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教育的使命
48493300000010

第10章 学校管理篇(4)

三是课改拉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我们制定了“活力课堂”《设计评价表》和《评价标准》,从目标设定、教学内容、课堂导入、互动策略、调节反馈、练习小结、作业布置和质量检测八个方面考评课堂“活力指数”和教学效果。我们认为,课堂教学结束后,学生的收获应该包括可见的物化收获和无形的精神与方法收获两个方面。相比较而言,后者的意义更大。只有在精神和方法上取得进步,才能为学生发展积蓄丰富的养料和奠定良好的基础。这才是课堂教学应该追求的最重要的价值目标。

三、不断研究新策略,让学校特色发展上水平

学校局部特色的形成可以具有偶然性,但是整体特色是很难自发形成的。为此,近年来,我们把高考备考常态化、系统化和科学化,整合多元教育要素,主动进行整体设计,使领导和教师、教师和学生、理念与行动、教学与科研、责任与能力、工作与生活等各组关系,不再互相游离、互相扯皮,而是有机融合,形成了一整套比较完备的高考备考策略。

1.统一认识,优化师资队伍

(1)倡导敬业奉献。教师管理人文化,努力构建民主和谐氛围,加强领导与教师的沟通与交流,不断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激发其创造活力,让他们在奉献中获得成功幸福,充分发挥自己才华,全力创造优异成绩,在新挑战中诠释自己生命的价值。

(2)打造优秀团队。高三级教师队伍建设,重能力,更重责任意识,重成绩,更重合作精神,力争在高考中打造出一支有工作能力、有奉献精神、有协作精神、有责任意识、有战斗力的师资队伍。学校在宏观上指导教学,但不干预教师个体教学活动,倡导每个人有独特教学风格,每个班级有管理特色。

(3)强化目标达成。按照高考奋斗目标,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三个增长点”,即以提高质量为中心,以优等生提高、中等生推进、艺体生突破为增长点,做到年级、班级、备课组有整体奋斗目标,每个教师、学生有自己努力目标,发挥“三位一体”合力效应,力争二本进线率、一本绝对人数、学科排名有较大幅度提升和突破。

(4)注重工作效率。包级领导深入年级组,坚持一日三到场,出入教室、宿舍、饭厅,跟踪调查,走动管理,了解情况,掌握一手材料,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改进教学分析评价,坚持周通报、月总结制度,通过阶段测试来检验教学效果,及时召开年级、班级、学科推进会,总结经验教训,启动内部活力。

2.精细管理,提高教学实效

(1)常规管理常抓不懈。教学常规是保证教学质量的根本。主要抓以下几点:

一是抓备课,成果共享。学科有通案,每人有个案。通案突出随堂练习、典型例题、变式训练等;个案则根据各班学生特点,因人施教,灵活处理。

二是抓上课,讲求效率。打造精品课堂,做到“三个三”。即:“三讲”(讲规律、讲思路、讲方法)“三不讲”(不讲偏题、不讲怪题、不讲非典型题),力求一题一类型,一课一收获。“三到位”(课本中练习题重组整合到位、纠错到位、时间到位),减少蛮干,不做无效劳动,尽可能地删除无效教学环节,力求优质高效地完成每一节课。

三是抓作业,减负增效。作业做到“两布置、两不布置”。“两布置”,即布置发展思维、发现规律方法的,布置拓展视野、提升能力、引导探究的。“两不布置”即重复性、超负荷的不布置,超纲题、偏怪题不布置。跟踪自习,监控完成,及时反馈,及时纠正。

四是抓检测,反馈提高。考试做到“精而实”,测试题命题确保科学性、探究性、前沿性、实用性。教师讲评前,要统计数据,分析错误原因,力求达到要点到位、思路明确、导向正确。学生有错题集,做到“会而对,对而全,全而准”。

(2)探寻规律科学指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抓“三环节”,整体推进。一轮复习以扫描基础知识为主,全面细致地构建知识网络。第二轮复习主要抓专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答问题的能力。第三轮主要是回归教材,加强仿真训练。三轮复习各有侧重,互为一体。

二是抓“三课型”,明确重点。复习课力求体现知识与技能,构建知识网络。习题课求体现思维过程与方法,养成题后反思习惯。专题课力求体现能力与思想,做好题型分类归纳,提炼方法技巧,形成解题思路。

三是抓“三面”,贯穿全程。复习研究面,研究试卷就是研究过去;研究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就是立足现在;研究每次考试就是展望未来。复习策略面,注重基础知识的巩固与提高,训练与知识点挂钩,薄弱环节与重点难点挂钩,新发展趋势与旧知识挂钩。全程服务,服务一线班级、学科,协调进度安排、资料和策略,达到“两治”,即治薄弱学科,治粗疏(不严格、不规范),敦促人人上大学,人人上好大学。

四是抓“两对关系”,确保复习高效。一是“减”与“加”关系。“减”即把上课时间减下来,把资料减下来,把题量减下来;“加”即加心理辅导课,加体能锻炼课,加整理考题的时间。二是“放”与“抓”关系。即放开课堂教学,放手优等生,放弃高难度试题;“抓”即抓指导,抓信心,抓发展。

(3)研究高考,把握动向。

一是强化高考走势与动态研究的意识,做到“四有”,即:脑中有目标(熟知知识的能力要求);胸中有考纲(准确把握命题思路和指导思想);眼中有教本(依据教材科学设计基础复习和专题训练);手中有考题(积极强化应试能力及心理辅导)。二是学考纲,研考题,把握高考方向。认真研究考纲和《考试说明》,吃透近几年高考题及有关背景材料,明确高考变化趋势,把握好教学重点、难点、弱点、疑点、考点、误点,明确“强化什么,淡化什么,回避什么”。三是突出薄弱学科核心地位,促进学科整体提高。基础学科与综合课程优势互补,共同推进,树立理综、文综学科合作意识,正确处理“增时”与“增效”的关系,避免学生学习时间和精力浪费,促进学科之间最佳对接。

3.强化德育,促进全面发展

1.注重前途理想教育。选择关键时段做好宣传激励工作。如开学典礼、倒计时誓师大会、毕业典礼、系列主题或专题班会、家长会、分析会等,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悦纳自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远大理想,增强进取精神和竞争意识。

⒉加强班级常规管理。高三年级不是特殊年级,班主任一手抓常规管理,一手抓心理疏导,两手抓,两手都要硬。通过主题班会和个别交流等方式,进一步强化规范教育、养成教育、自我教育等,强调自查自纠,提高自我教育能力。强化时间观念和效率意识,培养不怕挫折、刻苦钻研精神,营造和谐、有序的学习氛围。

⒊强化班风学风建设。良好的班风、学风是高考成功的保证。班风建设注重志存高远、脚踏实地、目标明确、锐意进取的教育。学风建设注重主动学习、学会学习、独立思考、力求创新的教育。

⒋注重心理健康教育。班主任、任课教师和家长应了解学生心理状况,加强沟通,将心理教育渗透于班级管理、学科教学之中,预防各种心理疾病,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特别是每次考试前后,高三学生心理压力大,容易产生疲劳、焦虑、烦躁、自卑、过度兴奋或紧张等心理状况,班主任与任课教师一起努力走进学生心灵,关注弱势群体,加强个体指导。

5.不断深化家庭教育。以预约家长来访为主渠道,畅通学校和家长联系通道,协调校内外教育行为,促进老师与家长常沟通、常反馈、互相配合、互相信任、互相支持,让家长了解学生学习、思想状况,积极配合老师给学生添动力、增措施、促效果,共同做好学生思想、心理等方面工作。

总之,高考备考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系统工程,它不可能脱离其他教育元素而独立存在。因此,坚守自己核心理念,既要有包容性,又要有超越性,使之和谐统一,协调发展,不断创造学校特色,以特色促进高考,以高考提升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