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教育的使命
48493300000009

第9章 学校管理篇(3)

“五环节”具体程序如下:第一步,确定集体备课内容,由一人主备。主备教案必须比实际教学进度提前两周完成。第二步,在集体备课之前,每位教师认真研究主备教案,并用铅笔写下个人见解。第三步,在集体备课时,主备教师先说教案,其他教师再讨论,最后结合本班学情,用红笔进行修改,形成自己的教案。第四步,主备教师上研究课,组内所有教师听课。课后,一起评课、议课。第五步,其他教师上课,并在课后写好教学反思。

3.在反思中提升合作实效

(1)分析“成功点”。一堂课下来,教师总有上得比较精彩的地方,达到了预期效果。课后,教师应该把这些成功点及时记录下来,并分析为什么会成功。分析包括:

①教学目标是怎样得到有效落实的?

②教学内容是如何恰当处理的?

③采取了什么手段而使教学重点突出、难点得到突破?

④哪几个教学环节效率最高?为什么?

⑤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方面采取了哪些有效措施?

⑥在调控课堂方面有哪些成功经验?

(2)反思“失误点”。当教学出现失误时,教师要从以下几方面展开思考:

①学习目标是否脱离学生实际水平?

②教学内容安排是否妥当?

③教学重点、难点把握是否准确?

④教法与学法选用是否符合学生身心特点?

⑤学生为什么会缺乏兴趣或启而不发?

⑥实际教学是否死扣教案,缺乏灵活性?

(3)捕捉“闪光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常常会产生一些意想不到的灵感。课后要及时把这些智慧“闪光点”捕捉下来,汇集成“创新火花集”。对这些材料进行深刻反思,寻找隐含在它们背后的理论依据,往往能获得一些规律性认识。

(4)总结“后续点”。教完一堂课,教师要进行全面总结与反思,积累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而这些东西和学生反馈的信息都为后续教学预案设计提供了参考。这样,经过多次“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过程,课堂教学失误就会越来越少,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就会不断提高。

4.在研究中寻找合作依托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学与研究出现了严重脱节。这时,我们把合作研究纳入到集体备课活动中。

(1)学习理论经常化。通过组织教育沙龙、举办专题讲座、编印学习资料、外出培训进修等多种方式,将新的理念落实到每位教师工作之中。

(2)教学经验理论化。在备课环节中,增加理念设计项目,促使教师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作支撑,提高处理教材和把握教材的能力。课后及时撰写反思,督促教师把教学中点滴经验转化为自己的“教学理论”。

(3)教研信息共享化。利用多种方式,进行资源共享,使教师都能接触到最前沿的教研信息。

(4)集体备课研究化。教师以备课组为单位进行课题立项,人人参与课题研究,人人撰写教学案例。每个备课组每学年都要完成一个与教学相关的课题研究,使集体备课由先前单一对教材的钻研转变到“集体备课”与“合作研究”的有机结合。

5.在监控中保障合作质量

(1)每周一“检查”。加强对备课过程的监控,分管主任随时跟踪,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每月一“磨课”。每月安排一次课堂观摩活动,教师们轮流上“同构异质课”,互相观摩,互相评价,共同提高。

(3)每两周一“案例”。每两周,教师就针对教学过程中某一亮点或疑惑进行反思,写成案例,促使教师习惯思考、乐于思考。

二、持续聚焦新问题,让学校特色发展有活力

集体备课虽然克服了教师个体在知识、思维、经验等方面的局限,取得了集思广益、博采众长、信息共享、经验互补的良好效果。但教师要真正上好一堂课,绝不是靠写教案写出来的,也不是靠经验堆积出来的。真正好课是在师生思维碰撞过程中、在临机应变中生成的。2009年秋季,学校实施“活力课堂”项目。经过两个学期探索,形成了课堂改革初步轮廓。

1.理念创新,系统推动

“活力课堂”,首先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场所,教学“不能再限于那种必须吸收固定内容,而被视为一种人类发展进程。在这一进程中人通过各种经验学会如何表现自己,如何和别人交流,如何探索世界,而且学会如何继续不断、自始至终地完善自己。”其次是文化传播场所,而不只是堆砌和陈列知识的仓库,在这一场所中知识因文化而获得生命,文化因具有生命而得到创新。第三是理性思考家园,要超越现在着眼于某项技能的提高、服务于某种知识的传授、立足于课堂的短期发展取向,以促进学生思想体系完备、思想方法成熟、思想境界高远、思想内容深刻为课堂建设取向。

为了配合“活力课堂”建设,在坚持“集体备课”同时,我们推进了“经典阅读”“校本研训”“文化创建”等项目,以谋求全局动员、系统改变,优化整个学校教育生态。

2.机制引领,制度创新

建设“活力课堂”,首要任务是促进学生健康、自主、和谐发展,但是没有教师生命意义提升,一切都将无从谈起。为此,学校一方面积极引导教师把自身专业发展和学生素质提升统一起来,把自身快乐幸福与学生快乐幸福统一起来,以乐教、善教促进乐学、会学,在培养学生中发展自己。另一方面,学校制度建设也实现了“三个突出”:一是突出自我管理。把控制人、制约人改为发展人、引导人,鼓舞师生员工把个人成长、发展同学校兴衰荣辱紧紧地连在一起,树立强烈主人翁意识,激发其关心学校、热爱学校的创造活力。二是突出专业发展。对教师思想素质、专业素质和教育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从学校持续发展、长远发展着手,以教师全面综合素质提高为目标,体现制度的前瞻性、科学性和人文性。三是突出文化内涵。主要包括提供人生标准、倡导和睦相处、强调心灵互动、丰富精神生活等。这些共同价值追求,成为学校宝贵精神财富和“活力课堂”建设不竭动力。

3.明确思路,制订方案

“活力课堂”要求发挥学校教育整体效应,把学校教育工作作为一个系统来研究,全面强化学校育人功能。为此,我们在课堂教学特色上寻求突破,用心理学中情感理论指导课堂教学行为,制订了《“活力课堂”建设整体改革方案》,以“愉快合作的学习环境”为主渠道、“多彩自主的活动环境”为实践基地、“友爱融洽的人际环境”为情感纽带、“优美文明的校园环境”为育人摇篮,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新知、获得发展。同时,明确建设“活力课堂”六个具体措施:一是用“教学科研”整合“教学资源”。二是用“集体备课”重组“教学内容”。三是用“学科德育”提升“课堂效率”。四是用“生活情趣”激发“课堂创新”。五是用“训练反馈”保证“教学效果”。六是用“经常反思”提升“教学水平”。

4.牵引评价,活动促成

一是广泛开展“同课异构”活动。充分发挥备课组作用,倡导“共同研究,同中存异,异中求同”的研究之风,将教学研究和教情、学情分析有机结合起来,将教法研究与学法研究有机结合起来,将教学研究和与教师的业务提高有机结合起来,以便提高教师的理解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二是每期推出10节公开课。这种示范教学,不仅为其他教师提供了学习机会,还把各备课组“活力课堂”研究推向了高潮。每周一次“四课”(备课、说课、讲课、评课)活动,采取的方法是骨干教师备课,资深教师说课,普通教师讲课,学校领导评课。