在7~9月,干旱年份发生频率为65%。降水总量偏少,时空分布不均,干旱频繁,是影响农业生产最不利的气候条件。绝大部分地区极度缺水,人均拥有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4.8%,4~7倍于降雨量的蒸发量严重制约着农业生产的效益,致使农业生产投入高、产出低、效益差。

四、农业的规模化种植、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水平低下

目前受比较利益驱动,小规模种植无效益,农民弃农进城务工,土地撂荒严重。土地流转机制尚未健全,影响了土地集中使用和规模经营,影响了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和农业项目开发、农业生产合作社建立。由于经营规模小,不仅不利于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和农业科技的普遍运用,不利于形成规模化种植、区域化布局、产业化经营,而且土地资源利用率低下,粮食供应本地自给率逐年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